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塔寺里故事多
李晓信
在北京工作时,奉旨赴山西处理十二个煤矿的整合事宜。有一位部下是西安木塔寺村人。晚上闲暇时,不时听他讲讲木塔寺的故事。十多年过去了,也不知忙些什么?木塔寺近在咫尺,竟无暇顾及。这几天,天气尚好,昨日下决心拜谒一趟木塔寺。
木塔寺坐落在西安南郊唐延路东、高新路最南端的 科技六 路座南面北的方位上。周围高楼林立,一座锥圆形的医院大楼,造型别致,矗立在木塔寺附近。古老的木塔寺村早已变成了高楼大厦的森林,木塔寺也变成了木塔寺公园。
步近公园,在红黄秋色的包裹下“木塔寺公园”五个大字镶嵌在水泥座的牌匾上。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穿着红黄蓝绿的漂亮衣着的男男女女、翩翩起舞的快乐人群及悦耳动听的美妙音乐。一群群的老头、老太太,随着音乐如各色蝴蝶在款款如飞;如运动健将在激越上下。看的人们如痴如醉。

另一处湖边上,回廊下,锣鼓阵阵、秦板悦耳,一声板响,激越的秦腔板胡带领乐队奏起了秦腔过门,接着有人吼起了秦腔戏,使秦人闻听、如蜜糖入口,沁人肺腑。
湖面上,大楼的倒影、垂柳的摇曳,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湖旁的小广场上,书法爱好者们龙飞凤舞,认真的勾勒着美丽的图画。
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四面佛的石雕,吸引了我的眼球。

四面佛(李晓信摄影)
这座四面佛的石雕,下部为莲花宝座,中部是四面佛造像,佛陀慈眉善目,双膝盘坐,两个童子双手合十,分立两旁。看上去,不由使人顿生敬畏之心。四面佛的上部,是经幢还是宝塔造型,不敢贸然断言。但有直插云霄的气势。
经一位书法大师介绍,并详细察看了园内实物和文字简介,知道了木塔寺的概况。

古寺遗迹(图片摘自网络)
据有关资料介绍,木塔寺,是隋唐长安城内著名寺院。始建于公元603年,是隋文帝为独孤献皇后所立,初名禅定寺。总面积60公顷。公元618年,改名大庄严寺。位于长安城西南隅永阳坊东半部,与该坊西半部的大总持寺左右毗邻。两寺建制相同,规模宏大,各建有一座规制相同的七层木塔,高三百三十尺(约97米),周长120步(约176米),气势恢宏。由于两寺在长安城的众多佛寺中一直处于突出的地位,香火隆重,所以,在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灭佛运动中,被明令保护,免遭焚毁。公元852年,大庄严寺改称圣寿寺。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时,和长安城同时遭到严重破坏。后经宋元明时期多次修葺(qi),但到明朝末年,又遭焚毁,只有木塔仅存。清康熙年间,又进行过两次修复,并改名木塔寺。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该寺经过多次人为和自然破坏,寺内建筑和木塔均已无存,仅存清康熙年间所建山门、东西偏殿和法堂等几处遗迹。
关于木塔寺,有关史料记载如下:
据《两京新记》残卷记载:总持寺塔“高下与东浮图不异”,可证两塔的高低一致。
再据《续高憎传*昙迁传》载:禅定寺“架塔七层,骇临云际”;炀帝“奉为二皇,双建两塔七层木浮图”来看,两塔都是七层,且形制一致。塔体均为木结构,塔每层周匝有门户窗槛(jian)迴廊栏杆,形制是典型的楼阁式塔。
《长安志》曾这样记载木塔寺:“天下伽(qie)蓝之盛,莫与此寺为比。”
寺中的石碑亦这样记载,说木塔寺“天下佳景,莫过于此。”
就连“小太宗”唐玄宗也称赞道:“复殿重廊,连甍(meng)比栋,幽房宇,窈窕疏通,密竹翠松,垂阴擢(zhuo)秀,行而迷道。天下梵宫,高明寡匹。”
可见当时木塔寺的香火旺盛情况。”
后来,隋代建筑大师宇文恺因京城之西有昆明池,地势低,因而奏告隋炀帝建高塔于寺内。

