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光诚(广西南宁)
一、赠蒙丽冰同学
蒙开智启立群英,丽逸芳姿斩棘荆。
冰壑玉壶人赏赞,慧心慧德享嘉亨。
诗文应和(老王):
蒙开化,智慧加;玉立亭,群英夸。丽容逸,芳态佳;斩棘荆,荒园花。冰壑水,玉壶茶;洁清美,人赏嘉。心德慧,品行雅;享荣耀,名畅达。
老王评诗:
原玉第一句夸赞蒙丽冰同学通过接受启蒙启智教育由懵懂状态快速向智慧超群奋进,在群英荟萃的班级和学校,以优异的成绩亭亭玉立其中。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中,女孩儿有美丽的容貌,就不需要靠才华吃饭了,“郎才女貌”就是这个意思,但蒙丽冰同学却偏偏反对靠脸蛋儿吃饭。那是不是说蒙丽冰的脸蛋儿长得不好看,只有靠才华来博人一爱呢?非也。恰恰相反,蒙丽冰长得那才叫个出奇的“俊”,而且姿态优美,风度翩翩。那是不是又像千金小姐一样弱不禁风,啥也不能干呢?非也。第二句就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描述她的绝色美女的天资和精明能干的本事。斩荆棘、育花卉就是实干精神的表现。第三四句,又是引典又是比拟,既突出了该同学给人的“冰清玉洁”“清爽怡人”的总体感觉,又强调了随之而来的“美誉”和高尚思想品德的接龙传递。
二、赠邓嘉雯同学
邓氏铜山不必谋,嘉行懿德踏神州。
雯华若锦飞霄汉,玄凤翔天意劲遒。
诗文应和(老王):
铜山邓氏,史载有财;不义勿谋,秤星会裁。后代嘉行,懿于德怀;有道之人,神州遍踩。雨后晴雯,添花锦彩;霄汉九重,飞兮去来。翔天凤鸟,锐意巡回;盘旋鸟瞰,遒劲未来。
老王评诗:
原玉第一句用“引典”的笔法讲述了铜山邓氏凭借不光彩的手段来发家致富的历史故事,并用“不必谋”对其“性质”加以“否定”,转而又化用为“财源”或“致富之资”。古人言“富不过三代”,家业能不能继续兴隆下去,那要看后代品行如何。所以,这句讲“财”就是为了给下句的讲“德”作铺垫。第二句说,果不其然,邓氏的后人品德优良,处事为人极讲道义,因而走遍天下,畅通无阻,你想,如果是经商,那肯定是财源滚滚。“雯华”是五色祥云,“玄凤”是凤凰。后两句承第二句而来,运用“泛比”和“借喻”手法,把对邓嘉雯同学的品德行为的描写由地面转到了天上,诗意说,雨后天晴,地面上的水汽蒸腾而上,直冲云霄,化为五彩祥云,就像仙女们的“织锦”杰作,又像凤凰在周天之内盘旋飞翔,羽翼遒劲,锐意无穷。这些溢美之词当然是一种绮丽奇妙的想象,实际是对该同学锦绣前程的展望和对该同学朝着这个目标奋斗的殷切期望。
三、赠肖思玥同学
肖家淑丽气如兰,思忖鲲鳞舞浪湍。
玥玉芳斋光熠熠,神辉震炫独奇观。
诗文应和(老王):
肖家淑丽女,清气酷如兰。梦想变鲲鹏,浪湍犹舞欢。书斋玥玉芳,熠熠生辉灿。动魄绮光谱,炫目独奇观。
老王评诗:
原玉第一句是说,肖思玥同学是一品德贤淑容貌美丽的女孩儿,她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气质”清纯、厚重而不外扬,酷似堪称“君子”、不与名花争芳斗艳的兰草。这是她外现于人的一面。第二句揭示了该同学追逐远大理想的内心世界。一门心思由鲲化鹏,直飞南溟,为达此目的,即使水浪湍急,也要搏浪劲舞,勇立潮头。
四、赠黎丽同学
黎明晓月照烟江,丽蕊清姿傲冷窗。
俊气纵横书卷捧,雅人鸿志为家邦。
诗文应和(老王):
黎明晓月烟江,唯美氛围显彰。月下芳斋一女,清姿丽影寒窗。纵横书卷殷殷,上下求索莽苍。英俊雅容兼具,鸿鹄大志家邦。
老王评诗:
