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诗友原玉】
《梅雪情》
作者/雲兒(詩香雲兒)
一生的绽放
终是为了等你
这个季节
适合你来明媒正娶
然后谦虚地
向大地江河宣布
我们的爱
将独一无二
那些墨客骚人
尽力赞美
那些写生者
把雪
画得一丝不挂
玲珑剔透
直到让每一寸洁白的肌肤
与粉红色的梅唇
在人间紧紧相吻
贾维君老师点评:
现代诗佳作赏析:读一首好诗,首先是读出意境的幽美。意境就是给人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梅雪情》堪称是一首充满拟人、比喻和象征修辞色彩的现代诗。作品由意到境而入题,是诗人自我情感的倾述。整首作品取用通感的艺术方法,将梅雪情融合在生活中,从而强化了诗歌主题的渲染效果。诗人从多个角度表达了对爱情生活信念的美好期望。通感是作品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统一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境和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联想,并在思想情感深处受到内心的触动。
第一节:开篇显示出诗人细腻入微的描写和极目驰怀的情思。在拟人中升华主题,开拓了意境。诗人写道“一生的绽放/终是为了等你/这个季节/适合你来明媒正娶/”。诗人这种以诗歌艺术形式对梅雪人性的诗意刻画,收放自如的才情,彰显了意境之美。
第二节:诗人继续构建梅雪的生动形象,在情节铺展中升华作品的精神世界。同时把纯洁的爱情向世人郑重地宣布。诗人写道“然后谦虚地/向大地江河宣布/我们的爱/将独一无二/”。这里写的东西越少越经典,留给读者的思考空间也就越大。如何让意境在情节中绽放光芒,从而深化了爱情主题的表达。惟妙惟肖的拟人写法,直接撞击读者的灵魂。
第三节:接着诗人通过侧面细节描写烘托情感内心世界的表现。把文人赋诗和画家写生的因素置于有意味的情景之中,使诗的艺术品质更臻于完美。诗人写道“那些墨客骚人/尽力赞美/那些写生者/把雪画得一丝不挂/玲珑剔透/”。诗人善于在诗中造出曲折来,把本来平常的东西变得不平常。这种虚化的写法,抒发了诗意的浪漫情怀。
第四节:诗人的笔墨并没有停留在生活实在的层面上,而是全力倾情于美的创造,追求境界上的含蓄与深邃。诗人写道“直到让每一寸洁白的肌肤/与粉红色的梅唇/在人间紧紧相吻/”。结尾将梅雪情感寄托在生活的爱恋中,使意境表达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张力。
整首作品表达出极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生活情感,意境美是该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优美的语境包含着无限的厚重,这种厚重是情感的厚重、思想的厚重和艺术的厚重。

②【诗友原玉】
《梅花是雪的新娘》
作者/雲兒(詩香雲兒)
每一个冬的雪夜
定会有一人
为我持灯
偷看 在寂静灯火下
写一首旷世的情詩
一片雪花洒落
亲吻一次
一片雪花融化
泪滴一次
一生的誓言
我依然在
轻轻的唤你
为我披上洁白的婚纱
贾维君老师点评:
佳作赏析:打开冬天的门,满目都是大自然的诗画。壮观的梅与雪具有一种很神奇的力量,它带给人们不仅仅是自然之美,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慰籍和生活中的寓意。诗人雲兒《梅花是雪的新娘》这首现代诗,将梅雪情融合在自然生态中,并赋予人的语言和情感,抒发生活中的真善美,表现手法新奇特。
第一节:开篇由雪和灯两个意象镜头组成,画面幽美,情节生动。诗人写道“每一个冬的雪夜/定会有一人/为我持灯/”。灯与夜、雪与梅,构成了一幅冬夜飞雪的风景画面。明丽冷艳的描写体现了一个新字,抒情也随之暗暗涌动。意象的诗句令人浮想联翩,艺术张力巨大,想象空间极其丰富。
第二节:诗人营造了一个思维联想的情节画面。夜雪飘飘洒洒,覆盖了大地,覆盖了红梅。多像一首旷世的情诗,在灯光下闪耀。诗人写道“偷看、在寂静灯火下/写一首旷世的情诗/”。这里的描写十分神奇,镜头切换自然,意象组合完美。吟的是诗,写的是情,说的是自然界和人生。
