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军曾四次由毛泽东率领突破国民党的“围剿”。但由于王明,博古,李德等人一意孤行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为保存实力,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主力红军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约10万人分别自瑞金、鄂都地区出发,实行战略转移。参加过党的“一大”代表何叔衡、曾两度担任党的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被临时中央决定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红军走了,中革军委、临时中央转移了,苏维埃中央政府搬走了;那些白狗子、地主反动派在国民党军队的掩护下,疯狂地向中央苏区杀来,他们夺回了分给农民的胜利果实,到处搜捕、杀害苏区干部,一霎时中央苏区乌云密布,一片白色恐怖。

1935年2月,何叔衡途经福建上杭县时,被敌人追捕,英勇牺牲。瞿秋白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1935年4月26日,毛泽覃在江西瑞金红林山区被国民党军包围,为掩护游击队员脱险,英勇牺牲,年仅29岁。
进入长征的红军,最初的计划是从南线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到达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由于当时临时中央的领导者,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围的时候,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并且将各种仪器均随军携带,导致行军队伍缓慢。红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抢渡湘江时,遭遇国民党重兵拦截和敌机的狂轰滥炸,使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损失极为残重,由出发时的10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这时国民党已判断红军将沿湘桂边境北上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战略意图,调集重兵,企图把中央红军一网打尽。在这革命的危急关头,在毛泽东等人的力争之下,中央红军改变了原先的战略计划,决定争取主动,向敌人防御薄弱的贵州前进。12月,红军在占领通道城后,立即进入贵州东部,一举攻克黎平,强渡乌江,把国民党十多个师的追剿部队甩在乌江以东和以南地区,红军一、三军团于1月7日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城,中共中央将在这里召开划时代的遵义会议。(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