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南岸区文联组织部分作家到花园街道采风。原本以为是一次平淡无奇的走走看看听介绍,在来到南湖社区后,竟然兴趣渐浓,颇有感触。之后,又再次来到南湖社区走访,见闻更多,感触也更深。

茶韵
一点不夸张的说,南湖社区最聚人气的,肯定要数那些大小不等的各色茶馆。
走进南湖七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树多。高大挺拔的黄葛树,青翠雍容的小叶榕,亭亭玉立的桂花树,婀娜多姿的红叶李,以及修竹,芭蕉等各类林木高低错落,浓荫蔽日。七八家各具特色的茶馆就散布在这些大树旁,浓荫下。散布在那些位置高低不同,场地大小不一的石坎上,场坝间。
时值下午,茶韵广场上人气正旺。二、三百茶客散坐其间,或一人独酌,或二人对弈,或四人围座打桥牌,也有人手捧热茶围站观阵。那边,有观棋者在热心助攻出谋划策;这边,有人直盯着眼前的楚河汉界,在暗自纵横捭阖,疆场厮杀。有三、五熟人围桌闲聊话家常。有人静坐看手机,也有人干脆啥也不干,就倚桌闲坐,在那里沉思,打望,发呆,闭目养神……
茶客有男有女,年龄以中老年居多。无论是打牌的,下棋的,闲聊的,独处的,茶香氤氲中,放眼望去,人们脸上洋溢的总是平和,自在,怡然,满足和开心的笑。
自古以来,我国文人雅士都有烹茶品茗之习俗。并将茶赋予康,乐,甘,香,和,清,敬,美,八德之说。今日的南湖居民,早已把喝茶当作生活之日常。人们在这日常的喝茶,休闲,相聚,娱乐间,潜移默化地接受茶之八德的浸润,在和谐闲静的生活中品味人生的美好。

鸟鸣
从茶韵广场转过去,是专为居民遛鸟而设置的悦耳广场。广场面积不大,周边绿树翠竹环绕。广场入口设计较有特色,就是一个巨大的鸟笼造型。据介绍,当初建这个广场时,社区领导还心下踌躇了许久。怕鸟鸣声扰民,怕周边居民们对此有意见,没想到广场建成后,竟深得居民的喜爱与好评。
广场边上有个鸟园茶社。这里没有打牌下棋交谈等各种热闹,显得相对安静。30来只大小不一的鸟笼,或疏或密挂在廊架下,树杈上,竹林边,芭蕉树旁。鸟儿们清脆的鸣唱此起彼伏,鸟友们则捧茶闲坐,听风从林间穿过,赏悦耳鸟鸣入心。颇有些清净闲雅,云淡风轻的意味。
第二次来这里是“5.1”节期间,广场里没什么人。靠近入口处站一大叔,边上坐一位戴帽子的大爷。二人跟前石凳上放着两只鸟笼。
我上前询问:“今天怎么没啥人,都过节去了?”
大叔答:“中午,都回去吃饭去了。吃了饭,下午拎着鸟笼又来,上午下午都来。
我问:“天天都这样?”
大叔说:“对呀。”
我忍不住笑:“怎么坐得住?”
大叔嘿嘿一笑,说:“这要看你喜不喜欢,功力够不够。你要是喜欢,你要是功力够,那肯定是坐得住的。我们这个比打麻将好,打麻将有输赢,容易起矛盾,起纷争,容易造成家庭不和;我们这个比跳坝坝舞好,跳坝坝舞一个是噪声扰民,二一个是搞得不好,就把家庭跳散了。我们这个最安全,肯定不得会出这种烂事。”
我笑:“跳坝坝舞跳散了那是他本身人品不正,不能怪坝坝舞嘛!。”
大叔告诉我,这笼里养的鸟叫四喜。来这里遛的鸟,大多是四喜、画眉两种。前不久这里还举办过一次画眉格斗大赛。
我有些好奇:“鸟怎么格斗?是打架吗?鸟还要打架呀?”
大叔说:“打哟!打起来凶得很!”
说话间,就看见眼前鸟笼里那只黑毛白花的四喜鸟突然仰身倒下,翅膀扑腾,双爪乱蹬,貌似犯病抽搐的样子。之前它可一直跟旁边笼子里一只身形比它稍大的四喜鸟吵的挺欢的。
大叔见状说:“疯了!疯了!”边说边转头对身旁的大爷说:“老哥,你看嘛,它今天硬是想打架得很耶!”
大爷听了笑笑,慢慢起身上前,把原本相距7寸的鸟笼往跟前挪了5寸。
嗬!我还没来得及眨眼,两只鸟儿早已叽喳乱叫着扑腾厮打起来。只见它们用尖细的喙狠啄,用细长的腿猛蹬,用尖利的爪子飞快地抓挠,谁也不松喙不歇爪地紧紧纠缠在一起。两鸟那个神情倒是一致地相似,满眼写的都是那三个字一一不服输!
大叔可能有些心疼,连声喊:“哎呀,你看你那只鸟打架好凶哟!好凶哟,莫要打伤了哟!”
大爷上前强行把两只鸟分开,把鸟笼往旁挪了一点,大鸟好像是一万个不服气,从笼里伸出长长的腿爪,紧紧钩住小鸟这边笼子不放。小鸟更是气急,只见它两爪紧勾乌笼上端横杆,头下爪上翻身仰倒。黑白相间的尾羽用力挤出鸟笼,一只翅膀也羽毛全张伸到笼外。身姿矫健中又带了几分妖娆,有点像一朵盛开的奇葩。而且就保持这种奇葩姿态久久不动。
“这是啥子意思?我还没有看到过耶!〞大叔边说边掏出手机拍照。
我笑:“它可能是被气得仰倒,在那里表演倒挂金钟呢!”
然后也拿出手机跟着拍了几张。
与健谈的大叔告辞时心有所感:难怪这些鸟友们这么有兴趣,天天来都坐得住,就连我在这里站一小会儿,都能得见一点小小的妙趣。
继而,又联想起南北朝王藉的那首《入若耶溪》诗中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想,当初修建这个悦耳广场的初衷,大概就是为了给居民们在闹市里辟出一块幽深清静处,颐养性情地吧。

