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当山览胜
朱教贵
武当山芳名早已远播,可惜我一直未能一睹芳姿。一个丹桂飘香的金秋,省报协在武当山西麓召开研讨会,有幸得此览胜良机。
屹立于中华腹地的武当山,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水库,背依苍莽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南邻历史名城襄阳市,东接繁荣的十堰——汽车新城。景区面积,古称"方圆800里",相传为上古玄武(即真武大帝)得道升天之地,历朝的帝王均有加封,唐朝属"七十二"福地之一……明朝封为"大岳"和"治世玄岳",使其位居五岳之冠,被尊为"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以它奇特绚丽的风景、清爽宜人的气候、宏伟古老的建筑、丰富珍贵的文物、美妙动听的神话和独具神韵的道教音乐而闻名于世。

武当胜境,以雄为主,兼有险、奇、幽、秀等多种特色。听导游介绍,自元代以来,就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井、10池、9台等。它们疏密有度,粗细相间,曲直相衬,冷暖相济。主峰天柱峰海拔1600多米,犹如金铸玉琢的宝柱,穿云而上,雄峙苍穹,游人至此,可领略到"鸟向日边度,人从天上回"的奇景,真乃"欲唱一曲歌,恐惊星斗落"。环绕主峰的众峰,山型诡异,斗丽争妍,但却又都俯身颔首朝向主峰,天造地设一处"万山来朝"景观,令人叹为观止。金童、玉女峰,玲珑秀拔,婀娜多姿;大笔、中笔峰,如铺展云笺,挥毫生辉;天马峰飞鬣扬鬃,昂首霄汉;狮子峰摇身舞爪,戏耍云端。其余诸峰,有的似青莲绽花,流香荡翠;有的似旌旗招展,击风搏雨;有的美似珠,有的秀似玉,有的奇似猴,令人目不暇接,拍手叫绝。再加上主峰周围扬波溅珠的溪涧,珍禽异兽出没的悬岸,吞云吐雾的山洞,孕月育
日的潭池等,构成一幅瑰丽无比的丹青长卷,蔚为天下奇观。

武当山的古建筑群宏伟气派,宫观、庙宇,星罗棋布;楼阁、亭榭,毗连辉映。仅元、明、清三个朝代,就兴建太和、南岩、五龙、紫霄、玉虚、遇真等宫殿、道观400多处,庙房2万余间。大文豪张开东在《大岳赋并序》中,把武当山的建筑,称为"补秦皇汉武之遗,历朝罕见:张金阙琳宫之胜,亦环宇所无"。无数名流高士、文人骚客,沥翰墨于烟霞之上,寄豪情于翠峦之间,把武当山的建筑与秦阿房宫媲美。"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境中"。明代洪翼圣的这首《武当山道中杂咏》,生动地描述了武当山的建筑设计、规模大小、间距疏密等都恰到好处,达到时隐时现、若明若暗、欲扬先抑、迂回曲折、前呼后应、玄妙超然、混为一体的艺术效果。综观全山整个建筑,荟萃了我国古代优秀建筑法式,集中体现出皇宫的宏伟壮丽,道教的神奇玄妙,环境的幽静典雅,民间的淳朴节俭等多种特色。现代著名建筑学家杨廷保教授称赞武当山古建筑是:"人世上的天堂,驾于五岳之上。"1982年,国务院公布武当山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时,称武当山古建筑"工程浩大,工艺精湛,成功地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犹如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

武当山的道教文物亦名扬遐迩。我们的祖先曾制造了数以万计的金、银、铜、铁、锡、玉、珠、石、泥,木等质地的器物奉安到武当山。历经沧桑,虽然大多数珍品已毁坏流失,但至今仍存有注册文物7000余件。其中,天柱峰绝顶上明朝建造的一座光耀百里的金殿,堪称稀世珍宝。金殿重檐叠脊,翼角飞举,脊上楼有龙、凤、马、狮,呼之欲出。殿内的神案、供器,均为铜铸鎏金。中间供奉的真武大帝,着袍衬铠,披发跳足,丰姿魁伟,庄严肃穆;侧侍的金童,玉女,捧册端宝,拘谨恭顺,娴雅俊逸;水火二将,擎旗仗剑,勇猛威严,列立两厢:神案下的"龟蛇二将",蛇绕龟腹,翘首相望,生动传神,巧夺天工。这组雕像,刻画细腻,性格鲜明,相互照应,浑然一体,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还有全山各宫现存的12座赑屃驮石碑,最大者高9.52米,总重量达102吨,其造型之美,体型之大,雕工之细,均为我国罕见。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御制的一部《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纸为泥青笺,全集字画皆用金书,历500多年,仍金光熠熠,崭新如初,誉为镇山之宝。清朝康熙年间建造的"纯阳宫",殿内四周壁画,线条古朴高雅,色彩清淡苍然,山水云树有致,人物栩栩如生。
大岳五当,源远流长;五当文化,博大精深。本文剪裁的几个片断,只不过是拉开了武当仙境的序幕,寻幽览胜的朋友们,不妨前往一游,自有一番情趣。
作者简介:

朱教贵,黄石日报社退休记者,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采写了大量的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和着时代脉搏一起跳动的新闻报道。兴趣使然,写点游记散文等“副产品”润润笔。1996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散文集《寻觅》。报告文学《蠢古》获全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二等奖,散文《铜绿山览古》获中华文学2022年度优秀散文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