本诗描写了黎丽同学黎明时分在“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天光和大脑逐渐放亮清晰、精力充沛最宜读书的大好时光和静谧环境氛围中勤奋学习的羡人、动人情景;在描述了该同学花一般的容貌、清高傲雪酷似梅花的骄姿、英俊而又文雅的气质风度后,着重赞美和褒扬了该同学呕心沥血、图报国家的鸿鹄之志。原玉第一句的环境描写为第二句“主人公”的登台亮相开启了全能的“舞台灯光”,作为服务于“典型形象”、“典型性格”的“典型环境”,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作用。第二句出现了“冷窗”一词,“主人公”的活动空间缩小并固定,又像换成了“聚光灯”一样,把“主人公”的英俊文雅的形象突显得光彩夺目、熠熠生辉。第三句是“人物活动”的“静态描写”,恰似明晰的“特写镜头”性的“摄影”作品,可谁能知道,她是在“读书”,是“外静而内动”,心里那才叫个“殷殷之心纵横千里,上下求索倒海翻江”。为什么会这样呢?诗的结句给出了明确而又令人惊诧、惊诧之余恍然大悟的答案:燕雀怎么也想不通的 鸿鹄之志!
五、赠陈丽蓉同学
陈典珠玑细博求,丽思玄想锦囊收。
蓉城逸曲欢声唱,桂折一枝行九州。
诗文应和(老王):
陈年经典夜明珠,博采众长仔细求。绮丽玄思终得益,瑰馨妙想锦囊收。蓉城有女欢声唱,湘楚无人逸曲丢。万里挑一桂冠顶,九州美誉籁音羞。
老王评诗:
陈丽蓉同学是一个虚心好学、求知欲非常强的学生,她几乎把中国文学史上所有的经典文学名著全都读得稀烂,她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把所有的“珠玑”精华全都兼收并蓄地装到自己的“锦囊”“智库”——大脑之中。原玉的前两句用一“博”字表达了陈同学因“博采众长”,小小年纪就达到了知识“渊博”、才学出众之惊人程度,用“细”、“丽思”、“玄想”形象描述了该同学治学认真严谨而又善于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性学习方法。用“丽”来“炫彩”“思”,表达想象丰富,用“玄”来“虚化”“想”,使其思路历程中的“美丽”、“梦幻”、“玄虚”的神奇景象突现在读者眼前,真是超脱世俗,遐思无限, 妙不可言。后两句以音乐作比,想象该同学在基础文化学习方面象歌手参加大奖赛那样同样能够取得让人惊羡的骄人成绩。“蓉城”本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诗人由此联想到了地上的“蓉城”,并想象该同学真的降生到了四川成都,这里山青水秀,花团锦簇,空气湿润,气候宜人,因而造就了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再加上天生爱唱歌,又勤学苦练,心里出窍,于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过五关斩六将”的一番鏖战,终于拔得头筹,十分光彩体面地摘得了声乐比赛的桂冠,她的独特唱法唱技也因此风靡天下。原玉中提到的“逸曲”本是古代湘楚地区流传下来的表现幽怨情调的地方歌曲品牌,诗人将其化用为具有飘逸潇洒风格的特色曲目,目的就是为了衬托假想中的“该同学”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高超本领。这当然是一个跳转到“另一世界”的想象性的“插曲”,等于讲了一个离奇的、“匪夷所思”的“童话”故事。诗人这样写就是为了以此为例,使该同学明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业方面融会贯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和“物超所值”的学习成绩。这真是一个地道的“跨界联想”和“泛意比附”,其根本用意在于鞭策激励该同学既要勤奋刻苦,又要活学活用,争取在今年的高考中“桂折一枝”,尽享荣耀。
六、赠马晓玉同学
马程千里为寻真,晓月寒星照丽人。
玉润冰清谋逸志,慧观达遂化天麟。
诗文应和(老王):
