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旅记(遵义篇)
李晓信
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精心指挥和具体运作下,在千百万白衣天使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下,抗疫工作历经三年,疫情终于有了好转。人们的心情也随之心花怒放、舒展开来。加之春节将临,几声清脆的鞭炮声传来,小年一过,大街小巷、村里村外,人们开始忙碌了起来。洒扫清除、张灯结彩,一派节日气象。打工的忙着回家、上学的急于返乡、探亲的大包小包、做生意的更加忙碌。总之,人流如潮,如黄河、长江之水,流向车站、码头、机场,到处排起了长龙般的龙蛇队,春运开始了。
忙碌了一年的年轻人,也想轻松一下,加之儿女放假,老人退休无事,心想借着春节假期,扶老携幼、外出旅游。一则孝敬父母、颐养千年;二则教育儿女、开阔眼界;三则放松自己、以利再战。于是乎,大车小车一齐上路了。
我们家的主事人还算聪明,知道春节期间堵车现象严重,决定提前出发,节后返程。于是选择了2023年1月16日,农历腊月二十五,十人(其中另三人后到)两车,一大早自西安出发了。途径陕西、四川、重庆、贵州、广西、广东到达海南,绕海南岛环岛旅游,直到三亚市的“天涯海角”。又从海南轮渡到广东湛江,经海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回到陕西。先后途径了9个省市、自治区。饱揽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吸吮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品赏了各处的美味佳肴,体验了多地的幸福生活,获得了丰富的体味和感受。深深感觉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祖国的变化之大,山河之美,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真可谓不虚此行也!

海南省雷州市海花岛美景(李晓信摄影)
一、注重红色教育、参观遵义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李晓信摄影)
我们一行两车七人(另三人后到),元月16日凌晨7时,自西安出发,行程900多公里,考虑到进入重庆,车辆难进难出,严重影响行程,决定不入重庆主城,晚驻重庆綦江,一则进出方便、有利于行程;二则节约费用。
元月17日一大早早餐后,自綦江出发,中午到达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参观学习。
遵义,简称“遵”,是贵州省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地处贵州北部,南临贵阳、北倚重庆、西接四川。是通江达海的重要枢纽。是成渝-黔中经济区走廊的核心区和主廊道,境内气候温凉湿润,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享有中国长寿之乡、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茶乡、吉他制造之乡等称号。曾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殊荣。同时也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的“茅台酒”的故乡。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该会议成为了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因此,遵义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这样一座美丽壮观、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然也是我们这次南方之旅的重点。
一到遵义,小孙子和老岳父就急于要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大家尊重一老一少的意见,草草就餐后,即快步迈入了会址大门。关于会址,我在贵阳高新区工作时,曾陪客人来过多次。有一次客人去参观,我在会址书店里看书,发现了《习仲勋传》(上卷),习仲勋这个名字,在全国以及陕西人的眼里,更是引以为傲的一位陕西籍的、著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看到此书,我如获至宝,立即购买了一本,回到贵阳,一字不拉、一气读完,收获丰硕。那时候只盼下卷的尽快出版。
一进会址大门,小孙子即向左转,欣赏他喜欢的会址大院左侧,一面巨大的墙壁上雕刻的毛主席诗词及手迹《长征》,他读了一遍又一遍,伸出小手的大拇指说:“毛老爷爷写的太好了!”

小孙子欣赏毛泽东的《长征》诗歌碑刻(李晓信摄影)
我说:“你背过了吗?”
他说:“我小时候都已经背过了!”
我说:“你现在才八岁,你还说什么小时候?”
他说:“是呀,那时候我才三四岁呀。”
说着向会址楼奔去。我为每人照了照片,进入各个展厅继续参观学习。这次虽然半天时间,但看的仔细、学的认真,又购买了一本《遵义会议资料汇编》,一有时间便查查资料,所以感觉收获颇丰。想谈几点体会:
一是会址及参会人员。会址,原是国民党第25军(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中央红军到达遵义时,总司令部驻此。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在这里的二楼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秦邦宪(博古),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丰)。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及翻译伍修权也参加了会议。

小孙子在瞻仰参会人员雕塑(李晓信摄影)
二是会议作出的四项决定:
一、毛泽东同志被选为常委。
二、指定洛甫(张闻天)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分工。
四、取消三人团(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三是会议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消极防御”方针和它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如防御时的保守主义,进攻时的冒险主义和转移时的逃跑主义。尖锐地批评了李德的错误军事指挥,------又用一、二、三、四·次反“围剿”胜利的事实,批驳了当时党的总负责人博古同志、用敌强我弱的客观原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作辩护的观点。
四是会议解除了博古(秦邦宪)同志的(党的总负责人)职务和李德的军事顾问职务。