按照木刻原型雕刻的木塔石碑(李晓信摄影)
高塔为全木质结构,建成后塔高近百米,比大雁塔还高64米,全木质的结构令世人惊叹。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寺名为大庄严寺,又因是全木质构架,所以,又改名为木塔寺,它是唐长安城最醒目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长安城中最高的地方。大约从长安城建成开始,一直到当代高层建筑没有风行之前,它都是长安城里第一高度的建筑物。几个世纪以来,木塔寺虽几经战火洗礼与重建,但在清代以后寺内木塔被拆,殿阁楼宇毁损,才逐渐凋零。
改革开放以后的2009年9月,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决定在原木塔寺遗址的基础上,建设木塔寺遗址公园。项目用地中尚留存的遗址包括大殿遗址和山门遗址,大殿基线左右列植的两株古龙爪槐。寺址北端雕花青砖砌筑的窑洞式建筑。沿东西方向各有一个木塔遗址,为总持、庄严二寺之木塔当年的位置,但木塔已经不复存在。
如今西安高新区在公园东边的大庄严寺遗址上,按照原型塔建筑基础和一层建筑结构,恢复建造了一层古寺建筑物,供游人欣赏。老远看去,红色木柱腾空而起,颇为壮观。意念性的表现了木塔建筑的恢弘。但我看总持塔西面有一座石刻的木塔建筑模型,雕刻细腻、造型高雅,更能表现当年木塔的恢弘壮观。

西安高新区在庄严寺原址上恢复的一层意念性楼阁(李晓信摄影)
独有一处历史保留下来的山门,是一处青砖箍起的圆洞式的建筑物。洞中镶嵌一副红色油漆大门,大门的门关是一根10公分直径的粗木杠子,直插在大门后两边砖墙上掏出的小洞里,表现了古香古色的韵味。该山门经西安市人民政府2012年6月13日公布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西安高新区文旅健康局2020年6月立挂牌保护。
我想,如能恢复两寺之木塔,那是多么宏伟壮观的建筑呀!相信这个梦想的实现是迟早的事。

唯一留下来的山门(李晓欣摄影)
值得一提的是,唐僧西天取经之前,就在大庄严寺里住持修行。
这里还有多少故事亟待我们去研究、去挖掘、去开发。------。

唐诗石碑一(李晓欣摄影)

唐诗石碑二(李晓欣摄影)
公园中轴东西两厢大道旁,矗立着许多唐诗石碑。东边的是横卧式粉红色大理石砌成;西边的竖立式青石凿成。诗碑上刻有唐*宋之问的《奉和圣制闰九月九日登庄严总持二寺阁》诗;唐*催湜的《登总持寺阁》等大唐诗人的名作,是人们欣赏和学习唐诗的好景致、好教材。欣赏着美景、念叨着唐诗,游人心里美滋滋!

公园中央广场(李晓信摄影)

公园里的湖水(李晓信摄影)
徜徉在木塔寺公园里,不知不觉半天时间过去了,似怀古、似旅游、似拜佛、似学习----。西安高新人,厉害呀!精心的筹划、设计,把一个荒废了的千年古刹,保护并改造成了一处现代人的怀古、游览、参观、休闲、学习的园地。
作者简介:

李晓信、男、陕西省铜川市人,大学文化、EMBA、高级经济师、主管药师、陕西省作协会员,先后任多家省、市医药(集团)公司企业领导、顾问,铜川神州书画研究会文学艺术顾问。出版有文集《感悟-古都情缘》《感悟-沧桑岁月》;编有《药品GMP认证培训教材》等书;近几年又在国家、省市报刊、网络,发表了一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和学术、管理论文。曾获得省、市级多项荣誉称号。被誉为“是我省医药行业资深的专家和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