千里良驹昼夜行,为寻真理倍兼程。斜阳酷暑流香汗,晓月寒星照丽人。玉润荔枝奇味扑,冰清人品志凌云。麒麟天上美人变,智慧人生天道勤。
老王评诗:
隆光诚老师的这首诗,把马晓玉同学比作千里马,真是伯乐之才,并且说,该同学不光有这个禀赋和能力,而且确实昼夜兼程,不停不歇,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力前行。这里有引典的惯常笔法和比拟借喻的修辞手法。为什么这样勤奋刻苦呢?追求真理,追寻真知!原玉第二句是一个具有静谧环境氛围和童话色彩的形象图景描写。第三句,又是引典和借喻,把该同学人品的特质和风貌夸得象玉一样润泽,象冰一样清纯。这种人品奇香无比,理应是人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把它比作剥了皮儿的荔枝,更显滑润嫩爽的特质和馨香外溢的风味,更招人们的喜爱。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原玉最后一句是一个功德圆满的完美大结局。天遂人愿,理想实现,目的达到,皆大欢喜!究竟有多神奇、多美好?诗人又用引典和借喻的手法,通过泛比想象,“耸人听闻”地把该同学活脱脱说成是“好像真的一样”幻化成了天上的麒麟。这当然是“老师”对“得意门生”的骄傲的赞许,更包含着“好苗勤浇灌”的殷切期望。
七、赠牟巍巍同学
牟盛王功赖铁坚,巍巍泰岳欲摩天。
洪澜学海横舟渡,毅勇扬帆铸俊贤。
诗文应和(老王):
牟盛一词,杨淮功德究三事;
王功显赫,牟子品行赖九坚。
琴心剑胆,铁骨铮铮能化水;
壮志豪情,巍巍泰岳欲摩天。
毅勇扬帆,洪澜学海横舟渡;
辛劳逐日,荆棘书山铸俊贤。
莘莘学子,一理古今家国报;
切切师情,万般甘苦功德延。
老王评诗:
原玉第一句既把该同学的“姓氏”“牟”嵌入诗中,又巧妙地将其转化为形容词“牟盛”的“词素”,并且用历史故事(事实依据)说明这个词的“意涵”、来历和所蕴涵的思想教育意义。“牟盛”,意“显赫”,是说杨淮为人们做了三件大好事,功德无量因而“赫赫有名”。第二个“引典”是从宋代王安石《省兵》
一诗中提到的“诗三百”中的名篇《七月》中了解到古代“君王”“功业”的缘起和具体内容。这里,诗人主要是为了取其“建功立业”的“要义”从而启迪牟巍巍同学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为人民多做好事,建功立业。并且忠告该同学,要培养出这样的品行来要靠铁一般的坚强意志。该同学也争气,不负众望。第二句用一个叠音形容词“巍巍”,既嵌入了该同学的“名讳”,又把该同学理想抱负的“轩昂”的“气势”突显了出来。并且用比喻加比拟的手法,把该同学的志向从泰山拔到了天上。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宏伟抱负呢?第三句是说,学海无涯苦作舟,不光要勤奋刻苦,更要不怕一切困难,克服一切阻力,这样,才能“渡过”无涯的“学海”。“横舟”一词用得极好,突显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傲人姿态、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气概,从而成功塑造了一个高大威猛的人物形象。最后一句用的是同样的“喻体”——“学海扬帆”,但又在“刻苦”、“横舟洪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加难以做到的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毅”——“坚毅”的性格和持久的“毅力”。所有这些都是作为老师的诗人对该同学的鞭策和激励。
八、赠李展向同学
李膺门馆意龙骧,展翅高飞万里翔。
向望贤良须德惠,杰人自古赖圭璋。
诗文应和(老王):
李氏后生品德瑶,先宗门馆意昭昭。
趋炎附势庸人辈,踞虎盘龙骧马标。
