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桃花
朱教贵
松、石、云是黄山的“三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誉为黄山的“四绝”。然而,本文记述的却是称不上奇、入不了绝的黄山桃花峰上那“灼灼其华”的桃花。

鸡年仲春,我和全国一百五十多家新闻单位的同仁来到黄山桃花峰,只见那逶迤十里的桃林,树树着彩,枝枝献丽,一片粉红。难怪明代诗人王寅春吟诵出“花开十万树,峰似绛霞披”的佳句。由于峰高——海拔1460米——桃盛,这一带桃花的花期特别长,从仲春开到季春。而那桃花瓣,被春风送入山麓的九曲清溪中,如同降落一场漫天红雨,整条清溪浮锦溢香,漫游其中,心也燃烧哩!
杜诗写春游有:“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今时到黄山桃花峰踏青览胜的岂只年轻姑娘,老叟与老媪也游兴勃然。桃花总使人想到青春的容颜,老人们也是扶杖携幼去寻回失落的青春吧?
在峰之隅,桃之萌,年轻人争与桃花合影,老人们也与桃花含笑拍照。进入山谷,似沉入红色浪涛;爬上山顶,则翘立红色浪峰了。小憩逍遥溪畔,顾盼水中灼灼红焰,如紫云,如朝霞,如晴霓,诗意悠然。举目山下农舍竹丛外,不仅“绿树村边合”,更有桃花村外艳。想到孟浩然在“青山郭外斜”的农家,“把酒话桑麻”的潇酒,真想携着啤酒罐头,进入村舍,与黄山人把酒话桃花了。

桃花,年年伴着李花追赶春的步履,漫染山野。苏东坡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在绿色生命中,则“春意初萌桃先觉”了。我走近一株,千朵万朵,如圆睁的笑眼,纯真如童眸,撒野像少女。心花怒放这四字,被桃花解释得最生动不过了。
登山而情满于山,这情被桃云桃雾桃焰所燃烧,心中如饮烈酒般醉醉然。从山谷中走出,意犹未尽,穿梭于林间小径,微风轻拂,缤纷落英,却是桃英与梨英齐飞,菜花与阳光一色了。踏着粉色的泥路,如果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见了,不知怎样惜春伤春了。而花不去,果怎么成熟?此刻,导游却要我们从春色烂熳中,去观赏黄山开发的盛景,他如数家珍地谈起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黄山新铺了一百多华里的盘山石级,增设了新的风景游览点,并在清流急湍的桃花溪畔,热情好客的迎客松旁,风景如画的狮子林里和茂林修竹的云谷寺边,先后兴建了宾馆、疗养院、温泉浴室、影剧院、商店等建筑物,建筑面积达30000多平方米。此外,这里还盛产驰名中外的“黄山毛峰茶”和“祁门红茶”、“屯溪绿茶”以及祖国文房四宝中的徽墨、歙砚等土特产。

黄山桃花峰上的桃花仿佛笑问我们:这“改革”二字,写出的一篇篇佳作,比陶渊明那篇神迷华夏千年的妙文——《桃花源记》,要真实优美得多吧?!
(1990年)

朱教贵,黄石日报社退休记者,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采写了大量的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和着时代脉搏一起跳动的新闻报道。兴趣使然,写点游记散文等“副产品”润润笔。1996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散文集《寻觅》。报告文学《蠢古》获全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二等奖,散文《铜绿山览古》获中华文学2022年度优秀散文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