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炊烟
刘水清(湖北汉川)
很怀念儿时冬日里炊烟的味道。炊烟袅袅升起,灶膛里噼噼啪啪的火苗映红父亲慈祥的脸,映红母亲灶上灶下忙碌的身影,锅里的红薯米饭锅巴饭,散发出诱人的焦香。
冬日乡下最美的诗意,就是在雪花飞舞的世界里,一缕缕炊烟在农家铺满积雪的屋顶上冉冉升起,应和着孩子们在雪地里摸爬滾打的笑声,为寂静的冬天增加一份暖色。
我很喜欢蹲在灶门口帮祖母烧火,灶里升腾的火焰非常漂亮,有时会听到火焰发出欢快的叫声。祖母说,“灶里火在笑,定有客人到”。很高兴听到这段话。要是有客人来,母亲总会想方设法弄些好吃的,我特别渴望灶火能天天鸣叫,因为有时灶火叫响时没有客人到,却有父亲从水田里抓回的几条小鱼。
腊月里的炊烟飘起来时,铁锅被花生、蚕豆、薯果、米糖的香味包围着,一张张稚气的脸上堆满欢乐的笑容,浓浓的年味溢满整个乡村。
到了傍晚,父亲在炭火盆上支起一把火钳,将炖锅放在火钳上,炖锅里放进蔬菜和从家门前湖里捞上的鱼,我们戏称这道菜为“水煮活鱼”。母亲则将红薯放在炭火上烤,不一会儿,红薯的香味扑鼻而来,围坐在火盆边吃红薯、喝鱼汤。我们姊妹几个吃得满头大汗,浑身舒坦。父亲和母亲在一旁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们,不时嘱咐我们慢点吃,别被鱼刺卡了。这一其乐融融的情形让我至今难忘。
如今,乡村上空的袅袅炊烟依然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勾起我无限温暖的回意。
2022.12.20.初撰于汉川。
冬至
刘水清
人们习以为常
冬至腌肉鱼,灌香肠
小时候到了冬至节
长辈们无论如何都要腌几斤肉鱼
那时肉票,粮票,烟票,糖票,布票,洋油票
高中时,到北京串连,那全国流通的粮票
保存至今
今又冬至
我和老伴割了二十斤肉,五十斤草鱼
今非昔比
万事具备,等着在外创业的子女们
回家过年
2022.12.16.07:22初撰于汉川市永和安.新汉都。
执着
刘水清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她爱贾宝玉
日不能食
夜不能寐
貌美如花的她
得知心上人变成了别人的新郎
她的心在滴血
一直滴到花落成河
她永远闭上了眼睛
一载又一载
亦有不少“林妹妹”
千里迢迢,心却相印
还有不少“牛哥哥”
那么牵挂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2022.12.14.21:15.初撰于杨林沟
刘水清简介
刘水清,男,1951年5月6日出生,汉族,湖北汉川人,家住杨林沟镇沟南村4组161号。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助理研究员,湖北省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日报通讯员,农村新报特约通讯员,信息员,农村新报读者俱乐部汉川市会长,湖北省农业厅农资打假监督员,湖北电视台垄上频道首届农民记者,孝感晚报市民记者,湖北法治报道编辑部特约记者,楚天法治杂志社特约通讯员,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监听员,中国经济网湖北频道特约通讯员,汉川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汉川市老年作家协会会员,汉川市诗联学会常务理事,杨林沟镇诗联分会副会长。中国爱情诗刊在线诗人。自幼爱好书法,酷爱文学,善于诗联创作,所作诗联,杂文以及新闻作品曾在多家媒体和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诗社发表与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