展翅天驹腾跃貌,翔云凤鸟举飞苗。
鹏程万里不平凡,鼠目寸光定缈缥。
处事须知理智饶,为人不忘情商高。
虔心敬慕圣人义,笃意追求贤士韬。
慧眼朝阳接彩华,灵根向水溯清肴。
英才璋圣志凭励,俊杰圭贤神靠交。
展向李生聪绝顶,开花桃熟冶及夭。
老王评诗:
李生,李膺之后裔也。李膺者,汉桓帝之司隶校尉也(官不算很大)。汉桓帝时朝廷大乱,李膺拨乱反正,整饬朝纲,因而声名大振。皇室宠幸,委以重任。于是,李膺呼风唤雨,说一不二。此时,便有趋炎附势、攀龙附凤之徒,为求“高官得做、骏马得骑”,蜂拥而至前往李家进贡,几乎踢断了李家的门槛。这种怪现象时人戏称为“登龙门”。后,“贬义褒化”,人们常常用“李膺门”“李膺门馆”来“誉称”名高望重之家。原玉首句的“李膺门馆”就是取其“褒义”,旨在表达“李生”之家自古有名,如今仍然兴旺发达、不败祖德之意。“龙骧”,本为龙马,后转化为形容词,以状龙马“昂举腾跃”貌,并用来比喻“气概”“威武不凡”。本诗引典清代徐文元《阅武》诗“龙骧万骑军麾转,鹄立千官拜舞同”,就是赞许褒扬龙马精神的。第二句承前而来,诗意明朗,是说凡马变成龙马,肋生双翅,“龙马精神”变成了实际行动。这些都是引导启发、鼓动激励李生的话。下面两句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事理,趋炎附势之辈都懂得“鲤鱼跳龙门”,你当然不会置若罔闻,更不会袖手旁观。但要想“鱼化龙”“鲲变鹏”,必须首先具备品德方面的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先天惠根,二是后天修为,诗人以古代圣贤为例,用美玉“圭璋”来比喻古人品德的贤惠,并特别指明“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圣贤”就是这样“修成”的之“事理”,从而启迪、引发李生追求理想精神境界的“如饥似渴”的人生欲望和刻苦磨炼、苦行修养的坚强决心。
九、赠刘俊炜同学
文刀慢琢出奇章,俊士坚心笔墨香。
炜煜慧光牛斗射,凯歌高唱意铿锵。
诗文应和(老王):
刘 武器 文刀 勤擦拭 慢琢雕 锋刃无敌 奇章频超 俊士有坚心 墨香神赐毫 炜煜慧光显耀 辉煌牛斗彰昭 日影幻为五彩虹 凯歌高唱意淘淘
老王评诗:
原玉第一句的“藏头”(嵌字)非常巧妙,诗人没有将该同学的“姓”直接“明晃晃”地放在句首,而是用了“拆字释义”的“输入法”把“刘”这个“现代”“会意词”分解为“文”“刀”两个字,然后以此为“统携”和“提挈”来展开下面各句(包括本句)内容的铺写。第一句是说,刘姓同学天生就是一把好手——文刀、刀笔吏、锐意创新的为文高手。紧接着又提醒说,有了“文刀”也不能“性急”,要把“玉材”雕刻成完美的“玉器”就要“微工出细活”。这当然是一种“泛比”,目的是为了用“万事一理”的逻辑和情理来启发、开导该同学的“理智”,使其将这一“原理”“移就”应用到文学创作的实践中去。诗中的“慢琢”、“出奇章”就是这个意思。由于是一把好“文刀”,能够“出奇章”,所以第二句“称赞”该同学是“俊士”(才智杰出的人),承上句“慢琢”的“韧性”(坚韧不拔的持久的恒心)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条件”——“坚强”的“决心”。只有这样,才会“笔墨香”。“笔墨香”是承上一句的“出奇章”而来,用了一个“互文”的修辞手法,使诗意更加详尽透彻。“猪尿和泥”的笔墨写不出好文章,反之,“狗屁文章”也不会留下让“后人”推崇追捧、咀嚼品味的“笔墨香”来。第三句承第二句的“俊士”(才智杰出的人)而来,说“俊士”的大脑能“发射”“智慧之光”,这“慧光”非常“炜煜”(辉煌、显耀),而且象强劲弓弩上的离弦(槽)之箭,势头正猛,能够射到星空,与牛、斗星宿交会对接(宋代邵雍《观棋大吟》中有诗云:“龙光射牛斗,日影化虹霓”)。这当然是一种带有夸张成分的美丽想象,意在启迪该同学心灵深处的“智慧之光”。最后一句,是一个完美结局,说该同学就像沙场征战得胜还朝的将士唱着“铿锵”有力的“凯歌”“春风得意”(意气风发)般地胜利归来。“凯歌”,凯旋之歌;“凯旋”,胜利归来。诗的结尾渲染了一种“欢欣鼓舞”的快乐气氛,给人一种“喜出望外”的感觉,这当然是隆光诚老师精心设计的对于刘俊炜同学的“胜利召唤”。
