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马皇宫遗址
作者 任恩扬
主播 红雨橙
罗马皇宫遗址在罗马市中心的巴拉丁山,在康士坦丁凯旋门附近。自公元前一世纪奥古斯都时代起就是历代皇帝居住的地方。经过多年的新建、扩建,一直向东绵延到埃斯基里纳山。经过多次战乱,皇宫建筑群已经倒塌,很大一部分遗迹被埋在埃斯基里纳山西坡图拉浴场下面。现在,能看到的只是这些皇宫的很少一部分遗迹。宫殿、门庭、水池、喷泉、花园、雕塑早已经荡然无存。只有一些土堆,依稀看得出是宫殿的遗址;一些残破的石头,依稀看得出是门柱的残骸;一些低洼的水坑,依稀看得出是喷泉和水池;一些参天的大树,绿荫仍然遮蔽着昔日的林苑。人们把这些石柱堆成高约30米的拱门的形状,夕阳映照在这残破的石拱门上,反射出一种支离破碎的桔黄色的光辉,使人联想起罗马帝国曾经有过的强盛与辉煌,也使人联想起罗马帝国不可避免的崩溃与没落。
我们坐在绿荫下,吃着从超市买的面包、火腿,喝着啤酒。看着这一派颓破的废墟,难免感概万千。罗马在欧洲,中国在亚洲,都是古老的文明古国。两千多年前,竟然做着几乎相同的事情。在公元前300年左右,秦始皇修了阿房宫。记得唐朝的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这样描写:“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可见其规模之大。在我们眼前也似乎出现了古罗马皇宫中的盛宴,数百人手持金杯,引颈狂饮,金餐桌上,堆満了大块的牛羊肉,浓密的髪鬚上、丝绸的披风上溅着油腻的汤汁。在高大宽敞的蒸汽浴室里,罗马的贵族们尽情享受着嫔妃的侍侯。日日饕餮,夜夜笙歌。尽情地挥霍这短暂的人生,尽情地挥霍这掠来的财富。古代的中国和罗马在奢侈靡费,穷奢极欲方面都是登峰造极,骇人听闻的。
除此之外,罗马在公元前312年修建了阿皮亚古道,全长350千米。谚语“条条道路通罗马”,就是来源于此。秦始皇也修建了“驰道”,所谓“书同文,车同轨”就是让“五尺道”四通八达。统治者修建道路的目的是便于在紧急情况下调集军队。公元前71年,著名的斯巴达克斯的起义大军,就是被剿灭在阿皮亚古道的。6000名起义奴隶被活活地钉死在道路两侧。
建宫殿,筑道路,都是征发奴隶来完成的。残酷的剥削和压榨,无尽的劳役与刑罚,终于逼迫奴隶起来反抗。斯巴达克斯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从根基上动摇了罗马的统治。而公元前207年的陈胜起义却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攻入咸阳的西楚霸王,一把火烧了阿房宫。这把火一直烧到满清入关。多尔衮还好,没有烧明朝的宫殿,给后代留下了一个明故宫。
太阳渐渐落下去了。西边的天空燃烧着绚丽的彩虹。凯旋门的剪影映在天幕上,显得更加巍峨、雄浑。这时不由想起了杨升庵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作者 任恩扬

主播 红雨橙


本期编辑 曹立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