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33期 总第252期


趣说与蚕豆相关的乡情二事
作者 毛诗奇
诵读 文 鹤
我的故乡在丽江市永胜县的三川坝,这里是丽江的后花园,滇西北的鱼米之乡。
农历八月,三川坝秋色灿烂,满坝泛黄,稻谷阵阵飘香,一波九折地涌起千层金浪。冬景则如一块无边无际的碧玉,一丘一丘连绵不尽的蚕豆苗茁壮肥硕,开出百花,在清风摇曳中,招蜂引蝶,嗡嗡作唱,有点像我故乡那种湘韵变异而来的永胜乡音在叙说往事。还有胜似江南的翠湖,那碧波涟涟的湖水,那如朱笔高擎的菡萏, 那面如仙姑颜值的荷花,那如掀动阵阵夏风的团扇似的荷叶,那与芦苇相生相伴的席草蒲叶,还有那用席草的嫩笋烹煮的黄鳝泥鳅秋的美味,还有那穿越田田荷叶苇草间的木船小舟,时时勾起我的旧忆乡愁。
近日,在朋友圈里读到乡友文友程晓玲君发的在故乡永胜三川坝吃豆笋子的图文,又引起了我对在故乡吃豆笋子的一段回忆。豆笋者,外地人有所不知,本地人则无人不晓,即是在豆苗主干旁边生长出来的嫩枝,类似于老竹脚下窜出的嫩笋一般。豆笋子嫩嫩的,肥肥胖胖的,鲜鲜活活的,脆脆生生的,颜色绿中带紫,用女孩的纤纤玉指兜根儿一掐就断,还会发出“通”的一声脆响,那响声十分悦耳。春节前后,农闲季节,丽日晴天,冬阳暖和,人们邀三约五,带来永胜特产的梨醋、用香油炸黄的干辣椒粉、永胜麦酱、酱油、少许食盐、味精等调料配制而成的佐料,通常叫蘸水,讲究的人家一人一碟或一碗,不讲究的则是一家人共用一碗,把鲜嫩无比的豆笋子从脚到头顺势修了一层蝉翼般薄薄的皮,一根折成两段,便在蘸水里蘸了佐料生吃,乡语叫做打蘸水。那滋味,直觉一股清香扑鼻,把满田满坝子的美味都吃进肚子里去了,人都成了神仙啦!乡下风景区少,人们的娱乐地方去处就不多,这种去满川满坝的蚕豆田里掐豆笋子打蘸水吃的乡情,不失为一种踏青游春的乐趣。如有外地客人来,趁着闲情逸致,主人必将把邀请客人到蚕豆田里去掐豆笋子吃当作一桩乡间美事。客人对此美食美事,亦是鲜知,当然就会留下永生难忘的记忆了。只可惜,“舌尖上的中国”尚未发现这一道美味,不然永胜三川就会成为在野外豆田里吃豆笋子的网红打卡地了!

不仅于此,豆笋子还可掐了回去当菜吃。人们把到田野里掐回或从集市上买回的豆笋子略加清洗,仍要去皮,用闻名遐迩的永胜三川火腿或香肠炒了,亦是一道当地乡间的名菜,亦是冬春之交,春节前后这个闲适季节不能不吃,待客必备的佳肴。
有人也许会问,那样活生生地把尚待开花结荚的豆笋子早早地掐了来吃,会不会糟蹋了庄稼,影响了夏季蚕豆的收成?恩公贤姐们尽管放心,这个忧虑虽是好心的,却是多余的!这个疑问,看似很有道理,其实非也!果木冬天修枝,来年则果大果甜。蚕豆掐了豆笋子,主杆上结的豆荚也会更加的硕大,豆粒也会更加结实饱满,产量只会有增无减。冬春掐豆笋子,何乐而不为之!
夏至,蚕豆叶枯黄了,蚕豆主干妈妈和她旁边生长出的豆笋子姑娘都像“昨日黄花”一样“人老珠黄”了,但她们养育出来的子女们也成人(仁)成事了,那结满沉甸甸的豆荚的豆杆,被农人割了一排排一行行地摊铺在豆田里,让夏天的烈日烤晒干了,才成捆成车地运回家去 ,在赛场上,用人挥舞的梿枷打了,或用牛拉的石辊碾压后,经过筛糠扬楂,便可交易或仓储了。
还有一桩野趣之事,故乡人俗称“烧雷炸豆”。就是在豆杆被割倒晒在豆田里的半干半湿之际,农人或顽童们总爱抱几抱身上背满豆荚的豆杆,放在平地上,点一把火,将豆萁燃烧了,烈焰中,蚕豆便会噼噼叭叭地炸裂开来,顾名思义,极具夸张的就像雷炸一样。人们折来早已发绿的柳条,用力朝燃着的火堆扑打,一粒粒金黄或碧绿的豆子便会蹦跳起来,满地都是,人们捡了,盛在帽子里或揣在包包里,便坐在田埂上吃了起来。那带着烟熏味的新豆的奇香味,直袭人的味蕾和每根味觉神经,越吃越香,越吃越使人欲罢不能,不由自己的难于停下嘴来。
顺便一提,这农作物中的蚕豆,还真是个全身是宝的好东西,那些豆糠,亦是猪食的主料,掺与精料,喂了肥猪,才有来年香味诱人的三川火腿呢!看官,你说这相关永胜三川的蚕豆二题,以文记之,还有趣吧!
作者毛诗奇

主播 文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