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滋||四川
01
四川盆地因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成了历代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地,故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在历史上,天府之国最早指的是陕西关中地区。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关中地区自修建郑国渠之后,一时间富甲天下,被古人誉为“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后来“天府之国”演变成四川代名词的原因是:战国后期,秦蜀郡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它不光可提供城市供水,也可灌溉田园,尤其对消除水患,防洪更是效果显著,成都平原在短期内便跃升为秦国的重要粮仓,成为秦国地大物博、经济富饶的战略大后方。到了三国时,诸葛亮在四川励精图治、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兴修水利等等,不仅使成都平原的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且境内达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升平现象,使四川天府之国的名声得以开始传播。后来四川盆地在唐朝发展的鼎盛时期,李白为成都写下了“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的诗句,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秦”与“蜀”比较而对蜀地地位加以肯定的诗句,这也使成都“天府之国”的地位得以巩固,四川由此开始逐渐取代陕西关中地区“天府之国”的美称。
椅者自知理亏,只好放我走人。平生第一次来四川,成都人就给我留下了热情、公道、正义的好印象。
02
数日后我又来到眉山县,这也是我此次岀差的目的地。七十年代中期,我所在的地质队当时还驻扎在汉江上游的陕南,由于当地土地贫瘠,生活资料极为贫乏,为了改善职工生活,单位派了一辆车到物产丰富的蜀地眉县采购粮油。那个年代的粮油由国家统购统销,不允许私自流通。当地政府发现后,不仅扣留了车辆,没收了物资,还将采购人员和所住招待所的服务员作为同案犯一并拘留并游街示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粮油政策开始有所调整,眉县政府决定归还被扣押的车辆,我此行的任务就是来接这辆车。
很巧我住的仍是当年地质队来采购物资人员所住的招待所,服务员得知我从地质队而来,有种见到同一战壕战友般的亲切感,她们绘神绘色地向我讲述当年被作为同案犯,被抓去游街时站在大卡车上瑟瑟发抖的情景。
车虽然归还了,但当我们索要被扣押的物资时,接待我们的官员声色俱厉的告诉我们说:这件事过去处理是严肃的,现在依然是严肃的。言下之意,车辆归还给你们就已是法外开恩,别再想得陇望蜀了。
03
平生第二次来成都是在八十年代末期,那时我刚经历工作调动,在新的单位诸事不顺,郁郁寡欢,正好单位派车来四川拉橘子,我反正无所事事,便随车一块来到四川,两辆大卡车揺摇晃晃直接开到成都火车北站,第二天他们开车去郊县购买橘子,我便在成都车站住下等他们回来。
那时的成都火车站路两旁都是各种美食小吃,呈现着一派浓厚的烟火气息,麻辣烫、毛血旺、酸辣粉等,应有尽有,这与我七、八年前第一次来成都大相径庭,车站旁荷花池批发市场的服装琳琅满目,春熙路大型商场鳞次栉比,大街小巷香气四溢的各种美食不仅能满足味觉,也能满足心灵。
我每天独自徜徉在成都的街头,先后去了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通过这些文化遗产初步了解了成都的历史变迁和繁荣发展,也使我进一步体验到这座城市浓厚的独特文化氛围。
一天傍晚我站在街头正踌躇晚饭吃点什么时,突然有人在背后轻轻拍我的肩头,回头只见一中年僧人双手合十微笑对着我说:“施主,还记得我吗?”他见我一脸疑惑,又说道:“雷洞坪月夜”我顿时想起七、八年前那次来四川,我曾一人从报国寺步行登峨眉山,那时山上尚无民宿和酒店,天黑时投宿在雷洞坪寺庙,当夜曾和一位年轻僧人坐在庙前赏月,僧人十分善谈,向我普及了许多佛教知识,当他得知我的职业是开车时,便授我一句七言偈语,并嘱我每天开车前默念十遍,说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还讲了许多实例予以佐证。我虽半信半疑,但后来每逢内心惶恐不安时,也在心里默念,倒也能起到平心静息的作用。这次能在成都再次和他巧遇,而且他能在人群中一眼认出我来,这就是佛家语说的“万法缘生,皆系缘份”吧!
人这辈子,无论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前世因,今生果,时机一到,因缘即生。能相遇,注定是冥冥之中的缘,茫茫人海,有些人转瞬即逝,有些人兜兜转转,还会相遇。
04
我后来又多次来过四川,但大都是出差路过,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没有更深的交集。本以为和四川的缘份也就此罢了,没想到后来的发展完全岀乎我的意料。
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字,古人造这个字时由很多折组成,也可以说,“缘”就是百折千回,纠缠不清。
我本在冀地涿州有房,儿子在北航读书,他毕业后本有各种机会留在京城,一家人在北方过熟悉的生活,看来是那么顺理成章。但他偏偏放弃了在我们看来是前途无量的去北京航天航空研究院等单位工作的机会,执意来到成都,并在此娶妻生子,我退休后无奈也只好携老伴来成都安家,成了蜀地的永久居民。
早就知道有句“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俗语,意思是说四川是天府之国,山川秀美,美女如云,生活悠闲,好吃好喝的很多。倘若年少时入川,就会丧失胸怀天下的伟大志向,会在这样的温柔之乡中流连忘返,乐不思归,从此便浪费了一身的才华和青春,平淡一生,难成大事。
“老不出蜀”则是因四川属盆地,物产丰富,人多地博,这也造就了当地的饮食文化以及娱乐文化非常发达。人们在这里的生存成本低,生活压力也小,同时还可以悠闲地玩耍,品茶打麻将,享受“悠哉游哉”的生活。
儿子犯了“少不入川”的忌,也成就了我“老不出蜀”的退休生活。走近四川,我发现四川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省份,无论你是来创业、旅游、探索文化、品尝美食还是放松身心,这里都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走进四川,你会发现它的魅力无限、生机无限,的确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我年轻时在一起工作过的许多朋友退休后也都来到成都定居,有的竟然住得离我很近,而且我之前已与他们分开多年,平时并无联系。生活就像孙悟空用金箍棒划下的圈,被框在圈里的人,无论你走南闯北,上下翻飞,最终还会落在同一圈里。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于是十天半月几个老友便相聚一次,谈天说地,品茶打牌,共话过往,也是退休后的一种快意人生。
我在成都生活了若干年后,一日闲来读《唐·白居易》“中隐"诗时有感,仿其体戏作“新中隐"歌,对退休后来四川的生活作了如下描述:
大隐居一线,小隐入市县。
市县太寂寥,一线太嚣喧。
如君已退休,最好来四川。
宜居在成都,隐在市郊边。
似城复似镇,非闹亦非闲。
不似城镇偏,又无购物难。
公事从不问,惬意又悠闲。
君若好攀登,峨眉在城南。
君若爱游荡,高速通四面。
君若欲一醉,邀友 A A筵。
君若爱川麻,午后打到晩。
蜀中多旧友,可以恣意欢。
君若欲高卧,可把手机关。
绝无人叨扰,搪突至门前。
人生处一世,苦乐很短暂。
贫则缩衣食,富则莫太贪。
择一城中隐,晚年吉且安。
穷通与丰约,快乐在心间。
(附:白居易《中隐》: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
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
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
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