第三节:诗人将梅雪情刻画得细腻入微,体现了诗歌的情感特征。诗人写道“一片雪花洒落/亲吻一次/一片雪花融化/泪滴一次/”。意象表达在拟人的基础上,使诗味更加浓郁,更具有艺术特点。不同内容和角度的抒写,所呈现出的不同格调、韵味和诗意,蕴含在诗歌主题中潜藏了作者的创作心理。
第四节:诗人不从正面描写新郎新娘的婚娶婚嫁,而是从侧面略加点染就勾勒出梅与雪的气质。诗人写道“一生的誓言/我依然在/轻轻的唤你/为我披上洁白的婚纱/”。全诗不着一个梅字,却处处能看见梅影。诗人以第一人称写梅,灵性自然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
整首作品人与风景浑然一体,是人文与自然天人合一的诗意融合。从爱情到诗情画意,或从诗情画意到恋情,也是诗人追求梅雪主题的极致,理想的极致,人文情怀的极致。手法表达处处都彰显了新奇特之风。

③【诗友原玉】
《红月亮下的残荷》
文/萍水相逢
你的出现
刺痛了谁的脉搏
一叶浮萍显得有些逊色
蜻蜓点水不只是因为口渴
在红尘的路口暗送秋波
阵阵清香飘过
吞噬了谁的嗅觉
蜂拥蝶舞满足了一生的快活
春风十里
你是六月才露尖尖角的小荷
娉婷妙曼起舞
风姿绰约的神态
醉倒了多少文人墨客
并蒂莲
在风花雪月中穿梭
拾起一枚风干了的红笺
让爱的永恒
在内心深处
种下了孤傲的性格
像一束光在淡淡清香里闪烁
秋风绷着阴森森的脸在眼前掠过
你坦然一笑
优雅的魅力折射出全新的视野
脚下的莲藕
出於泥而不染
藕断丝连又怎能奈何一世的分分合合
枯而不竭的纹路
布满了忧伤与沉默
那是生命轮回的升华爱的执着
繁华落尽,永不凋谢的风骨
演绎着不老的传说
今晚,干涸的荷塘没有月色
刻满沧桑的雕塑
仰望星空
对红月亮许下了爱的承诺……
贾维君老师点评:
佳作赏析:一首好诗,主题的深度是关键。能看出诗人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水平。诗人萍水相逢《红月亮下的残荷》这首现代抒情诗,选材角度新颖。不仅仅是一季过往、一种情绪、一个场景的陈述,而是人生与自然界完美的体验。以红月亮开篇,表达了入冬残荷的拟人形象。诗人下笔时不写残,而是有意写春,突出了主题个性色彩。诗人通过回忆过往的描写,塑造红月亮下残荷的美妙画卷。
第一节诗人用形象语意首先把读者带入春夏美景的描写之中。诗人写道“你的出现/刺痛了谁的脉搏/一叶浮萍显得有些逊色/蜻蜓点水不只是因为口渴/在红尘的路口暗送秋波/阵阵清香飘过/吞噬了谁的嗅觉/蜂拥蝶舞满足了一生的快活/”。这样写景叙事的白描手法诗意奇妙,用红月亮开篇,用蜻蜓和蝴蝶来衬托荷花曾经的美颜,再现了残荷的青春年华,可谓神来之笔。
接着第二节诗人开始抒发内心的情感。诗人写道“春风十里/你是六月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娉婷妙曼起舞/风姿绰约的神态/醉倒了多少文人墨客/”。字里行间情深意切展露无遗,表现出残荷的心境和美好的情怀。
第三节语境和意义的转换与跳跃,是诗歌主题表达的艺术再现。诗人运用跳跃性的思维和文字,深化诗的结构与情节。诗人写道“并蒂莲/在风花雪月中穿梭/拾起一枚风干了的红笺/让爱的永恒/在内心深处/种下了孤傲的性格/像一束光在淡淡的清香里闪烁/”。这里的并蒂莲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爱的精神寄托。诗人将荷花情感的表达隐喻在意象中,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第四节诗人紧紧围绕红月亮下的残荷主题描写,在此节写事造境堪称幽美,意象运用准确。诗人写道“秋风绷着阴森森的脸/在眼前掠过/你坦然一笑/优雅的魅力折射出全新的视野/脚下的莲藕/出淤泥而不染/藕断丝连又怎能奈何/一世的分分合合/”。诗人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高尚品质渲染的淋漓尽致。无华丽词藻,却充满昂扬之气,足以给人向上的力量和精神鼓舞。
第五节诗人回到残荷的描写中,蕴含了自然的倒影和生活的倒影。诗人努力挖掘心理知觉和精神层面的震荡,从而形成生命轮回的某种意识、反思和审美。诗人写道“枯而不竭的纹路/布满了忧伤与沉默/那是生命轮回的升华/爱的执着/繁华落尽/永不凋谢的风骨/演绎着不老的传说/”。给读者一个春夏秋冬完整的画面感,彰显出残荷独特的艺术风格。
结尾诗人打破惯常的思维模式,为诗的意境创造另一种风光。既不失诗的高雅情趣,又是率性而为之。既有意味盎然的诗境,又有深刻思想动因的写意画面。诗人写道“今晚/干涸的荷塘没有月色/刻满沧桑的雕塑/仰望星空/对红月亮许下了爱的承诺……/”。整首诗行云流水表达通畅,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应是诗人荷花感悟与生活寄托的美好体验,是心灵自然的流露。

