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君子”,真性情
曹利平

中午打坐后,捧着黄沃若老先生的《稀年杂录》看到夕阳下山,闭上疲惫的眼睛,我眼前生动地浮现出初中第一次见黄老的情景。
城西中学礼堂,每天热热闹闹上演“批林批孔”活动的舞台上,那天显得格外安静,一个微驼、苍白、带厚厚镜片的瘦弱男子坐在台上,正激情讲述他如何在酷暑阳光下,汗流浃背战“双抢”的。几个女生窃窃私语,这个长沙知青太像那个敲钟的右派了,风都吹得起来,真能干那么重的农活?
我则直接别过脸,悄悄说一句:伪君子。
小西门,有我几个初中同学,二十年没见,那天在宁乡报社门口偶遇,高兴加大笑后,当年的班花指着报社大门说:还记得初中给我们作报告的知青黄沃若吗?他现在是报社主编,宁乡报办成了全省一流报,成大名人了。
“哟,就是那个‘伪君子’吗?”
班花正色道:他可不是伪君子,宁乡报大版刊登反腐报导,触及一些利益,长沙市领导找他谈话,要报纸承认错误,下不为例。他据理力争,最后领导也不得不承认他是对的。
我调侃到:没想到,“伪君子”还有真性情。

我是个生活在主流大道的边缘人,可能是物以类聚吧,宁乡的很多怪才、奇才成了我的朋友。与他们交流中,我经常听到黄沃若这个名字。他们恭称“黄总”“黄老”。
一个农民怪才说:他当年写了教育改革的很多文章,到处投稿都不登,黄总知道后,主动找到他索要文章,马上拍板在宁乡报上连续刊登,引发关注,带来影响。

一个小学没读完的打工妹说:在外奔波几十年,我用文字表达心声,用诗歌渲泄绝望,黄总透过文字,看到我不向命运低头的斗志,鼓励我,欣赏我,我从沉伦中爬起来,一步一步走回了家乡。
听得多了,我开始对这个“伪君子”产生了兴趣。那天我写了一篇描述友情的文章,闯进宁乡报总编室。二十年没见,他还是那副弱不禁风的样子,脸色呈现灰暗,我用医生毒辣的眼光评判道:有病。
当然,“伪君子”的调侃早被恭敬的口吻代替。
“黄总,请您看看这篇文章,能登在报上吗?”
“不错,不错,可以刊登,你一个医生能写这么好的文章,真难得。”
随后我们聊了很久,从文学到社会,从国家到宇宙,黄总的博学、开明让我印象深刻,我们也聊到那些共同认识的奇才、怪才,聊着聊着就成了忘年交,黄总建议,周末一起去看看那个乡村怪才,看他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没有告别,我浪迹广东十多年,夕阳下,我带着空空的行囊、满身的疲惫回到家乡。那天在关山闲逛,关山城墙上一幅巨大的雕刻《关山赋》吸引我驻足,看到落款黄沃若三个字,猛然记起,十多年没与黄总联系了,忘年交的友谊还在吗?刚好报社昔日一个朋友听说我回了宁乡,要为我接风洗尘,邀了黄总和另一个文坛奇才,我欣然赴约,让我有点吃惊的是,已经退休的黄总年青了,脸色红润,眼睛有神。
我聊了十多年在外的风风雨雨,也聊了到北川当心理志愿者的经历。
半个月后,我收到黄总发来的一篇文章——《圣人与心理》,黄总表达了对当今心理问题频发的看法,也对我当心理志愿者赞赏有加。我有点生气,马上回信息:我不喜欢出名,也不喜欢出头,请你不要刊登。口气硬邦邦的,似乎他在写文章贬低我。
当然,黄总是不会与我计较的,知道我要出书,热心帮我联系出版社,《穿越心灵的迷雾》在黄总的关怀下,很快就成书出版了。

又是几年没联系,虽然我们住的距离直径不超一公里,虽然手机通讯发达,我们却彼此没微信。那天河边散步,南门桥上偶遇黄总夫妻俩,我眼前一亮,七十多岁黄总,状态逆生长,越发精神了。
桥上不宜深谈,第二天登门拜访,黄总一如既往听我说,我聊到我的心理工作室;聊到后现代咨询理念;聊到周末我给班主任老师作公益心理培训。临走前,黄总送我一本书《我心安处》。回家拜读,我惊㤉发现,那篇被我阻止的《圣人与心理》出现在书中,介绍《穿越心灵的迷雾》的书评更是洋洋洒洒,没有仔细通读全书的人是写不出来的。我心中充满感动,如果不是南门桥上相遇,我可能永远看不到写我的这两篇文章了。
登门拜访一月后,黄总发给我一篇文章——《心灵采矿师》,文章后附说明:你的工作很有意义,你周末给班主任老师做公益培训活动应该有更多人参加,我又写了一篇文章,为你鼓与呼。这一次我笑纳了,为了我的公益事业。黄总把这篇文章放入了新书《稀年杂录》中。

黄总的《我心安处》和《稀年杂录》,散淡的气质一如既往,对生命意义的追索,对社会良知的呼唤,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贯穿始终。虽然理想与现实有着遥远的距离,但作者不纠结、不伤感,自在而悠然地直面这一切。
我想起一个哲人说过的一句话:所谓善恶,并不是你利己或利他,而是你是否纠结和自在。
近一年来,也许是“臭味相投”的缘故,黄总、廖建华、谢娜莉和我经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廖同学嫉恶如仇,娜姐快人快语,黄总安静地听着,不时点点头,我则偶尔金句点评。有天聊天团队里来了一位叫小乐的年青老师,小乐好学虚心,善于向各种人提问,她盯上了知识渊博的黄总,各种请教接二连三,小乐最后的问题是: 您怎么看待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
黄总缓缓地而又态度鲜明地说:资本主义已经过了上升期正走向衰败,帝国主义一定灭亡,社会主义终将胜利,这是百年变局的一个核心内容。

黄总的价值观让我有一点点小意外,我第一次听他这么清楚地表露,平时我们聊到普世价值时,每个人观点都不同,有时还起争论,黄总会包容地听着,不把他的价值理念强加给别人。
我想起《论语》里的君子之道:君子和而不同。黄总包容每个人的价值观,与人和睦相处,却绝不改变几十年形成的共产主义理念;君子坦荡荡,交往几十年,谈论过无数事,在文人相轻的传统文化里,没听黄总贬低过任何人。
君子之交淡如水:黄总帮助过很多人,别人不联系他,他从不主动联系帮助过的人。他帮我出书,写文章为我作宣传,想请他吃个饭,他百般推脱。
他调侃道:我帮你,与你无关。

四十多年前我为黄总取“伪君子”绰号,在我心中他早就是堂堂正正的真君子,为了纪念四十年前的相识,我把这篇文章命名为:“伪君子”,真性情。
(欲购《稀年杂录》书者,请与曾淑娟联系,电话:18229865818)
作者简介:曹利平,原宁乡市人民医院心理科医生,曾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深造。从事心理治疗和研究 30 多年,对婚恋家庭心理有独特见解,对白领心理减压有特殊方法,尤其擅长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性咨询,深得广大求助者信赖。
附:
“共护新合轩,同筑小康梦”征文大赛启事:https://m.booea.com/news/show_2840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