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瑞稷
播讲:李文宇 编配:杨建松

上期 第二章 考验
【编者导语】
庚子年,武汉战疫惊心动魄,白衣天使生死一搏。英雄城的光辉史册,将永远铭记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瑞稷先生这篇长篇报告文学《危机时刻》,让我们跟随着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赵洪洋主任惊心动魄的足迹,回放武汉封城抗疫期间英雄群体们的真实故事,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催人泪下撼人心魄!本平台将分期推送刊发这部重磅力作,敬请关注!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评留言并分享,传颂英雄故事,弘扬抗疫精神!感谢您的聆听!

(赵主任疫情期间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第三章 责任与担当
忙活了一天,看天已黑了下来,赵主任紧绷的神经总算稍微放松下来,禁不住咳嗽了起来。这才想起来,原来自己早上还准备今天找呼吸专家看个病,取个药回家休息,不想,一忙全忘了。现在时间晚了,只有等明天了,现在,全科医护人员都看着自己呢,这个时候,不能在家休息了,边工作边治疗吧。他苦笑了一下,给自己确定一个底线,如果有发烧,肺炎表现那还是得住院,自己的家庭祖孙四代人,也要靠自己撑着呢。此刻,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独居的85岁老母,她这时可千万别出什么问题,但只一闪念,便不敢去深想。
回家独自做了饭,远没妻子做的可口,疫情中据说多喝鸡汤、多吃维生素C、 牛奶等可增强免疫力,一人在家把这些也多备了些。吃完饭,打开电视机,正好中央电视台正播着钟南山院士的采访,也许科室的疫情报告钟院士已看过了,他在记者采访中提到了自己科室医务人员的感染情况,宣布了有人传人情况,并定性这是呼吸系统的传染性疾病。赵主任一下感到,这下科室可成了这次疫情中国和世界注目的中心了,科室正处在危机时刻,怎样才能带领科室度过这场危机呢?
晚上,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科室的第一个难关算是闯过去了,但这次大疫情,不会很快过去。作为科室领导要把各种困难都考虑到,怎么组织好党团员及科室骨干面对各种艰难困苦的场面,现在人手不够要组织已休假职工尽快返岗,生病医护人员的思想工作和照顾问题,科室防护工作等等,他越想,越睡不着,索性披衣坐起,把想要做的工作一五一十地写在工作笔记本上……
一阵剧烈地咳嗽,把他从睡梦中痛醒,原来一晚上就趴在书桌上睡着了,咳嗽似乎停不下来,胸肺被咳嗽震动的又痛又难受,摸摸额头,不烧。他给急诊科张主任发了个微信:“老朋友,咳嗽得难受啊,你有什么法子,把我这咳嗽给镇住。”不一会儿,急诊科张主任回话了:“做个CT,查核酸,先吃点我开的药试试吧。”看着昨晚写下的要做的工作,赵主任叹了口气,要做的事还真不少,哪有时间去做这些检查,先吃点药把咳嗽症状控制住,要赶紧把下一步工作安排好。
到了办公室,他分别给支部书记周教授和分管医疗的主任姜教授还有王护士长打了电话,把自己的工作想法征求他们的意见。在目前的关键时刻,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啊,作为科室负责人,必须在此时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共度难关。工作安排很快达 成了一致,立即在科室成立六个应急工作组,
姜教授的电话在此时关机了,赵主任趁这一会儿空,查看了一下病区防护情况和医务人员及患者和家属的口罩佩戴情况,查看的情况让赵主任还比较满意。姜教授的电话打过来了,原来,他一早上被武汉市政府叫到武汉会议中心去汇报神经外科写的疫情报告了,据说,世卫组织官员听了钟南山院士宣布的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人传人”结论,他们连夜赶到武汉,要求听取管床医生介绍那位患者感染和传染给医务人员的情况。

(钟南山院士电视讲话宣布人传人)
并且强调,他们只让医院的管床医生来介绍,不让医院行政部门参与。姜教授的汇报让世卫组织相信,钟院士的判断是正确的。
赵主任把自己与支部书记和护士长就下一步工作计划的商量结果和姜教授再次进行讨论和协商,工作安排很快达成一致,立即在科室成立6个应急工作组:医疗组:由分管医疗主任姜教授和王护士长具体负责,主要任务是暂停接受平诊患者入院,处理好在病房住院的术后患者,争取早日出院。立即召回还在休假的医务人员归队,解决医护人手严重不足问题;募捐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联系校友、朋友、社会各界人士捐赠严重不足的医用防护物资,保证上班人员的个人安全;关爱组,由支部书记负责,组织科室教授为患病医护人员联系会诊、入院及做好家属工作。患病医务人员组:以患病的科室总护士长负责,做好患病医务人员的思想工作、心理疏导,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由此为正在坚守岗位的医务人员鼓劲加油;临床科研组:摸索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特点,研究防控措施和流程管理;宣传组:宣传疫情中医务人员的先进事迹,传播正能量,记录收集抗疫中的照片,通过媒体积极宣传鼓动。

(赵主任和王羡科护士长在病房巡视医务人员和患者防控防护情况)
工作布置完,赵主任对科室其他负责人说:“我现在也有咳嗽症状,我们会后商量工作以电话、微信为主,我可能不适合进病房查房,但我会经常呆在办公室,让科室员工知道我和他们一同战斗,大家如有事来找我,与我保持距离,可在办公室门口说。‘’说完这些,他觉得压在心头的一颗重石落下了。接着就看工作的实施情况了,他十分相信跟他多年并肩工作的这些科室负责人,这些人中,大多曾经是自己的学生,为什么说是曾经呢?因为随着科室亚专科的发展,细分为神经肿瘤、脑血管病、颅脑损伤、功能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神经重症、小儿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神经内镜,他们专攻一项,掌握了独门绝技,其理论和临床水平都超过了自己,现在他们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了。自己的学生能超过自己,那是他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在发展亚专科的同时,科室是华中科技大学民主集中制管理的示范单位,所以他们工作起来个个都有主人翁的精神,即使带病,他们也一定能完成下达的任务。想到这里,他浑身感觉舒爽了许多,这才记起,今天不能忘记取药,不然,晚上咳起来,可睡不着觉了。
后续——第四章 逆行者
敬请期待更加精彩……
赵洪洋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协和医院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博士导师 、 德国萨尔州立大学带薪教授。湖北省第八届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第一届神经外科医师协会主任委员、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副会长。近两年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发表诗歌、散文及朗诵作品6篇,获得2020全国抗疫征文“逆风奔跑的人”一等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江日报、武汉春秋杂志、今日头条、湖北朗诵艺术家公众平台、都市头条、北京天合朗诵艺术团平台发表文学作品十余篇。参编两部抗疫诗文集。

播讲:李文宇,武汉文宇有声语言工作室创始人,高校教师,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湖北新生代配音师、媒体人。先后为厦门电视台、湖北之声、娄底综合广播等省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服务。声音形象出现在各大广播电视台及网络媒体,服务企业包括:北斗导航、国家电网、当代集团、福田汽车、湖北质监局、中国指数研究院等国内大型企事业单位。扎根湖北文艺圈,吸纳一批有声语言领域专家学者,创立“武汉文宇有声语言工作室”。

编配: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深圳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副秘书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请点击下面链接,欣赏作者更多作品——
《我与上甘岭英雄连长相处的日子》
《理发》
《送饭》
《珍惜那轮夕阳》
《医师如将士》
《医师节 何为医者仁心 ?》
《酒》
《我们这一代中国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