④【诗友原玉】
《竹》
武汉:张维清
脱下一件件铠甲,疯长,比春还快
打起千千结,或玩起积木,节节码高
空心,谁去侧耳倾听它空若虚谷的胸怀
谁能破译它黑暗的密码
根深深地抓住石头,摇落狅风暴雨
一根根铁骨,举起一把信仰
幽竹,叶子,麻雀的家
在月光弹成的雪被里,睡去
四君子,我读懂了它的高贵,高雅,高赏
吊脚楼,篾篓,竹篮……
我看到它铿锵的背影
竹有多高,它的梦就有多远
贾维君老师点评:
佳作赏析:张维清的《竹》这首现代诗歌内涵率真、纯粹,有着鲜明的思考核心。竹子的生长状态和独特的语言特质,多角度、立体式诠释了咏物的唯美主题。每当阅读《竹》这首诗时,总是被诗人的意象文字所打动。那美妙的诗境溶解了我的思绪。在情节递进中,让读者逐渐感悟到诗意的共鸣和意境内涵美的张力。
第一节:开篇诗人咏物形象生动,寥寥几笔将春竹内在的美描写得栩栩如生。诗人写道“脱下一件件铠甲/疯长/比春天还快/打起千千结/或玩起积木/节节码高/”。竹子脱去冬装,在春风春雨中疯长。给人带来一缕清香,让人想起大自然的美好。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竹子生长的变化在诗人笔下重复着季节的轮回。
第二节:诗人着重叙写竹子的灵魂。空而不虚,空而不衰。正像诗人写道:“空心/谁去侧耳倾听它空若虚谷的胸怀/谁能破译它黑暗的密码/”。诗人展开一幅光耀夺目的神异画卷,将竹子傲骨的精神和风吹雨打的灵魂跃然纸上。抒写颇具浪漫主义气韵。
第三节:接着诗人通过根的细节描写,诠释竹子的坚韧性格。诗人写道“根深深地抓住石头/摇落狂风暴雨/一根根铁骨/举起一把信仰/幽竹、叶子,麻雀的家/在月光弹成的雪被里睡去/”。盛夏茂密的竹叶,成了麻雀的家。竹根却深扎石缝下。暗寓了对竹子柔韧性格的赞美。诗人把灵性的笔触伸向了更深远的精神层面。
第四节:结尾诗人写道“四君子/我读懂了它的高贵、高雅、高尚/吊脚楼、篾篓、竹蓝/我看到它铿锵的背影/竹有多高/它的梦就有多远/”。凝炼的笔墨写出了竹子对社会和人类的作用。并彰显了竹子高雅的品质。
整首作品:意境深邃,咏物描写生动有趣。诗人对竹子的意象表达,主题突出。情节曲折细腻,节奏引人入胜。诗歌是心灵的产品,也是灵魂的投影。这首诗写得妙,这与诗人阅历丰富是分不开的。诗人对竹的思考联想表达妙趣横生,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⑤【诗友原玉】
写雪
文 | 李红梅
不能再写雪了
关于雪的文字
已在我的岁月里装订成卷
我怕再写
就把她写老了
每个冬天,我和雪
都在初见里重逢
洁白是唯一的底色
星光堆积在雪的微笑之上
月色罗列着与雪有关的情节
我抽出一段往事
放在掌心
一次次,跟雪花练习落下
练习融化
这辽阔的白,容不下一丝杂念
天空的旨意被带入凡尘
雪的心思与我重叠
此刻,我不写雪
而是跟雪一起
策划春天
贾维君老师点评:
佳作赏析:这是一首渲染自然景物的诗歌,是咏雪的佳作。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妥贴停匀,足见作者的学识渊博与感情丰富。读他的诗,那些美好的字句,动人的情感,让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短短的四节小诗,却具有极大的艺术容量,艺术张力和艺术效果。值得当代新诗沉思和借鉴。
诗人李红梅的《写雪》,这首作品昭示我们,写好新诗可与唐宋绝律媲美。能给人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美美的一段幽梦。诗的表达只求一个雅,使读者深陷痴迷、联想,从而陶醉在自然脱俗的意境中。正像诗人曾说:“写雪,又不写雪,因为笔下的雪从未停过;作诗,又不作诗,因为生活的诗从未歇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诗歌佳作。
第一节:下雪了,又是一场无声的告白,在风中翩跹,在纸上舞蹈。覆盖人间鸡毛蒜皮、生旦净丑,被天地收纳,被时光收藏。雪是诗人抒发情感寄托思想的客观物体。诗人在作品中依托雪的物象,来表达思想情感并营造出策划春天的精神内涵。诗人写道“不能再写雪了/关于雪的文字/已在我的岁月里装订成卷/我怕再写/就把她写老了/”。雪被诗人写活了,雪的飘洒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对雪的叙述中,诗人剥开了自然界表象中最本质的内核,赋予人性化来描写雪的轮回形态。构成了人生与自然的灵光烛照。
