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瑞稷
播讲:李文宇 编配:杨建松

上期:第四章 逆行者
【编者导语】
庚子年,武汉战疫惊心动魄,白衣天使生死一搏。英雄城的光辉史册,将永远铭记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瑞稷先生这篇长篇报告文学《危机时刻》,让我们跟随着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赵洪洋主任惊心动魄的足迹,回放武汉封城抗疫期间英雄群体们的真实故事,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催人泪下撼人心魄!本平台将分期推送刊发这部重磅力作,敬请关注!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评留言并分享,传颂英雄故事,弘扬抗疫精神!感谢您的聆听!

第五章 防护物资急缺
——十万火急!
党中央、国务院开始亲自领导全国特别是湖北和武汉的抗疫工作。抗疫工作开始有序展开,相应的新冠肺诊疗和防控措施也陆续出台,大家的心情开始稳定下来。大家坚信党和国家重视起湖北武汉的疫情,那么战胜疫情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对不同风险区域,提出了穿戴防护用品的分级标准。在疫情早期,恰逢春节放假,突如其来的疫情使防护用品需求猛涨,但工厂停工生产不足使供给严重不足,出现了防护物资极度短缺的状况,抗疫医务人员面临着极端危险的境地。武汉协和医院率先向社会发出了紧急呼吁,医院的防护用品可能只够1-2天的了,希望社会伸出援手,能捐助防护物资,并列出了防护物资名称和规格,其中最为短缺的是防护服和N95口罩。随后湖北省及武汉市各家医院也纷纷对外发出求助公告。

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在疫情期间仍在接受急重症颅脑疾病患者。患者中大多数发病急,病情重,往往等不到出核酸结果就要实施急诊手术,每天防护物资的消耗不仅在手术室,在病房也是很大的。此外,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在此时被定为新冠肺收治单位,已先期有多个省份的援鄂医疗队进驻,收治新冠肺确诊患者,因确诊新冠肺的患者迅速增多,湖北防疫指挥部要求医院扩大床位,西院的协和医护人员将全员转入到救治新冠肺的工作中。那里的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妥善转运和安置好滞留的部分神经外科病人后,积极投入到接收确诊新冠肺的准备工作中去。这时最大的困难是没有防护物资,因此西院新增床位接收新冠肺确诊患者的日期也不断推后。

这天,赵主任接到西院神经外科医护人员的报告,疫情尚在加重,上级已命令接收新冠肺确诊患者的日期不能再延后,次日必须开始接收,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怎么办?当时武汉已处于战时状态,军令如山倒,这是必须执行的。可医务人员没有足够的防护物资,达不到防控标准,感染的危险就会大增呀!本部神经外科每天领取的防护物资本就少得可怜,也都在超常规使用,不可能再匀出来支援西院。赵主任此时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当了十多年的科主任,他视科室为一个大家庭,自己也就是这个家庭中当家的,科室的大部分医护人员和他的儿子年纪相仿或更小。平常他视他们如自己的子女一样,现在他们要冲锋陷阵了,可装备不齐,那是容易受伤的啊,赵主任想到这就觉得心痛。他翻开通讯录,寻找所有可能帮助搞到防护物资的同学、校友、朋友、企业家,他向他们发出求助的短信和微信。

早上发出的求助,到了中午,大部分人回了信息。在他们平时认为轻而易举的事,在此时都成了最难办的事,纷纷表示虽已尽了力,但一无所获。

(神经外科医生通过媒体向社会求助。)
这让赵主任越发紧张起来,他开始把目光投向医界内的知名教授。听说援鄂医疗队都是自带防护物资援鄂的,那说明外省医院可能有库存的防护物资呢。他的目光落在了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凌锋教授的名字上,凌教授是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和神经外科分会会长,现任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名誉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神经介入最重要开拓者之一,曾专程赴英国会诊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刘海若当时在英国因颅脑严重外伤昏迷,英国专家预估其成为植物人概率高,凌锋教授会诊后认为其醒过来并康复的机会还是很大的,故接其到宣武医院治疗,经宣武医院神经内外科、康复科努力,她已恢复到能重返工作岗位,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凌锋教授热心快肠,既是理想主义者,又是实现梦想的推手和实践者,找她帮忙,或许有望。凌锋教授从赵主任那里得知这一紧急情况后,她很能理解赵主任此时的焦急心情,她爽快地答应,马上想办法。

