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的花
作者 欧之德
诵读 池中一萍
慵懒如猫的阳光与自由散慢的雨水组合成一年四季都是春天,昆明人也就在不冷不热的气候中过着不紧不慢的日子。然而,最牵人眼目的是鲜花,一年四季铺张地覆盖着郊区的田野、市区的街道,火红金黄七彩溢美,遍地诱惑你无法拒绝。闻名遐迩的昆明斗南鲜花市场,亚洲第一流的花海、花城十里绵亘,玫瑰、百合、杜鹃、玉兰…花族汇聚的旌旗招展,争奇斗艳浪漫又夸张。种花人、卖花人、买花人、花贩子,天天早上拥挤黎明,人影伴着花香浮动,忙忙碌碌将满车满厢的鲜花送火车站、送飞机场,当天的鮮花当天在世界各地飘香。

本地人养花爱花却不惜花,花太多花太“烂”,留下一句“云南十八怪,鲜花当菜卖”的俚语让世人去褒贬。“春城无处不飞花”说法更文雅,明丽的春光下“飞”得天下慕名。其实这句话有些偏颇,搜天索地,结论都应该为“云南何处不飞花”。到云南的任何地方去,连同最偏最险的怒江大峽谷,悬崖峭壁、驿道天边,风生水起最动人的仍是鲜花的活力,活力的鮮花。“犹恐花深处,红雾湿人衣”,掩盖了深山的寂寥,也掩盖了山寨的贫瘠。

如果说,怒江边高黎贡山高达27米的大树杜鹃是公认的世界级的“杜鹃之王”,那么,香格里拉小中甸红霞满地高不过尺的矮种杜鹃则是连天接地的大众之宠。而在沾益县马雄山、大姚县昙华山、富源县十八连山等等地方,火焰般灼灼耀目的马樱花则是杜鹃家族中的显贵,红黄紫绿300多个品种,凝集了云南花界半壁江山。野花、家花,名花,汇成了云南各地的花节。保山每年的端午节不划龙舟只赶“花街”,让年年吃腻了粽子的屈原换个形式欣赏异彩纷呈的花儿朵儿。偌大一个边城大街小巷摆满牡丹、绣球、紫薇、石榴、栀子、兰花……红的如千缕明霞,鲜艳夺目;白的如缟衣仙子,雪浪凌波;斑斓辉煌者,一枝花呈数色,气魄非凡者,同一种花单瓣、双瓣、复瓣齐现,可谓形无常态,色无常规,山云水月促成了她们的奇姿绝貌,也造就了花族的宗室大乱,贵贱难分。同是杜鹃花只以花名让你去揣摸她的身份:“天女云裳”、“碧玉琼楼”、“冰含牡丹”、“姚含仙翁”、“残月独秀”……诗意盎然中完全忘却了她本身那段啼血的故事。

云南人居住之地处处昭示出美丽的花园,傣家人竹楼下的一道道篱笆,围出各家的五色缤纷,一团团一簇簇四季开得火热灵妙,多少篱笆内就有多少影绿花红。缅桂花、夜来香、鸡蛋花、米兰……伴着温馨的泥土气息,把傣家人的性格也熏染得温温柔柔,和和软软。当明月升空,夜深人静,晚风伴着夜来香轻轻飘拂,竹楼上传来葫芦笙轻柔的吹奏声,一缕空灵而芬芳的神韵牵动着你的灵魂,跟随静静的月光和花香,飞向遥远的不知身在何处的天际……

同样,在那些三坊一照壁的农家小院内,家家红绿落缤纷,一尺泥土养五色。山茶、兰花、腊梅、玉兰吸足了充沛的阳光、丰富的雨水,常年新鲜而活力四溢。大理四景风花雪月花居仲位,户户养花花最含情。从《五朵金花》花为人名人名为花,到朝花节、插花节、三月街,随意拉个姑娘叫“金花”她都会答应。“花的世界”一个高雅诱人的名称,云南人一副“过来人”样子却不以为然。农妇收工揹一篓花,那是将野花割回家作饲草。家中栽花养花者,图个清闲中的劳作健身。赏其风姿绰约,观其气韵非凡者,只有文人抹不掉的那缕遗风。

