
盐都的秋
作者:游雪莲
街道两旁的银杏树渐渐披上了金光。在院坝散步时,偶然注意到围墙上的爬山虎不知什么时候红了起来,微风中显得更精神了。突然发现时,讶然一惊,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入秋了……
秋,周旋于叶,周旋于天,周旋于盐都的各个角落。从高楼的缝隙间挤入,秋一点点稀释着夏的燥热,秋风吹散了夏的溽热,吹落了变黄的银杏树叶。淡了蝉的鸣唱,一丝丝秋风送来了不同往日的清新空气。池塘里,荷叶凋零,莲子从成熟的莲房中炸开,跌落水中,小小的水圈扩散开来,稍顷,水面又恢复了平静。
到郊外走走,望望蓝天,看看白云,令人陶醉。属于城市的奔忙在秋的冲刷下也渐渐淡去,周身的细胞仿佛融入一种活力无限而典雅古朴的气息。盐都,于一呼一吸间苏醒。

“一层秋雨一层凉”,难得的美好天气转眼间被一场说来就来的断断续续的小雨给吓唬回去,空气中浸润着丝丝凉意,让人们换上了秋装。潮湿的雨滴沾在我的睫毛上,我心上开了一朵花,抿一口红茶,我突然笑了。然而,雨过天晴,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泥土里散发出一股股幽幽的清香。树叶慵懒地飘洒在地上,润湿的空气中隐隐传来一缕缕的芬芳。
银杏叶下的小白果看着也诱人,连绵不绝的成片果林早已成熟,一望无垠的庄稼都已经果实饱满,在秋风中散发着香甜的成熟消息,呼唤着农人们的采摘和收割。又一个丰收的秋!
盛夏的龙凤山,与釜溪河对岸的松毛山遥相呼应,两岸青山满目苍翠,釜溪河缓缓流淌。现在进入秋季,这些苍翠之间便交杂了些浅黄、淡红或深红,这应是自然之手涂抹的新色调吧。相较于盛夏,釜溪河流动缓慢,悄然静止,愈发增添了一种特别的静美。鱼鳞状的白云,覆盖了蔚蓝的天际,把和煦的秋阳又偷偷地藏匿起来。
停下匆匆的脚步,欣赏着久别重逢的深秋。寒露过后的秋风,真的是横扫千军。釜溪河两岸的垂柳,随着强劲的风左右摇摆着。

登上毛家坝大桥,极目远眺,看釜溪河水波光粼粼。经过夏天极端酷热后难得的清凉,在视野开阔的桥边吹着河风朝着开阔的河面来个深呼吸,吸进肺里的有空气中青草的香甜。步行在“半城青山半城楼,清清河水绕城流”的绿道中,有“极目楚天舒”的惬意。爱极了这个被河水拥抱的小城。
很幸运生活在自贡山水相连的风水宝地,既有龙凤山那么古老神秘美丽的传说,又有源远流长的釜溪河护佑着盐都儿女。釜溪河是滋润我成长的母亲河,更是我无论行走何方都倦恋的心灵归依。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此时此刻正好应景,秋意凉凉,秋水伊人,缕缕思念成殇。
沿着“古盐道”遗址慢慢走着,欣赏着秋日的美丽。忽然,前方一块铁板刻制的醒目字牌吸引了我的目光,我驻足观看,脑海里思绪万千,仿佛看见一匹老马背负着沉重的盐巴踽踽前行,风吹日晒之下,铁板斑驳,老马身上仿佛除了行囊,还驮来了千古的光阴。

一座小桥出现在眼前,桥下一群鸭子在河里拍打着浪花,追逐嬉戏。小鸭嘎嘎的叫声,此起彼伏。主人在岸边割青草,也不急着催邀它们回家,人、鸭都在享受秋日夕阳的那份温暖。
看树上鸟儿盘旋,渐次落入不远处的巢。我想,多少年前的此刻夕阳下,这条古道上的行人们是否也能将身心放下归巢呢?
晚霞从天边漫过来,山被他们映得粉红,与天连为一体。桂花在金光的抚摸下逐渐盛开,带着淡淡的香味随风远行。远处能看见农民伯伯在田埂上走着,走着……我的思绪也渐渐地回到从前,多想见见那时的自己。将岁月的箴言藏进一枚秋叶吧,待到风起时便会有答案。夏天的遗憾,终会被秋风的温柔化解。
喧闹的鸟西归,纷繁的叶落下,这夜色独为其一人染上天空,天地间是一片朦胧而清晰的银白,月光倾泻于一树树秋叶。似有隐隐桂香传来,熏人微醉,在这秋叶里,盐都又平添一缕月下独酌的景致。

春之暖,秋之凉,本是天地运行四季更替的自然之作,与人之心绪无关,只是人们要触景生情抒怀寄思罢了。
站在盐都秋天的大地上,我心潮澎湃。一叶落而知秋,秋是萧瑟,秋是沧桑,秋是忧伤;秋更是收获,是喜悦,是沉甸甸的希望。“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除了刘禹锡,古人几乎把离愁别恨全寄托给了秋,而总是赋予春全部的爱恋与热忱。每次读这首诗,就会激发我的万丈豪情必胜信念,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渡不过的海。现在我则认为,春有春的风华正茂,秋有秋的五彩缤纷,正所谓“春华秋实”。春与秋,仿佛是两个境界,却也悄然相互孕育着。
盐都,一个美好的名字。秋天,一个美丽的季节。
盐都的秋像一位画家,给乏味的生活点染上了层层温馨。
盐都之秋,让我更懂得热爱生活。
作者简介:

游雪莲,四川自贡人,文学爱好者。自贡作协会员,荣县作协理事。多篇散文、诗歌散见于各级报刊杂志和微信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