市井烟火
据介绍,现在的南湖公园处,以前是一个水塘。由于周边居民污水直排进塘,造成水质发黑,腥臭难闻。当地居民对此意见很大。后经填塘改建华丽转身,变成了风景优美的南湖公园。公园草坪开阔,绿树成荫,鲜花常开。是周边居民健身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公园周边,是干净整洁有序而又烟火气十足的市井街巷。火锅馆,专卖店,超市,医药连锁,照相馆,牛肉馆,串串香,饺子馆,面馆,家常菜。棋牌室,卤菜店,养生汤,家电维修……各色店铺街头林立,人们行走其间,各忙生计。市井百态,繁华纷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数以万计的民众在这里安居乐业,生息繁衍,颐养天年,奋斗打拼。浓浓的市井烟火气,生动地展现出现代都市的勃勃生机。

书香
那天来南湖参观,首先就是从坐落在南城大道边上的便民图书馆开始的。社区还有图书馆?这让我有些意外。更让我意外的是,出了便民图书馆,沿着台阶上行至三益广场,发现这里还有一个三益图书馆。一个小小的居民村,竟设有两家图书馆,这大大的出乎我的意料。
据介绍,最初社区的设想是利用闲散边坡角落的微小地块修建图书阅览室,供市民休闲阅读。之后考虑到提升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丰富社区文化,满足社区居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升级建成了图书馆。
虽说是两个图书馆,但两者之间的功能并不相同。坐落在南城大道的便民图书馆是南图联盟馆,其全称是:南岸区图书馆南湖分馆。居民可凭市,区图书馆的借书证来此借书回家阅读。馆内有售茶水,咖啡,矿泉水等饮料。馆内书籍内容广,数量多,陈设雅致,是一个阅读休闲的好去处。
三益广场边上的三益图书馆,主要是展示文创作品,电子音像,文旅,实用技能类图书。这里的图书不外借,只能在此阅读。这里还设有多种类型的有声书籍,极大的方便了社区的老年读者。
苏联作家罗茨基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之前二·三年,人们习惯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挣钱,抓经济上,忽略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人们对阅读,对提高生活品质的愿望也逐渐增长。在社区建设图书馆,既能培养提高居民的阅读学习兴趣,又能满足周边居民长期读书学习的需要。是事关民族国家长远未来的百年大计。值得提倡,叫好。

三益社区
这里所说的“三益社区”并不是行政区划的意思,而是南湖社区的一个工作平台,是一种高品质生活理念。
“三益”这个理念,始于清朝乾隆年间的三益书院。当时,书院以“读书读人读生活,益己益人益天下。”为教育理念,引领学子品味生活、品读人生,实现人生三益。自此“三益”理念得以名扬八方,经久流传。
南岸人将“三益”理念融入社区建设,帮助居民提高个人道德水平,形成友善互助氛围,万众聚力,共创美好家园。如今在南湖,“读书读人读生活,益己益人益家园。”的理念早深入人心,社区已成为邻里和睦,孝善友爱、安居润泽、温馨祥和的幸福家园。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花园路街道南湖社区是地处城市中心地带的老旧散社区,常住居民两万多人。其中多为破产企业职工或外来务工租赁人员,流动人口和老年居民比例高达50%以上。多年以来,这里的房屋建筑老破旧,街道环境脏乱差。街巷狭窄,道路拥挤,生活设施不完善。居民矛盾多,抱怨也多。有些人家因无法忍受这种环境而搬离。
2017年,社区干群经过多次入户走访,实地考察,缜密规划。克服重重困难,多方协调,筹措资金,对老破旧脏乱差的地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全面改建。把乱搭乱建的棚子违建一一拆除,将多年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的荒山坡,挖高填低修砌堡坎,依坡就势平整出一块块大小不等的平地。然后因势利导,以极低的管理费招租出租,建成了现在居民喜爱人气火爆的茶韵广场,悦耳广场,三益广场。把以前无人问津的荒山坡变成了周边居民每日喝茶,聊天,遛鸟,健身,读书,休闲的好去处。
经过整改,街道变得规范整洁干净,环境也变得美观宜居,深受社区居民的认可与好评。环境变好了,生活方便了,以前那些搬出去的人家,现在又先后搬回来了。
那天,跟坐在茶韵广场喝茶的人闲聊。说到现在的社区环境,一身材微胖的大爷一脸满足,连连夸赞:“很满意!很喜欢!从我们家走到这里6分钟,我每天都来,上午下午都来。不只是周边这些居民,好多远地方的人都喜欢到这里来。那些住在江北的,沙坪坝的,都经常来这里喝茶。”
为辖区居民服务,是社区工作的日常。居民的满意好评,是对社区工作的最好褒奖。南湖社区干群就如同一棵大树,向下扎根,把辖区居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急民所急,想民所想。扎实工作,效果明显,成绩卓著。深得民众好评及社会认可,近年来,南湖社区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全国示范老年友好型社区;重庆市先进城乡社区组织;第一届“书香重庆”全民阅读系列推荐活动“书香社区”等多种荣誉。

作者:李贻渝 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