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帖作者:褚玉红,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栾城区书法家协会会员。

临帖作品:

节临《泰山石刻》

节临《谦卦碑》


点评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篆书委员会秘书长,石家庄市栾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评语:
此两幅作品为节临秦《泰山刻石》和唐代李阳冰的《谦卦碑》。从笔法和结构上来看作者对于篆书的临习已颇具功力,尤其是第二幅《谦卦碑》的临习,无论是对于线条的粗细;力量感和弧线弧度及流畅性的把握,还是对于字形结构的布白、对称等都显示出作者对篆书精准的把控。
然而我们学习书法不论何种书体,何种碑帖不能只着眼于技法的锤炼。我们更应注重和书法有关的文化,如书论、书史等。很多人认为这些是空泛的不去重视。恰是这一块儿的缺失常使我们走入学习的误区。
例如第一幅习作,首先是字帖的选择上;书法史料记载巜泰山刻石》拓本仅存一百多字,不能通读。而作者所临应为经过修复、加工、补全的一个版本,笔画的起收处,字形结构及气息神采与原来的拓本相去甚远。又怎么能把握秦小篆的精神和风貌呢?
所以如果要学好秦小篆,最好首选《峄山刻石》,虽然是翻刻,胜在清晰对于锤炼技法,掌握笔法和字形结构大有帮助。然后再去细细体味揣摩《泰山刻石》和《琅邪刻石》。尤其是巜琅琊刻石》虽残存字数不多且残泐严重,但字形笔势依然绰约可辨,古今学者均以为秦刻石拓本中最为可信者。这样去把握临习方可得其中三昧。
其次是落款,临和篆都有“写”的意思,有重复之嫌,应当避免。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不揣浅陋仅供参考,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