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老电影中,那些美好的记忆,怀旧的情结,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大众电影》创立于1950年6月,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电影杂志之一,单期创下960万印量。1966年6月休刊,1979年复刊。1985年前生活照和剧照并重,1985年后以美女明星的生活照为主,回归基本美感。

在回忆大众电影杂志前,我不得不提到一个和这本杂志息息相关的人,他就是《大众电影》杂志总编辑、著名媒体人辛家宝同志,他于2022年11月2日因病去世,享年60岁。
大众电影杂志社方面介绍,辛家宝自1983年进入大众电影杂志社工作以来,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与使命感,长期在一线承担大量的采编工作,担任领导之后言传身教,建立起一个能打能拼的记者和编辑团队,在杂志发展和转型期间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这些发行于上世纪的《大众电影》封面画页,真实地记载了历史前进的脚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好的镜头,美丽的风景,再加上淡淡的人生过往,没有血污,没有黑暗,没有权利的纷争;有的只是淡淡的喜,淡淡的悲,主角美好记忆的成长过往。看完后让人生出深深的不舍与眷恋——这就是老电影和以前《大众电影》封面给我们带来的无穷魅力。

《英雄虎胆》里曾泰的扮演者老艺术家于洋

老电影艺术家田华

老电影艺术家王心刚
他们都无一例外地给人们留下过永不磨灭的艺术形象。
何为“怀旧情结”?从美学的意义上看,怀旧情绪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行为。它是一种感怀,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梳理和思考行为。诗文里面就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及“睹物思人”、“乡情”之类的描述和词语。在一个人的人生当中,常会遇见某个人,不管是因为世态或生计而长久分开,还是因为故人的永久离去,都会形成在这个人内心当中久久难以散去的念想和缅怀。自然,有时候初恋的情人,也会令人在某个时候顿生起一种特殊的情感来,那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怀旧情结。
怀旧电影,怀旧音乐及怀旧歌曲,都是怀旧情结所衍生出来的现象。60年代前后出生的人,他们儿时所接触到的电影十分地有限,多为革命样板戏。台湾校园歌曲《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郑智化的《水手》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文革影片当中的一些经典唱腔和台词,至今为那个年代的人所津津乐道。另外,那个时候也有一些精彩的电影值得他们怀旧,如前苏联的《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国产的还有像《地道战》、《平原游击队》以及文革后期的《庐山恋》、《小花》《归心似箭》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怀旧情结。20世纪60年代发行的一部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使孙武空这个经典形象给未来的中国动画带来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人们都愿意用“明星”这个称谓形容心目中的艺术偶像,这也是一个时期艺术风潮的表现。

















这些熟悉的照片伴随了几代人的艺术欣赏眼光。人们热情地参与了对心目中艺术形象的评选,于是就有了电影上的一些奖项。


还有引进的国外影片风潮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中国电影真正百花齐放的年代,种类、风格、主题跨度非常之大,电影表达的意识形态种类及其丰富,是十分少见的。《巴山夜雨》《戴手铐的旅客》《第二次握手》《红牡丹》《天云山传奇》《月亮湾的笑声》《骆驼祥子》《牧马人》《少林寺》《芙蓉镇》《红高粱》《庭院深深》等抒情片曾经是人们挥之不去的记忆。后来转型到战争片、悬疑片、武打片,就有些多而不精了。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尺度的增大,许多国外电影也频繁进入国内电影市场,像日本电影《追捕》,法国电影《巴黎圣母院》,印度电影《流浪者》,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等,大有淹没国产电影的趋势。
因为我的文图侧重介绍的是1996年之前的动态,所以能够收集到的资料尽量让其得到完善。至于后来的大众电影,由于掺杂了许多商业利益,因此在这里就不加以评论了,敬希读者众友多加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