次日,西院的同事就要接收确诊的新冠肺患者了,可今天,防护物资还没有着落,赵主任忐忑不安地坐在办公室等着托人弄防护物资的消息,桌上摆着武汉“老乡鸡”店捐送来的盒饭,已经在微波炉热了两次,可不是忘记吃了,就是被回复的电话和微信、短信中断了他的中餐。回复虽多,但带来的是失望、失望还是失望。终于凌锋教授回话了,她说话的声音中也带着忧心忡忡和焦虑,原来北京也进入到抗疫的关键时刻,防护物资同样短缺,她想尽办法也没弄到,不过她找到了北京援鄂医疗队的负责人,经她费尽口舌,北京援鄂医疗队同意借部分防护物资给西院的神经外科医护人员。

(赵洪洋向凌锋请求支援时,凌锋的回话。)
这个消息太让赵主任高兴了,这真是解了他和他的同事的燃眉之急啊。与凌锋教授通完电话,他立即与北京援鄂医疗队的负责人通了电话。对方说:“我们都是同一战壕战友,防护物资我可以借给你们,但你们什么时候能还给我?”这句话把赵主任问住了,以今天到处想办法都弄不到防护物资的情况看,短期是还不了的。赵主任不太好意思地回答:“什么时候还?我还真不好说,但肯定是要还给您的。”对方沉吟片刻说:“我带领北京医疗队员出征时,领导和家属赶来送行,他们相拥而泣,场面十分感动,临行,领导和家属都叮嘱我一定要组织好抗疫工作和个人防护,把援鄂医疗队员一个也不少的安全带回来。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如果因为我把防护物资借出导致队员们缺乏防护用品而裸奔,这个责任,我可是担当不起啊。当然,我不相信防护物资紧缺的事会持续太久,相信我们的党和政府一定会尽快解决这一问题的。这样吧,如果今天你们真没弄到防护物资,明天我先借你们够一天用的防护物资。以后看情况再说吧。”赵主任听了北京援鄂医疗队负责人的一席话,内心感动不已。他们从北京赶来武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人人惧怕新冠肺,避之犹恐不及的情况下,他们却逆行千里而来,那是一种医者的担当,救死扶伤的召唤,多么伟大的情怀啊!可他们的家属从此将担惊受怕,隔空与亲人嘘寒问暖。赵主任说了声:“我完全理解,谢谢啦,就先按您说的办吧”。他慢慢放下电话,怔怔地楞在那里冥想。援鄂医疗队也是来这里拼命的,不能再找他们的麻烦。一定要通过别的办法弄到防护物资。他又翻开通讯录,不停地发着请求援助的微信、短信......

(武汉协和医院向社会征求捐助物资)
天近黄昏,他猛然看到了一条短信,一位校友募集到了一些防护物资,恰好,上海新光直升机公司也响应武汉协和医院急需社会捐赠的呼吁,免费把社会捐赠的物资紧急运往武汉协和医院,校友募集的物资正好在杭州,将同其他捐赠的物资一起搭乘此机运往武汉协和医院。他看着短信,兴奋的将手机抛向空中,大喊了一声:“有救了!”

后续——第六章募捐!募捐!
敬请期待 更加精彩……
赵洪洋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协和医院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博士导师 、 德国萨尔州立大学带薪教授。湖北省第八届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第一届神经外科医师协会主任委员、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副会长。近两年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发表诗歌、散文及朗诵作品6篇,获得2020全国抗疫征文“逆风奔跑的人”一等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江日报、武汉春秋杂志、今日头条、湖北朗诵艺术家公众平台、都市头条、北京天合朗诵艺术团平台发表文学作品十余篇。参编两部抗疫诗文集。

播讲:李文宇,武汉文宇有声语言工作室创始人,高校教师,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湖北新生代配音师、媒体人。先后为厦门电视台、湖北之声、娄底综合广播等省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服务。声音形象出现在各大广播电视台及网络媒体,服务企业包括:北斗导航、国家电网、当代集团、福田汽车、湖北质监局、中国指数研究院等国内大型企事业单位。扎根湖北文艺圈,吸纳一批有声语言领域专家学者,创立“武汉文宇有声语言工作室”。

编配: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深圳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副秘书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请点击下面链接,欣赏作者更多作品——
《我与上甘岭英雄连长相处的日子》
《理发》
《送饭》
《珍惜那轮夕阳》
《医师如将士》
《医师节 何为医者仁心 ?》
《酒》
《我们这一代中国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