鲜花、好花品种太多,扑面而来中只请出潇洒浪漫的茶花和君子气派的兰花,说点它们的精气神。
云南的春天是千万朶茶花呼唤出來的。还在没有什么欲望的冬日,四山八岭和园林路边的茶花就用她的记忆和灵性开始绽放出诱人的姿色,催促风流的春公子快点到來。当这位公子哥跚跚來迟在嫩绿的草尖上开始情窦盟动时,茶花姑娘早巳夭态欣欣、媚眼迷迷,或奔放、或娇雅、或高贵,无论如何都会使得你血脉贲张,爱意丛生,很难做到“坐怀不乱”般无动于衷冷漠无情。而最引入瞩目的是那一株株从遥远年代活到现在的古山茶,屹立在山坡上、寺庙旁、以及农家宅院中,或300年,或500年……肤肌满苍苔,枝干却逎劲,惊之叹之一个古茶树的长寿乡。古干老枝年年一如既往满树少女绽放,犹如百岁老太还生儿育女且个个活蹦乱跳。于是,山峦重重梵音渺渺中,便凭添多少灵气生机。丽江玉峰寺内一株明代中期古茶树,现在仍年年新花怒放,一树万朶,壮观无度。面对天长地久的古树繁花,不会像面对其它历史遗迹那样感时伤怀,她绽放的是不同凡响的生命延续、青春奂发之光。当茶花与冬春两个季节的脉动以及两个季节的悠长融为一体时,我们于内心深处更体会着大自然对她的美妙赠予和她对大自然的深情回报。阳光的提纯和催发,使她每个跨年度的生命能量都具有高潮地表现,在一个个舒暢的呼吸吐纳之间,一山一景地演绎出一方让人振奋的花山花岭,使得外地人不由羡慕这些山川有点奢华。云南人从來都在茶花前加一个“山”字,称为“山茶花”,就是说,此乃山野之花,明显含着一种贬意,就象城里人对乡下人一样。其实,凡“野”凡“山”的东西,都充满坚强充满活力。就是这种有着美丽野性血统的“山野之花”,联袂组成一种消遥自在的浪漫狂放,让你在大地苍茫的皱褶间、在群峦闭锁的山箐里、在农家小屋的房前屋后,发现她最完美最坚毅的全新定义,这就是山茶花绵长的灵魂,以及她宠辱不惊的静意。
云南有名的花灯小调《十大姐》,开头两句就是“山茶花來山茶花,十呀那个大姐采山茶”,姑娘美丽,茶花鲜艳,好一幅生动画面。如今,山茶花的野性之美多巳被改造训化,修成正果,皈依曲径通幽的园林亭院或温馨明亮的客厅居室,养尊处优滋润出大家闺秀,那也是千百次滤练后获得的生命精华。“童子面”、“狮子头”、“赛玛瑙”、“恨天高”、“十八学士”……一个品种一个性格,形成了茶花浪漫的寓意世界和高贵心态,体验到的是一种超然之悦。亦如待字闺中的含羞处女,年年期盼那个笑逐颜开的季节。

名花和名草总是配在一起的。既属花又属草的是兰花,兰花最初也是山野之间自然长成。一山有兰,满山馥郁。云南锦山秀水,钟灵长存,在昼夜交替岁月悠悠中,兰花正是生长在风爽雨润、土壤肥沃的地方。在林荫杂草之中,它姿态端秀、亭亭玉立,别具神韵。野生兰看叶胜过看花,培育兰闻香胜过看叶。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以香著称幽香清远。“兰之香,盖一国”,“国香”别称感动历代騷人墨客,概括出叶、花、香独具的气清、色清、神清、韵清,被喻为高洁清雅的花中君子。古代文人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活生生凸现出人与兰特性共通的妙和。兰花,云南人也叫兰草。这种本属于“草”的植物,何以古往今来受人宠爱歌吟,成为超凡脱俗的崇仰对象而使其身价百倍?除了它实际的馨香袭人外,中国人自古以来形成的物体人格化情结赐予了它一身光彩,以及不同的人格色调。春兰秋菊、桃杏荷梅、山茶海棠……本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在文学作品和人们的观念习惯中,往往把自已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寄托在这些本无知觉的花木上,把自已的志向、理想、追求融会贯通于这些物体中。调动丰富的想象、美妙的比喻、浪漫的夸张來达到一种情感转移的目的。

应该说,这源自于中国文化“文以载道”的审美观。“道”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也是人生一种无限境界的追求。聪明的儒家们设下几个阶梯让所有人去层层攀爬,“小人”、“大人”、“君子”、“圣人”,至到最后的“仁”,层次一个比一个艰难。尽管你一生都在不停的“修身养性”,精疲力竭中,仰望那些高台悬阶还是难以达到顶端。尽管如此,众多希求成为“君子”“圣人”者,还是将一切行为和人生观都以涵养一种博大的人格胸襟为荣,有意无意的形成了一种先验前提的物体转移,致使春花秋月、鸟兽虫鱼,都不乏其例地凸现出一种非凡的气度与人格精神。把所有道德之美、精神之美、感官之美托附在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上,松、竹、梅、兰“四君子”也就在一片感情的寄托中,不约而同地闪耀着生命提升的超越光辉。兰花的清香淡雅,很符合“君子”的境界,才有孔老夫子对兰花“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攺节。夫兰当为王者香草”的高度赞美。以后,历代达官显贵、才子佳人,歌颂兰花者无数,入经入典留下文辞之精华,人间之美誉。即使悲观绝望的屈原,其笔下的兰花也是一位赫然高尚的隐土形象。在古往今来人们的一片感情光泽中,兰花尤其闪耀着一种生命提升的超越精神,寓意着一种委婉悠长的高洁品德。