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团”指挥红军军事时的照片(李晓信翻拍)
五是“鸡鸣三省会议”。作为遵义会议的延续,在退出遵义途中,在云、贵、川交界处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召开了“鸡鸣三省”会议,决定由张闻天任党的总负责人(总书记),直至1938年9月,中共扩大的六界六中全会。 1935年2月初,周恩来找博古(秦邦宪)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解除了博古的思想疙瘩,使他决定将负总责权交给张闻天。接着1935年3月11、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召开了“苟坝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又称“三人团”),“三人团”是在战争环境中党中央最重要的机构,它的成立标志着遵义会议关于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决策的基本完成,进一步加强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六是长征中的一双好战友,抵陕后的一对好夫妻。
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和红军撤出遵义不几天,党中央政治局在“鸡鸣三省”召开的会议上,决定由张闻天任党的总负责人(总书记)。早在1929年,张闻天和刘英就在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时认识了。张闻天大家都知道,是我国著名的外交家、革命家、曾任党的总书记三年半时间,任期自1935年2月至1938年9月党的六界六中全会。
刘英,1905年10月,生于湖南长沙的一家书香门第,父亲是清代举人。刘英19岁考入长沙女师,受到校长徐特立的影响,1925年入党,曾任湖南省委候补委员、省妇女部长,1929年去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国际无线电学校”学习三年半。学习期间,张闻天好像是博学的教授,博得刘英欣赏。二人回瑞金后,一同工作。有一天·,张闻天朝刘英喊到:“尤克娜(刘英留苏时的化名)今天我们要打你的土豪。”刘英自然请客了。张闻天、潘汉年、刘英经常在一起打乒乓球。大家称刘英为“雷厉风行的小个子”。

“鸡鸣三省”会议左上照为张闻天照,右上图为周恩来与博古谈话照,左下照为张闻天、刘英夫妇照,右下照为刘英回忆博古交权过程的文章节录照。(李晓信翻拍)
刘英能干。她带队去于都扩红,组织下达她的计划是3个月完成扩红2000人,结果她一个半月完成扩红3000人。邓小平说:“刘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遵义会议后,原中央队秘书长邓小平当了中央秘书长,经毛泽东提议,党中央决定调刘英任中央队秘书长。
长征路上张和刘为了革命事业,只恋爱,不结婚。1935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1936年6月,他们在瓦窑堡的窑洞里,将自己的被褥拿在一起,就算结了婚。这时张闻天已经36岁,刘英也已31岁。

这时,正值著名的直罗镇战役胜利结束,指挥红军打了到达陕北的第一个大胜仗的毛泽东,正在兴奋之余,得知总书记张闻天和刘英喜结良缘的喜讯,亲到其结婚的窑洞里去闹房。毛一进窑洞就喊:“这一次一定要请客,结婚不请客,是不承认、不算数的!”张闻天不善言辞,刘英快嘴快舌的说:“拿什么请客呀?又没钱、又没东西。”毛说:“那就不承认。”接着又说:“我真心给你们贺喜来了,还写了一首打油诗呢”“风流天子李三郎,不爱江山爱美人。当今洛甫做皇帝,爱江山又爱美人。”这首打油诗即表扬了张闻天在长征路上两让总书记的高风亮节和民主作风,又夸奖了张闻天是“开明君主”;刘英是难得的“娘娘”。------毛的到来和风趣的一席话,使婚窑里的热闹气氛达到了高潮。------。
1941年,张闻天主动提出,他已不适主持中央工作,请求下乡调研。抗战胜利后,刘少奇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张刘夫妇立即前往东北任职。张闻天创造性的运用马列理论解决东北实际问题,向中央提出关于五种经济成分和经济建设的方针的报告,为党中央、毛主席采纳,成为新中国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至今还可参考。又在任驻苏大使期间,写成《关于若干国际问题的意见》,毛批:“很可以一看”。
张、刘,有一说一,惹麻烦。1959年受到冲击,1966年卷入风暴。张对刘说:“你顶住了,很好。我只想见到你,真怕你的身体支持不住。”当时,张将列宁的话写在台历上:“为了能够分析和考察各个不同的情况,应该在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在刘英的全力协助下,张闻天完成了数十万字的政治、经济、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论文、几十万字的理论著作,澄清了许多被歪曲的马列主义原理和社会主义原则。人们佩服张闻天逆境下的敏锐眼光和清醒头脑。
1976年6月,张闻天在弥留之际,留言刘英:“人民给予我的,应该全部给予人民。”补发工资4万作为最后一次党费交给党组织。二是理论成果希望公开和世人见面。后来《张闻天文集》正式发行。张闻天于1976年7月1日与世长辞。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刘英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中央纪委委员。她坚持实事求是、不徇私情,为端正党风党纪,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不遗余力、扎实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1991年5月,刘英光荣离休。但在她91岁时,又担任了《长征—世纪丰碑》组委会副主任委员,30多次接受采访。