十、赠梁相华同学
梁雁腾云斡碧霄,相携并进共逍遥。
华星映照亨衢上,俊逸雄姿夺锦标。
诗文应和(老王):
梁生堪比鸿鹄志啊,振羽腾云向天际。鲲鹏展翅扶摇风啊,羊角螺旋九万里。鲲鹏鸿雁相关照啊,携手并行见楚鸡。楚鸡玄鸟凤凰同啊,玉宇瑶池会友期。梁生左右神明护啊,共享逍遥三鸟愉。物华天宝出星宿啊,华彩亨通映九衢。天衢大道留身影啊,俊逸雄姿锦第及。声名赫赫其传千里啊,万籁天音啊鸣奏齐。
老王评诗:
“梁雁”为引典,泛指鸿雁。之所以引典,只是为了将该同学的姓氏嵌于诗句中,并无“诗意”。诗中说“梁雁”可以“腾云”,并且能够在一碧如洗的九霄云外盘旋(斡)飞翔,这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嘴上说的是梁雁,心里想的是鲲鹏,即鲲鹏是梁雁的参照物、模特、傍样和幻化物,用意在于激发该同学“丑小鸭变大天鹅”的神往心理从而树立远大志向。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完美诠释。《庄子◎逍遥游》里讲了一个鲲鹏飞南溟的寓言故事,诗人引典,也是为了提取其中“鱼变鸟”“鲲变鹏”“鲤鱼跳龙门”神奇幻化之深层“寓意”来启发该同学不可自轻自贱、自暴自弃而要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和十足的自信。从“相携”、“并进”和“共逍遥”三个“意象词”,我们就可以看出,诗人是通过“鲲鹏带领鸿雁”的字面意思来委婉表达“鸿雁追随鲲鹏”的真实“意涵”和“意旨”。表面上说的“相互”关系,实际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嵌字”(相)。后两句出现了新的“物象”“华星”,且直接代表“主旨意象”。诗人用引典笔法和“泛比”的修辞手法来借喻梁相华同学,说他像“华星”一样“映照”在“亨衢”上,换个说法就是“亨衢上有华星的光辉”,言外之意是该同学在天衢大道上畅通无阻,前程锦绣。“古典”中的“华星”形容星星繁密、“光彩”夺目。星星有光无彩,说星星有光彩进而称星星为“华星”,当然是“文学语言”中的“溢美之词”。“亨衢”也是一样。唐代元稹有诗云:“百川朝巨海,六龙踏亨衢”。隆光诚老师引用此典是为了比喻梁相华同学的“美好前程”,也是对该同学的鼓舞和激励,当然,在鼓舞和激励的同时也寄托了老师的一片殷殷之情。
词评者简介:原名王罡,笔名:王子扬,1953年出生,山西大同人氏。
最高学历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讲台生涯混迹于小学到大学、学生到教师再到党政干部、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之间,同时进行社会科学某个领域的研究,目前最高成就为,为来华留学研究生做编外导师,指导并修改专业论文。涉猎宽泛,政史为重;交游广阔,诗友为上。
诗评特色:作评相映,务使读者看懂受益;诗有激情,诗评必如影随形,风格上保持一致;运思行笔、文字呈现多有二次创作的倾向和风貌。多有结合诗评的学术论文。
繁荣诗歌创作是其美好愿景。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之间,同时进行社会科学某个领域的研究,目前最高成就为,为来华留学研究生做编外导师,指导并修改专业论文。涉猎宽泛,政史为重;交游广阔,诗友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