谝闲莫忘“彭小气”
李晓信
说的是古黄城县北部山区有一户人家,主人叫彭难熬,难熬16岁时与邻村的王喜华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为夫妻。那时候的山区农村,即没电灯,更没电话、电视,农村人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一黑就吹灯拔蜡,钻被窝睡觉。婚后不到一年,俩人就生下了一个男孩。
难熬对媳妇说:“咱们日子太难熬了,不能让儿子再难熬了,给他起名叫‘好过’吧。”
媳妇说:“好么,听你的。盼望好过哩!”
就这样彭家又难熬了18年,好过和他爸一样,没见好过。凑合找了个山里姑娘,成了个家。这一年就是1947年。
1947年的夏天,人们正在忙着龙口夺食,金灿灿的麦子被老乡累死累活的收割拉运到了场里,却见乌云遮住了天,要下雨了,只有将麦子集起来,等待天晴了。可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一天两天、三天五天过去了,老天就像脱了底的筛子一样,没有晴天的意思·。就这样哩哩啦啦的下了一个月的连阴雨。就这样好好的一料庄稼,被天雨糟践成了出芽麦子。真是倒霉的年景!
屋漏偏遇连阴雨,倒霉的年景又遇上了祸国殃民的兵。
1947年3月19日,蒋介石撕毁了国共签署的《停战协定》,命令胡宗南部进攻延安。1947年3月,中共中央在接到胡宗南的切身秘书,中共地下党员熊向晖的情报后,决定战略大转移,撤出延安,与敌周旋,转战陕北。中共中央撤出延安后,胡宗南占领了空城延安。但他的后勤补给,全靠西安运输,因此,在陕西北部山区沿途农村占领民房,抓人牵马、杀鸡宰羊,祸害百姓。老百姓骂道:“暂二旅、不是怂,害的百姓过不成。------”
人倒霉了喝凉水都要塞牙缝。
黄城山里的彭好过家,在遭遇了天灾兵祸之后,又一个不幸降临其家。好过更不好过了。1948年3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好过家的媳妇要上炕(坐月子)了。好过家里一贫如洗,要啥没啥,媳妇硬着头皮将孩子生了下来。吃糠咽菜的日子,媳妇哪儿来的奶水?好过妈只能打点面糊糊,给媳妇和孙子吃,勉强维持母子的生命。
老太太对儿子·说:“这年月只要母子平安,活着就是万幸。孙子生在没有福气的年月里,就叫‘小气’吧”。
就这样小气越长越不争气,十岁了,个子还不到二尺高,嫣然一个侏儒。不管怎么样,日子还是一天一天的过。转眼小气已经十四五岁了。按照陕西农村的风俗,已经到了问媳妇的年龄,可一个不足一米的侏儒,谁家的姑娘愿意跟他呢?
事有凑巧,北山里有一个村子,溜拐子病(地方病)严重,男女小孩都长不高,而且走路左右摇晃,走不快。一位好心的亲戚,在这个村里为小气传说了一位姑娘,两家老人一拍即和,为小气成了亲,接了婚。第二年,这姑娘就为小气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按下不提。

照片摘自网络
小气虽然个子小,但“头大有宝,柿子拌炒(炒面)”这句当地顺口溜的意思是夸其脑子聪明。这小气确实脑子聪明、反应快。他为了养家糊口,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解放后的六十年代中期,国家在他家附近建设了一座国家储备库,每天眼见各种物资出出进进,他就顶上了这个单位的司机张师傅,每天在公路边挡车坐。当时,全国上下都在学雷锋,司机看到是位残疾人,就停车捎带他一程。
小气喊道:“师傅,帮人帮到底,下来抱一下。”
司机一听才知道他个子太小,上不了车。张师傅连忙下车,将他抱上了驾驶室。
司机说:“你要上哪里?”
小气说:“就到你单位。”
“干啥?”
“拾破烂。”
到了储备库,司机将小气抱下车,卸货去了。小气将满院子的废旧纸箱等捡了一大堆。
司机开车卸完货,小气又挡住了车。说:“师傅你好!帮人帮到底。麻烦你把这些废旧纸箱帮我捎到公社废品收购站。”
司机师傅苦笑着说:“你人碎(小)鬼大,啥事都不怕!”
就这样几年下来,小气家成了万元户,司机张师傅成了扶危助残的模范,储备库也受到当地政府的表彰奖励。传为佳话。
几年后,小气的儿子彭大博长大了,这小子和他爸恰恰相反,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长的膀大腰圆个子高,学习优秀,中学毕业,一举考上了省城里的名牌大学。这人就是这样,苦也忧愁,喜也忧愁。娃考上了大学,是天大的喜事,可学费从何而来呢?
小气有的是办法。他靠政府帮一点、亲友借一点、自己筹一点,送走了儿子去上学,自己端直去了广州。原来,他听说广州有一个杂技剧团招收特技演员,就决定报名参加。

到了广州,得到好人相助,找到了这家杂技团,竟然梦想成真,当上了一名杂技演员,月薪过万,实现了自己的演员梦。
第一场演出,他戴着丑角的帽子,就用地道的陕西话表演了一段顺口溜:“我小气,个子大,出锤打的月子里娃。------”逗的观众开怀大笑。他也首战告捷,获得团长的表扬和奖励。年终,团长还给他发了一个大红包,并且同意他坐飞机回家过年。这一年,小气在广州定做了一身高级毛料服装,衣锦还乡。整个小县城都传说小气发了,坐飞机、穿毛料、系领带、背钱包回来的,别看人家个子小,本事大着呢!
几年的广州奋斗,小气彻底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生活状况。

就这样,一个残疾人,不等不靠不要,靠着自己的本事还完了借款,供孩子念完了大学,在省城工作安家,成了教书育人的小教授。小气自己也在老家盖起了小楼,和老伴过起了养尊处忧的幸福生活。老两口喝茶唱戏,安度晚年。
这天,小气一高兴,为我们现编现演了一段自编自演的陕西眉户戏,你听:
“我小气,个子大,吃的穿的都不差。吃的是白米和洋面,穿的是绫罗和绸缎。住的是洋楼两层半,坐的汽车好几万。如今的日子实在谄,赶上了新时代好温暖,好温暖。”
说明:文中照片摘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李晓信、男、陕西省铜川市人,大学文化、EMBA、高级经济师、主管药师、陕西省作协会员,先后任多家省、市医药(集团)公司企业领导、顾问,铜川神州书画研究会文学艺术顾问。出版有文集《感悟-古都情缘》《感悟-沧桑岁月》;编有《药品GMP认证培训教材》等书;近几年又在国家、省市报刊、网络,发表了一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和学术、管理论文。曾获得省、市级多项荣誉称号。被誉为“是我省医药行业资深的专家和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