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作者:李红哲,女,石家庄市栾城区书法家协会会员。

点评老师:
云平(河南),1958年生。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评委、楷书委员会委员。获五届国展全国奖、二届正书展优秀作品,入展四、七届国展,二、四、五、六、七、八届中青展等。


李红哲临帖作品
评语: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略近"雁塔圣教序",行笔极为灵活,点画、转折、行笔有行书的笔意,部分重捺笔画还有隶书意味,轻重与虚实结合的很好。笔势纵横清晰,天趣自然。
这件作品是李红哲临的褚遂良的《阴符经》,通篇气息不错,基本功很扎实,对《阴符经》的理解和认识还比较到位,临习的也比较认真,平时还是很下功夫的。相比于《雁塔圣教序》,此作特点更加鲜明,起笔后急速铺毫,如鱼入水,轻捷顿挫,显得丰姿绰约,写起来特别痛快。所以写像很容易,但是在创作中不被原帖的特点所约束才是最难的,当然作为临帖作品,作者书写技法娴熟,收放有度。
建议在临习中注意两点:
①结构的把握。《阴符经》的字体结构特点是方中见扁,以横取势,字体宽绰空灵,带有隶意。此件临作,字体结构上,有些字写的太长,结构变化稍显平板,字与字之间缺少连贯性,要注意疏密变化和重心平稳,临习时,认真领悟方圆并用、虚起实收的用笔特点,以增加高古气息。
②线条的变化。《阴符经》以行入楷,线条语言丰富,对比强烈,虽是楷书,但点画疏密有致,波折起伏,灵活多变,带有行书、隶意而韵味十足。《阴符经》的线条比其他楷书线条难度要大一点,因此,在临习时,要仔细观察线条的变化、点画的呼应和书写的节奏,以增强线条的丰富性。
③《阴符经》临习的精髓在于点画多变,以行法入楷,有较多露锋与游丝,点画呼应,行笔速度得当,节奏快慢交错,线条的节奏和韵律蕴涵其中,才能表现出自然又有趣味。该件临作若能强化字形的方扁宽舒,在横画中强调左高右低之势的动感姿态,作品会更显成熟。
楷书建议大家选择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去临习。褚遂良是“二王”书法的忠实继承者,也是唐代楷书一面旗帜性的领袖人物。《大字阴符经》是为数不多的、古人经典书法里面的墨迹本,它就少了一个刻工的转换影响,所以我们能从中看到古人书写的真实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