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的孙子经常拿些诸如吴起是哪国人,春秋五霸都是谁?这样一些题目来考我。年轻时这些问题对我来说易如反掌,如今年岁大了,记忆力减退,常常还真的答不上来,孙子便指着我脑门说:“没文化,真可怕。”
没文化其实并不那么不可怕,只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之为不知”即可。可怕的是没文化,还要装着有文化,甚至还有人觉得自己权高位重,文化就一定比别人高,喜欢在人前卖弄自己那点浅薄的知识,反而丑态百出的暴露自己无知的嘴脸,那就让人嗤笑不止。
现实中总有些人常闹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有的跟没文化有关,有的则纯属无知、无聊和无耻,现略举一二,以飨读者。
一、莅(wei)临指导
集团某领导来下属公司某厂视察,公司一名副总带一团委书记提前去该厂布置欢迎事宜,副总在该厂一帮人的簇拥下指着该厂大门说,厂门口要悬挂“热烈欢迎集团公司领导莅(wei)临指导工作”,随后又在厂内指手划脚一番,大都是做些表面文章,待副总布置完毕离开后,该厂厂长询问和副总随行的团委书记,此“莅”字,读wei还是读Li?团委书记答:“读Li”。
第二日副总召集会议要求厂长汇报欢迎工作落实事宜,厂长说:厂门口悬挂热烈欢迎集团公司领导莅( Li)临我厂指导工作。副总闻言,拍桌怒道:此字读“wei”。于是厂长目视团委书记,团委书记见状忙不迭地回答:“读wei、读wei”厂长顿时愕然,不知所措。
二、无为无不为
“无为而无不为”简单明了的说,凡是只要顺乎自然规律、按照规律来做,不妄为、不强求,就可以取得成功。
“无为”是指:顺其自然,不妄为。其中“无不为”是指:没有一件事所不能为的,没有一件事是所做不到的。
该句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圣人无为而无所不为,圣人无私而故能成其私”。
在某公司工作会上,公司主要领导在工作报告中批评一些干部不恪尽职守时脱稿说道:老子说,无为无不为,你不作为,我们就让你无所不为,什么都让你去干。
这位领导本一技校生,一天大学校门都没进过,最早的党校学历也是让人代其做作业取得的。等到后来当上公司主要领导,他的简历上竟赫然是双研究生学历。看来这世界只要能用钱办到的事,对他来说那真得都不是事。
无知者无畏,老子如果尚在世,听到他以上对无为无不为的理解,估计一定会说:速滚之,别让老子我再看到你。
三、石佛
“石佛”本深眠在黄河河床,乃一重约二十吨左右的巨型花岗岩,一日随着电站建设者的机械轰鸣声被从河床中挖出抛于岸边,路人行于旁皆不屑一顾。某日公司主要领导行于此,视之良久,肃然起敬,继而跪之长拜,口中念念有词,称石为弥勒佛也。于是斥资运至省城,亲率公司大小头目长跪迎之,并择黄道吉日,邀名刹若干喇嘛做法事于石前,供之于公司大型设备存放场。继之又在巨石前修若干小佛龛,要求公司级领导皆须购一小佛置其中相伴“石佛”。据云,该公司主要领导其小佛购于异国尼泊尔,价值百万,于是雇专人日日照看此巨石。
有谚云:“楚王爱瘦女,满城皆细腰”,该公司一干大小头目皆以巨石为佛,凡遇官场升迁受阻或诸事不顺,便来佛前使钱,焚香祷告,竟传有求必应,灵验异常,以至香火甚旺,远近闻名。
我闻之,甚好奇,遂前往观之。但见巨石前香火袅袅,佛乐绕空。环石一周,细细观之,乃一上尖下大再寻常不过的巨型花岗岩,于是自语道:此不就是普通一巨石,何处象佛?随行人员闻之劝道,可以不信,但不可妄语。余闻之,骇然噤声。
一个丑陋无比的巨石,竟然能被人奉之为佛,并让人产生敬贵之心,细思良久,顿悟。原来这些人拜得不是石头,拜得是石头背后的那个人。
四、亲儿子
在一次会议上,京城来的集团公司高管到会讲话,他说,我到xx部见到x部长,我跟他说,我们可是您的亲儿子。
我们集团建国初期曾隶属xx部,后来机构改革,我们被划归别的部委管理,所以他有了亲儿子一说。
这种毫无尊严,庸俗低级的拍马屁,套近乎的行为,他自己不以耻,反以为荣,竟然恬不知耻地在会上连着讲了两篇。
孟子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这“羞恶之心”当然就是所谓的“羞耻感”。在人类社会中,最为人所不齿的就是“无耻”,所谓“寡廉鲜耻”、“厚颜无耻”、“无耻之徒”,被人如此唾弃的行为,竟然也能成为炫耀的资本,其人格之低下,其人品之卑劣,也就可想而知了。
诗人北岛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如果让以上这些无知、无耻、粗俗、卑劣成为一种时尚和炫耀的资本,那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