第二节:个人沧桑写在雪中,民族沧桑写在心里。究其原因,这一切都源自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人写道“每个冬天/我和雪都在初见里重逢/洁白是唯一的底色/星光堆积在雪的微笑之上/月色罗列着与雪有关的情节/”。心中装满人间冷暖,那些微笑和情节是诗人在感悟中的觉醒而抵达真正的艺术境界。人性和人情的内涵表现了丰富而深刻的理性精神。
第三节:诗人由雪景之境之形,进而写所怀之人之事,将人文情怀与生活自然融合在一起。诗人写道“我抽出一段往事/放在掌心/一次次、跟雪花练习落下/练习融化/这辽阔的白/容不下一丝杂念/”。诗人的生态思想和环保意识的诗化方式充满了艺术表现的个性精神。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境界。
第四节:诗人的思想触角并没有停留在环境和生态上,环境和生态描写只是诗歌写作的出发点和象征实体。所以在结尾处诗人着重对人类生存状态进行深入思考,提醒人们对自己的未来要充满信心乐观向上。诗人写道“天空的旨意被带入凡尘/雪的心思与我重叠/此刻、我不写雪/而是跟雪一起/策划春天/”。对明天美好的期待,正是诗歌主题的寓意所在。是诗人智性灵性的创造发挥,也是写作技巧层面长期积累、日臻成熟的结果。
整首作品构思新奇特,情节细腻风采动人。描写和抒情手法体现了自然景观的生活情趣和意义。洗净铅华的语言,唯美而深远的含义,让这首现代诗读起来内敛隽永、回味无穷。

⑥【诗友原玉】
题记:
2021年11月6日(农历十月初二)晨(明日立冬),朔风骤起,寒雪纷飞,大千世界,银装素裹!然,慈母久病,卧榻痛吟,随有感而发,草作小诗,寄情于景:
★七绝·冬日首雪
文/秋韵
冬日寒潮骤剧来,辽原瑞叶朔风裁。
琼装素裹无心赏,痿弱尊慈卧疾哀。
★五绝·雪
文/秋韵
夜来天欲雪,朔气彻街衢。
晓看琼装裹,儿童尽戏娱。
★七绝·雪
文/秋韵
青女抚琴情放纵,寒英千里玉纷纷。
文人墨客寻灵韵,逐景吟诗面悦欣。
贾维君老师点评:
佳作赏析:诗人秋韵老师的这三首小绝,堪称佳作。都是写雪,角度不同意境也就不同,但慈孝的感恩之心是相似的。下面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诗人的文采。
第一首《冬日首雪》。
起句:“冬日寒潮骤剧来/”开篇将入冬的寒冷,描写出季节的变化。围绕雪前写景,紧扣主题。
承句:诗人用朔风吹落叶继续渲染凄凉的景物。前后呼应十分连贯,也为转句做好铺垫。
转句:力求新颖巧妙,诗人是这样写的。“琼装素裹无心赏/”,为何无心赏,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之笔。
合句:原来是“痿弱尊慈卧疾哀/”。合句点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抒发了对母亲病痛的挂念之情,彰显了儿子尊老尽孝之心。
第二首《雪》。首句和承句:“夜来天欲雪/朔气彻街衢/”。开篇描述冬夜的景象,雪要下还没下。寒气已在街巷串来串去。
转句和尾句:“晓看琼装裹/儿童尽戏娱/”。诗人开始描写下雪和儿童嬉戏的场面。暗示了人们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歌颂了人文情怀的美好。与第一首诗的意境截然不同。
第三首《雪》,此绝格调欢快清新,淡雅的生活气息跃然纸上。
起句:“青女抚琴情放纵/”,描写年轻的女子,正在抚琴感受生活的静美。
承句:窗外大雪纷飞,诗人写道:“寒英千里玉纷纷/”。此处借景状情,衬托琴声的雅兴。情与景的融合,生动形象感人。
转句:“文人墨客寻灵韵/”,诗人在动与静的描写中,从而勾起了读者对文人墨客的向往。
合句:文人吟诗抒发内心的情感与抚琴画面相吻合。诗人写道:“逐景吟诗面悦欣/”。把文人喜悦的心态刻画得栩栩如生。意境深远,弘扬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首诗与第二首诗又是截然不同的意境构建。
综上点评:诗人用意象的语言,在起承转合的情节中,将雪的主题表达的活灵活现。意境典雅深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