好正是这种中国源远流长“君子”气节的文化清泉,浇灌出了无数物体人格化的审美情趣和独特的生命情态,兰花才由“草”变为“宝”。云南的兰花品种齐全个性齐全,名品珍品有来自山野,有自育于庭苑。滇西北大理、保山、丽江、维西,滇东南文山、西畴,滇中昆明、宜良、滇南石屏、建水一带堪称兰乡,进到山中自有倩影清姿,入到门户当有暗香浮动。其中大理是中国兰花主产地之一,全国31个兰花属种,大理地区就占25个。幽闲清妙中,大理人就把一个“草”抬举到万卉之首、万花之冠。自1992年在厦门举办的全国兰展以来,大理共获奖牌111枚,其中,获国家级总亚军3枚,组织贡献奖3枚,金牌23枚,银牌32枚,铜牌50枚。大理兰花在兰界的知名度与日俱增,“中国兰花在云南,云南兰花在大理”之理念得到兰界认可,大理一直是云南兰花产业的龙头。

兰花是沉默的,人类的思想是喧嚣的。历代文人的推波助澜,使得兰花成了一个伟大的道德符号,犹如阳光透过绿叶,使无数不显露的脉络美丽动人,诞生了一个高雅的“兰文化”。而当今商人的运作,又曾经使兰花凭添一种神藏秘设的利欲附体,曰之“兰产业”,曾几何时,一场兰花商战追风逐电席卷云南高原,漫山遍野过度采挖,“兰文化”的幌子挂出来也是一面破旗。或许,他们也“始料不及”,兰花竟成了一种隐形财富。据说,大理庭院养兰规模100---1000盆的近万户;10一100盆的达10万户以上,蜂拥而起的众多养兰人巳沒有心思去追寻兰花的风骨品质,逐利与清高难得水乳兼融。不过,不管“从市场”还是“从精神”,大自然高高托出一盘特殊厚礼给天时地利的云南,云南不少地方已成为国内外所关注的兰花优秀品种基地。比如大理兰花贵族莲瓣兰、大雪素、小雪素、朱砂兰、领带花、剑阳蝶、长脚梅、苍山奇蝶、奇花素、啸天豹等等已经创下相当的知名度,尤其大名鼎鼎的莲瓣兰,兼有“春兰之香、慧兰之秀、建兰之质、墨兰之韵”,善于养兰的大理人培育出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卓绝的“滇兰”珍品,这是一种创造出生命根系的荣耀。1988年,在全国第一届兰展会后发行的邮票小型张“红莲瓣”,更使大理兰花传扬四海。有人曾出1200万元购买曾获大奖的莲瓣兰“素冠荷鼎”未能购走,据说该花估价1500万元人民币,直炒作得悬天悬地,忘乎所以。现在,曾经囂张得狰狞的兰花价格一落千丈,算是回归到了正常。

不管兰花、茶花还是其它鲜花,从久远的“从前”到当代,毫无疑问都浓烈的弥漫于云南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人和大自然中的生物是广义的手足关系乃至诗文关系,是在各个层次上的共生共存。人们热爱自然、认识自然,歌咏自然,很多时候是从花卉开始的。城市人在空地种草、在阳台养花,当是与大自然的亲近和感情,自赏自乐营造一个芳香的小天地。而整个云南“富甲一方”的鲜花资源,波涛滚滚席卷海内外,辉煌壮丽开辟出一个“鲜花产业”,引得四季游客醉入其中,骚姿弄首咔嚓嚓一摞摞倩影,借花展靓花鲜人鲜。而商家得天独厚开辟市场,七彩生意漂洋过海,花有名气钱袋也丰盈。

有鲜花的高原不寂寞,人也不寂寞,人勤花美,花美人富,当代人不断演奏着对大自然新的取索曲调,同时再借助旧词古诗,使某个区域某个产物价值翻天,直把一个个能利用的古人名人打造得金银裹身。家喻户晓的“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这是充军云南的四川藉明代状元杨升庵500多年前的切身感悟。当初,杨状元只是实话实说云南的宜人气候宜人鲜花,自己也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了一丝慰藉。杨状元在云南著作等身,如今被开掘得最“有用”的是这两句,成了对云南最具影响力的广告词。云南人倒也感恩,在四季花鲜的滇池畔修堂建馆,纪念这位身陷囫囵却掏心掏肺歌颂滇山滇水滇史滇花的苦难状元。古花已消陨,新花美在斯,利也在斯,不知古代吟花人,现代赏花人,还有各类种花人花贩子孰美孰乐?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原创作者 欧之德

主播 池中一萍



凡美心理健康咨询微信:guyu6464
投稿邮箱:59494613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