全国政协常委刘英照
刘英参加革命以来,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呕心沥血几十载,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她作为走完长征的30个女红军之一,是少有的几个活到21世纪、高龄97岁的老人。这可能与组织的关心和她爽朗的性格、豁达的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吧!正因此,她的生命延续到了2022年8月28日。
看到、写到刘英的传奇一生,我想起了自己爱听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那首:“辣妹子辣、辣妹子辣,辣妹子、辣妹子,辣辣辣!”的湖南民歌。刘英的性格可真的辣。她的辣,是不管官职大小、职务高低的。不管你是谁?只要你有错,她就毫不客气、直言不讳的辣你。她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七是毛、周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在“鸡鸣三省会议”期间,周恩来根据博古思想想不通、又有人鼓动博古不交权的情况,夜间步行到博古住处谈话,耐心细致的作解释工作,解开了博古的思想疙瘩,博古顺利的向张闻天交了权,执行了中央的决定。博古后来工作出色,但不幸的是1935年“西安事变”后,与王若飞等同机回延安时,在山西飞机失事遇难。

“苟坝会议”期间,毛泽东夜访周恩来谈话照(李晓信翻拍)
“苟坝会议”期间毛泽东关于不打打鼓场的正确意见在会议上通不过。毛在1959年4月5日《八届七中全会讲话》中讲到:“比如苟坝会议,我先还有三票、后头只有一票,我反对打打鼓新场,要到四川绕一圈,全场都反对我。那个时候我不动摇,我说要么就听我的,我要求你们听我的,接受我的这个建议。如果你们不听,我服从,没有办法。散会之后,我同恩来讲,不行,危险,他就动摇了,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又开会,听了我的了。”这就是毛晚上徒步走了几里路,来到周的住处,耐心与周谈话的良好结果。不打打鼓新场,红军撤出了险境,减少了损失。是毛耐心细致工作的结果。

新建的遵义会议展览大楼(李晓信摄影)
八是会址大院大变样。过去院子里的绿化带和部分旧房屋,不复存在,被新建和改造成了“遵义会议展览大楼”大楼横跨大院、规模宏大、气势恢宏。进入大厅,一幅以毛泽东等会议参加者的形象制作的雕塑矗立在大厅中央,在明亮灿烂的灯光照耀下,中共领导集体的形象更加熠熠生辉。展览大楼分多个部分,详细展出了中共从成立、建军到长征到遵义,召开遵义会议,以及会议之后的艰难历程和光辉业绩。观后使人感慨万千!
总之,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事业。是一次大转折,是我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会议期间和之后延续召开的“鸡鸣三省”会议、“苟坝会议”,先后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和主导地位。从此,中国革命一步一步走上了正确的道路,由胜利走向了更大的胜利。直至建立了新中国。
(未完待续,下一篇茅台篇,敬请期待)
说明·:此文参阅文献及图片:
1.“遵义会议展览”有关内容;
2.《遵义会议资料汇编》一书有关内容。
附:作者简介

李晓信、男、陕西省铜川市人,大学文化、EMBA、高级经济师、主管药师、陕西省作协会员,先后任多家省、市医药(集团)公司企业领导、顾问,铜川神州书画研究会文学艺术顾问。出版有文集《感悟-古都情缘》《感悟-沧桑岁月》;编有《药品GMP认证培训教材》等书;近几年又在国家、省市报刊、网络,发表了一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和学术、管理论文。曾获得省、市级多项荣誉称号。被誉为“是我省医药行业资深的专家和模范”其事迹被收入《路在脚下延伸》《岁月如歌》和《天南地北王益人》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