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文坛
题记:当你把命运交给自己管理的的时候,你才知道什么是幸福。
1
陈暮阳终于回到南方春城已是春上三月。少小离家老大还,壮心还想不已。陈暮阳的长项是写作。在春城几千万人口的大城市里,号称国际性的地方,会搬弄文字的人非常多。陈暮阳在其中是一个名不经传的人。这一天,陈暮阳像摸着石头过河的人一样,在春城的江东周南镇上转来转去。
他是一个对此地非常陌生的春城人,现在就像解放前的地下党的样子一样,不停的盯着路边的商铺、学校、电线杆在东张西望,反正是不会遗漏任何信息的地方,他都把眼睛凑上去仔细看一番。眼力也不济了。有关文学创作的团体消息,也总算在一处大门紧闭的门上看到了,字迹模糊,纸张也褪色不少。铁门栏杆里面空无一人,满地的垃圾,就像沉淀多年的神灵一样岿然不动。上面有11位手机联系号码。电话拨过去,等了好长一会,对方才通知,你拨的电话不存在。
坐公交车头一次进周南,车子从沪南路朝左转再直开,就感觉这条路的狭窄,有点感到嗓子眼被人捅了一下,然后就是像被噎住的样子。那天是星期天下午,前面行人突然多了起来,许多像庙宇的房檐映入眼帘。就像北方赶庙会那个样子。车子开不动了,视线清晰起来,才发现右边路口立着一块石头,上面用红漆写着三个字,小上海。
陈暮阳对这些都不熟悉,他盲目在大街上行走。从小听说过却没有来过这个地方,像这样的热闹有点闷,给人一种窒息的感觉是因为这一天的阳光太好了,迎来的人流一批又一批,走路的样子都显得淡定和悠闲,一看就知道是已经居有定所的人,这才会在心里有一番托底。
陈暮阳至今还居无定所,却好高骛远想从文坛这一块先把根扎下来。在春城扎下根子的人不少。全国的能人都汇集到这个地方,用自己的能力赚钱买房子养孩子开车子。这些都是陈暮阳后来感觉到的事实,是以每个人的雄辩力量而立住脚的。陈暮阳想立住脚,看来还是有点困难,虽然他也是本地人,但从小离家,到了六十岁退休才回到春城。陈暮阳对春城有一种隔世般的感觉。
陈暮阳抬头看看高楼大厦,一张塑料纸在空中慢慢地飘。四周满目房子,阳光从楼群的细缝里穿过来,只才感到有一丝寒。不知不觉,斜阳西下,冷风又起。陈暮阳才知道自己该回家了。此番经历如果和从前到北大荒去比,小巫见大巫,算个什么地东西。陈暮阳像阿Q式的样子,固步自封了一下。陈暮阳,小说得过奖,就是没有扛过枪。恰似一生走江湖,豪气满胸却不知自己几斤几两。
陈暮阳不竟笑了起来,车上的乘客连忙用诧异的眼光看他一眼,还向旁边闪去。在陈暮阳的余光里,这些都是小儿科,因为作家有常人不具备的眼力和心智,虽然目前还没有固定的住所。面包会有的,这句话,陈暮阳自我鼓励了好几十年都没有实现,如今继续自我鼓励。陈暮阳的眼光有点犀利,这股勇气并不是用金钱堆起来的。
但陈暮阳后来才知道,如今也有许多成功人士都介入了文坛,以作家的各种头衔冠称,专门在文学新人面前炫耀,有人讲他们这是骗吃骗喝好不要脸,也有的人就像打掉牙齿往肚里咽,因为要有求于人加入作协。陈暮阳总归要面对这些不伦不类的东西,因为陈暮阳在主动寻找文学社团,想跟他们套近乎,融入他们的圈子。
陈暮阳到周南镇去纯属是瞎走,坐车返回又看到了宽阔的沪南路,陈暮阳堵在心里的一口浊气终于吐了出来。陈暮阳还是有点自大,他不知道周南镇的房价被社会推得有多高。人家讲,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还真不少。
公交车上都是一些大妈在谈论自己家里的好事或溴事,有骂儿媳妇的,也有怪女婿在家吃软饭的。看似若无其事的一车乘客,心事如七上八下的水桶不断被提起和放下。懒得搭腔。在外国,陌生人之间搭腔也是显示礼貌和友好的意思。
在国内不行,和陌生人搭腔当心被骗。什么器官移植,把人扔在洗浴盆里,冰块加鲜红的血,边上还留一张纸条作提醒。有没有,陈暮阳没有看到过,但完全可以把它虚构在小说里吸引眼球。人活着的这一辈子,都有想成功的欲望,除了傻子以外人人都有,都想腰缠万贯,都想住高楼大厦。不想的人肯定是脑子不正常。
作者:王荣根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 空
萧 潇 秋 秋 胡晶清 施国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