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时刻》姊妹篇
——武汉战疫记事之八

作者:赵洪洋 朗诵:谢东升
音乐设计:晓吾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8年起,每年的8月19日为中国医师节。忘不了,8月的第一天是建军节。一个是医师的节日,一个是军人的节日,两个节在同一月份,不得不让人产生联想与对比。
追溯千年历史,中华民族英雄大多出自战场,保家卫国,军人的职责;夺关斩将,气吞山河,威武雄壮,有无尽的英雄豪气和战马嘶鸣于左右的勇往直前的气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医师,肩负救死扶伤,解除民众之疾苦,报效国家,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恰如文天祥云:理身如理国,用药如用兵。与那驰骋疆场的将士相比,是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
行医者,白衣天使,外人看来应与不健康行为无缘,却不知医师们,特别是手术医师,因为紧张工作,高度绷紧的神经需要舒缓,大多有吸烟、喝茶和饮咖啡的习惯,且多有豪爽的酒量;正像那些著名的军事家,身处瞬息万变的战场,烟不离手,一战功成,一醉方休,一如拿破仑、丘吉尔、巴顿和麦克阿瑟。

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思邈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军队关乎国之存亡,医者关乎人之生死,军人的使命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医师的使命在手术台和病房。
作为军队的统帅,他的作战目的是全歼敌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但这一目的有时很难完成,就是常胜将军也不得不迫于战场形势放弃全歼敌人的计划而扼腕叹息。
作为手术医师,他的手术目标就是全切肿瘤,但经常因为患者或肿瘤及周边的复杂情况,不得不遗憾地放弃全切。中医师治病强调治本,但也会因下药过猛而前功尽弃。
多少将军长叹,眼看大功告成,却因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而功亏一篑、顿足失声。多少名医,眼看即将手术结束却突发了术中大出血,手术失败,医者抱憾。

战场上风云变幻,作战计划需经常改变,只有善于随机应变的将领才能打赢战争。死抱教条,墨守成规者必败无疑。
手术台上,亦会意外发生,只有经验丰富,处惊不乱的主刀之人,才能化险为夷,挽救病人生命。
将军枕戈待旦,金戈铁马。医师随叫随到,不论春夏秋冬,雨雪风霜,节假白昼。
战场上,有军人冲锋,自然灾害发生时,也是军人挺身而出,他们随时准备用生命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
枪林弹雨中,奋不顾身救助伤员的是医师,自然灾害面前,同样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的也少不了医师;重大疫情出现时,不畏生死,拯救他人的更是医师。在伤寒、鼠疫、霍乱、埃博拉病毒、萨斯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冠肺炎这些疫情中,医师职责所在,是首当其冲的生力军。

战场上,战胜敌人的最高战法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手术医师的最高境界同样是刀不手刃而能治愈病患。
将军打仗要评估敌人的实力,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医师要评估患者情况,对患者的情况了解越全面越仔细,用药或手术的成功率就越高。
打胜仗是军人最骄傲和欢呼的事,尽管满面尘土,身处硝烟未散的战场……
拿下一台艰难的手术是手术医师无比喜悦和欣慰的事情,尽管身心疲惫,饥肠辘辘……
研究战争的工具,杀伤力越大越好。手术设备和器械的研究,对病人的损伤越小越好,所谓微创外科。导弹越来越精确地命中目标,医疗越来越走向精准治疗。

上将者,毙敌而自己毫发无损。上医者,痼疾去而自身功能保全。
能打胜仗,深谙兵法,有实战经验者是为军事家。手术精湛,将临床病例进行医学理论研究并有所发现、有创新者,是为外科艺术大师。
为国为民,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医师为救人,大爱无疆,神农遍尝百草不惜以身试毒,陈薇团队将新冠肺炎的试验疫苗接种在了自己身上。
中国的医师和中国的军人,他们都是战士,都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我们期望,世界永无战事,军人解甲归田,祥云笼罩在和平的地球。我们亦希望终有一天手术刀械入库,无创医病,让健康环绕着所有生灵,医场成为一片乐土!
2020年8月写于中国医师节前

作者:赵洪洋,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协和医院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博士导师 、 德国萨尔州立大学带薪教授。湖北省第八届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第一届神经外科医师协会主任委员、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副会长。近两年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发表诗歌、散文及朗诵作品6篇,获得2020全国抗疫征文“逆风奔跑的人”一等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江日报、武汉春秋杂志、今日头条、湖北朗诵艺术家公众平台、都市头条、北京天合朗诵艺术团平台发表文学作品十余篇。参编两部抗疫诗文集。

朗诵:谢东升,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长,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朗诵播音专家团专家,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武汉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电视主持人三十年风云人物,“金话筒”百优奖得主。
本刊编辑:杨建松

请欣赏更多精彩……
《我与上甘岭英雄连长相处的日子》
《理发》
《送饭》
《珍惜那轮夕阳》
《医师如将士》
《医师节 何为医者仁心 ?》
《酒》
《我们这一代中国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