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汉长安未央宫遗址
李晓信
(一)初涉未央。
2023年3月的天气,感觉不像往年,一到三月,说热就热的厉害,起码人体感觉是暖和的。但今年都三月下旬了,温度还是不高,加上天阴下雨降温不少,街上穿棉衣的大有人在。红的、黄的、绿的、蓝的各色小棉袄不时浮现眼前,好像这个冬天赖着不想悄悄离去,春姑娘羞羞答答出不了门是的。
25日这天,天气突然炸晴,艳阳高照,驱寒回暖,火红的太阳不留情面的赶走了赖皮的冬天,春姑娘终于回来了。
我久有再次去长安未央宫遗址参观游览的意愿,但因忙于写作等事,未能成行。昨日将急于发出的书稿发出后,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今日天气又好,何不借机到未央宫遗址参观游览一翻呢?于是,驾车飞奔而去,不到一个小时,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长安未央宫是西汉大朝正宫,丝绸之路起点。是汉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该宫建于汉高祖7年(公元前200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宫的基础上修建而成。
秦章台宫,大约建造于秦惠文王元年(前324年)前。在秦惠文王至秦庄襄王期间,咸阳城的政治中心已经逐步转移到了渭水南岸的章台宫。秦朝国事活动多在章台宫及渭水南岸诸宫殿进行。著名的“完璧归赵”就发生在章台宫,这一时期就是秦昭襄王时期。史记记载:“秦王坐章台见相如”。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也发生在章台宫。所以说章台宫是后期秦王及秦始皇日常处理政务起居的重要场所。
刘邦灭秦后,在秦章台宫的基础上修建了未央宫。
未央宫位于汉朝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今西安城西北方向)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们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西汉以后,未央宫仍是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多个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时也被划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

2023年春节搭建的“汉宫中国年”景区大门(李晓信摄影)
未央宫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就是在未央宫领取汉武帝的旨意出使西域的,从而拉开了轰轰烈烈地凿空之旅,展示了位于丝绸之路东端的东方文明发展水平,见证了汉长安城在丝绸之路发展历程中,兼具时间与空间上的双重起点价值。
未央宫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总面积约5平方千米,亭台楼榭,山水沧池,布列其中,其建筑形制深刻影响了后世宫城建筑,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宫城建筑的基本格局。
我驾车自西二环西侧进入“长安未央宫遗址”后,再行驶大约两公里多,才到达一座2023年春节临时搭建的宏伟壮观的红色为主基调的“汉宫中国年”门楼,自此进入景区中心位置,步行千米左右,看到了高高飘扬的旌旗矩阵,一对古代的门阙矗立两旁,中轴线上一条宽阔的步行道直通未央宫前殿遗址(一号遗址)。
前殿遗址位于未央宫中部 略偏东处,是一组高台建筑群遗址。

遗址中心位置照(李晓信摄影)
前殿的台基南北长415米,东西宽约165米,自南向北分为三级,逐级抬高,现存北部最高处高出地面约20米。
古地理学家郦道元先生所著的《水经注*渭水》记载未央宫前殿“斩龙首山而营之”考古勘探表明,前殿的台基确为利用龙首山的高地、经人工增筑而成。台基上由南向北分布有五处夯土基址,其中三处为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夯土基址之间形成四个庭院。

前殿遗址照(李晓信摄影)
前殿是未央宫的大朝政殿,但凡皇帝登基、婚丧大典、朝见群臣等重大活动,均在此举行。前殿遗址是中国古代都城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高台宫殿建筑遗址之一。
前殿以其宏伟壮观的建筑,彰显出皇宫的神圣和威严。
登临前殿可以俯瞰整个未央宫。站在前殿遗址上向北望去,就是椒房殿遗址。远处西安北郊经开区的高大建筑物依稀可见。向东、向南,城市的高楼一片一片,混凝土铸成的建筑林,形成了鲜明的古今对照。
椒房殿是西汉时期皇后居住之所,与前殿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宫殿“前朝后寝”格局。
前殿南面大片的遗址上,有遗址开发管理者独具匠心在地面上制作的红色的、放大了的汉代瓦当造型和“长安未央宫”五个大字,为空旷的遗址上平添了几分色彩。
总体印象,未央宫遗址地域辽阔、面积很大,保存完好,是个历史教育、游园观赏的好地方。

自高台远望椒房殿遗址照(李晓欣摄影)

作者在前殿遗址前的汉瓦当图案前留影(游客摄影)

作者在宫殿复原图前留影(游客摄影)
1961年3月4日,未央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22日,在卡达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38界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未央宫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历史的见证地、全球人们的关注点和游览圣地。
因时间关系,景点并未走完,还须再次观赏、学习。
附:作者简介

李晓信、男、陕西省铜川市人,大学文化、EMBA、高级经济师、主管药师、陕西省作协会员,先后任多家省、市医药(集团)公司企业领导、顾问,铜川神州书画研究会文学艺术顾问。出版有文集《感悟-古都情缘》《感悟-沧桑岁月》;编有《药品GMP认证培训教材》等书;近几年又在国家、省市报刊、网络,发表了一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和学术、管理论文。曾获得省、市级多项荣誉称号。被誉为“是我省医药行业资深的专家和模范”其事迹被收入《路在脚下延伸》《岁月如歌》和《天南地北王益人》等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