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吹牛皮的事
1
传说“吹牛皮”这一俗语,来源于陕甘宁和内蒙古一带。以前,这些地方的人过河,靠的是皮筏子。当地人用整只羊皮晒干刷上油漆,吹上气使它鼓起来,再把几只羊皮扎在一起用来渡河。把小筏子连在一起,可以成为大筏子,大筏子连在一起,可以承载千斤重物过河。羊皮筏子较小,人们常用嘴把它吹鼓起来。有个人说他不仅能吹羊皮筏,还能吹起牛皮筏,后来有人真的将牛皮拿给那人去吹,因牛皮太大太厚,他怎么吹也吹不起来。从那以后,人们就用“吹牛皮”来形容爱说大话的人。
生活中喜欢吹牛皮的人,往往都是些没能力、慕虚荣,爱耍小聪明的人。前两天远在河南的朋友来电话说,他最近与我们年轻时的一个同事在一起聚会,饭桌上这个同事说自己退休时是干部身份,现在待遇非常高。他一边眉飞色舞地讲,他老婆则在旁边不停地拿白眼瞪他。后来得知,该同事早早就在单位下岗,退休工资至今仅3000多元。由于他太爱慕虚荣,到处不着边际地乱吹,连他老婆都实在看不下去了。
其实这个人我也认识并十分了解,刚参加工作时我们就在一个组。由于他人特别虚伪,喜欢耍小聪明,工作上爱偷奸耍滑,大会小会常是挨批的对象。
我们在一起工作时,他干过这样一件最离谱的事,当时我们在做钻井涌水试验。每次交接班时,按操作规范要求,刚接班的记录员必须在5、10、15分钟各做一次涌水数据记录,此后便每间隔20分钟记录一次,这对零点班的记录员考验特别大,因为后半夜人特别容易犯困。
当时我和他及另外一个同事分别是各自班组的记录员,我每次值零点班时,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想尽了各种办法,如看难懂的古文、背诵古诗词、甚至唱歌、跑步等。
有一天轮到他值零点班时,他发觉涌水数据在一定时间内,总在一个固定区间波动, 与是他耍起了小聪明,到值班现场后,直接找个地方倒头便睡。等到交接班时,他按照涌水池过往数据的波动规律,直接填写了假数据。
此事后来被发现,被当作一个重大违章事件来调查处理,上级领导严肃地告诉他,伪造地质记录,情节严重者是要坐牢的,他因此差点没能按期转正。
让我没想到的是,他到老也没能改掉身上慕虚荣、爱吹牛、耍小聪明的毛病,这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易”啊!
2
其实,喜欢自吹自擂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饭局上、电话中、公司里等等,爱吹牛的人往往不受时间和地点约束,只要一有机会,立刻就能把话题扯向自己,继而厚颜无耻、唾沫横飞的大吹特吹。
人们常说,吹牛的最高境界,就是能把自己也吹信了,这话一点也不言过其实,吹牛这种行为的确会给本人一些心理暗示,久而久之真得会产生一些对于自我认知的影响,错误的认为自己吹的牛也是有依据的,也不完全都是假的,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些自负的心理,把自己的吹嘘慢慢当作成了真事。
比如号称自己为武术大师的某人,经常吹嘘自己会独门绝技“闪电五连鞭”,这像抽风一样的几个动作,连花拳绣腿都算不上,但他吹嘘久了,竟自己相信以此“五连鞭”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后来被一个年近半百的业余拳击手30秒内3次击倒,最后一次被kO后昏迷不醒,成为传武界的一个大笑话。
我在工作中也遇到过这样一个爱吹牛皮的部门领导,他除了利用职权给其亲属谋利从不玩虚的外,我没见到他有任何出众的工作能力。但他一有机会就吹嘘自己在西亚某国工作过,并经常炫耀自己持有国际驾照,驾驶水平如何的高超。
其实在国外工作过的经历,只能说明他有这么一段工作履历,什么也证明不了。而国际驾照则是按所在国要求,办理的一种可以驾驶汽车的证明,与驾驶水平的高低没有丝毫关系。
但他吹嘘的时间长了,自己就真得相信持有国际驾照的人驾驶技术就格外高超,外出时经常抢过司机的方向盘,把个车开得风驰电掣,让坐在一旁的司机吓得心惊胆颤。结果有一天因车速过快,加之操作不当,在一拐弯处把车辆开翻,不仅自己受了轻伤,还给车上的乘员造成重伤。
3
有句话说得好,“君子恃才而不露于色,藏情而不显于表”。喜欢吹牛皮的人肯定都不是君子,往往都是些能力低下、爱慕虚荣,喜欢投机取巧的人,他们为了掩盖自己能力不足,只好用一张嘴去吹嘘弥补,因为他们喜欢被关注的感觉,这样会使他们的虚荣心获得极大的满足。这样的人手中一旦有了丁点权利,如果你对他进行较真或者反驳,让他觉得自己的面子受到了伤害,以他爱面子的性格,一定会拼命维护自己的面子并且打击你,因为你伤害了他最重要的东西,暴露了他吹嘘无能的本质,所以他一定会恼羞成怒。
喜欢吹牛的人,只是为了提高自己内心的那一份自信,充实自己内心的那一份匮乏,需要靠吹牛皮来抬高自己,需要靠吹牛皮来让别人肯定自己,获得别人的赞美、表扬。
能力和实力不够,全靠吹牛皮来凑。爱吹牛皮的人其实也很可悲,也是一种可怜的行为。
人在社会上混,还是要有点“真金白银”才好,要有些真材实学才行,光靠吹牛皮是行不通的。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吹牛皮的嘴脸最终都会被大家识破。
因此,还是要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把牛皮仍旧还给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