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旅记(六、湛江篇)
李晓信
由于约不到湛江渡船船票,在桂林两车分开行动,一路继续桂林阳朔旅游,一路去了巴马和白色。准备根据情况另选旅游路线。第二天凌晨,两路都约到了 22日傍晚8时30分湛江的渡船船票。商定 21日晚上赶到湛江。于是我们傍晚7时出发,行车4个多小时,晚11时到达湛江住宿。

湛江市是个半岛,是祖国大陆最南端的一个城市,是广东省直辖地级市,旧称“广州湾”别称“港城”,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属于热带北缘季风气候,终年受海洋气候的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亚热带作物及海产资源丰富。总面积13000多平方千米。下辖4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常住人口700多万。
民国34年(1945年)9月,设市级建置,定名湛江市。历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曾设椹川巡检司。1983年9月,实行地市合并。
湛江地处粤、琼、桂三省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各省通往国外的主要出海口,亦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海上航程最短的重要口岸。湛江徐闻古港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也是现在渡海到海南的主要港口。
湛江历史代表文化为雷州文化,部分地区也受高凉文化影响。
雷州文化是广东省湛江雷州市、遂溪县和徐闻县以及湛江市区和廉江市、吴川市的部分地区,形成独特的以闽语雷州话为通用语言的区域文化。雷州文化是广州文化版图中不可或缺并具有独特魅力的重要文化区域,是岭南地区古老、持续时间长的文明之一。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并列为“岭南四大文化”。
高凉文化是广东粤西地区的本土文化代表。岭南本土历史文化之一。高凉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拥有独具特色的文化习俗,如年例、木偶戏(鬼戏)等。古代高州府一直都是粤西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近代又是中华民国南路行政区区府所在地。宋代时市舶司(管理船舶及航行的政府机构)曾由广州搬至高州府电白县(时置在今高州长坡)高州府地区的海外贸易因此兴盛,大批高州人前往外地、外国做生意,并且在外地建有精美的高州会馆。高州的九街十二巷,主要见于清末民初,拥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高凉文化最早始于汉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设立的高凉县,后历高凉郡、高州至明清时期的高州府,承传了高凉文明。

上世纪90年代,我曾出差到过湛江,那次因台风刚过,看到到处树木倒地、房屋屋顶被掀,甚为担心。住了一晚,到了湛江市卫生局,办完事就匆匆离开了。

湛江美景照
现在的湛江是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南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粤西和北部湾中心城市、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首批“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00多亿元。等等。当然应该好好看看了。
22日一大早,在宾馆吃完早餐,我们就驱车前往湛江八大景之一的湛江港,
湛江港,旧称广州湾,位于湛江雷州半岛广州湾内,是粤西和环绕北部湾地区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素以“大、深、阔、掩护好”著名。

远望看到了万吨油轮(李晓信摄影)

大大小小的各式船舶舶满了港口(李晓信摄影)
清道光年间(1821至1851年),湛江港逐步形成“商旅穰熙、舟车辐辏”的商埠。
我们首先一心想参观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威武雄姿。到了港口,看到了各式各样的舰船,有的好像是万吨油轮;有的好像是四、五层楼高的华华丽丽的游船;有的好像是两岸码头的摆渡船;有的好像是在码头服务的趸船;远远地好像是人民军队的军舰,威风凛凛的排成一排,忠实的守卫着祖国的海江;还有大大小小的快艇和小渔船。总之,好像走进了船的海洋、船的世界,五颜六色、目不暇接。

隔海相望,市区的建筑物依稀可见。(李晓信摄影)
在这里,遇见了一位好心的陕西汉中乡党,一会儿送水、一会儿送水果,不是亲人胜是亲人。看来还是老陕人实在、大方。

不知不觉半天时间过去了,中午吃完饭,要提前三小时向湛江徐闻港出发。由于时间关系,湛江的其他景点又不能一一观赏了。
徐闻港距离市区100多公里,高速公路40分钟到达,但小车排成了长蛇阵,一点一点向前挪动,三小时左右进入港口停车场,马上办理人、车登船手续。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原来约定的傍晚8时30分登船的时间,港口不再坚持。只要有位置,就可以立即登船。因为特大的渡船,一次十几艘同时发船,一艘船可运小汽车500多辆,载客3000人以上,这样强大的运力,当然不用再等三个小时了,

车辆正在登船(李晓信摄影)
大家高兴地登了船,围在渡船的两舷或前后甲板观海听涛。远远望去,海面上风平浪静,小渔船活像一轮弯月,在海面上游来荡去;一前一后的多艘渡船,争相而去,在海面上划出了一条条白线直奔海南。一个多小时后,海南海口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高大建筑物依稀可见,海口港快到了,大家抑制不住高兴地心情,小朋友们唱着、跳着、欢呼跳跃着,他们日思梦想的海南终于来到了。
船慢慢的靠了岸,人流如潮水般的下了船,小车珍珠串线一样一个接一个下了船,上了人,油门一踩,活像文昌发射的火箭一样向海口市区疾驰而去。
2023年5月27日 西安 一稿
未完待续(七、文昌篇),敬请期待。
附:作者简介

李晓信、男、陕西省铜川市人,大学文化、EMBA、高级经济师、主管药师、陕西省作协会员,先后任多家省、市医药(集团)公司企业领导、顾问,铜川神州书画研究会文学艺术顾问。出版有文集《感悟-古都情缘》《感悟-沧桑岁月》;编有《药品GMP认证培训教材》等书;近几年又在国家、省市报刊、网络,发表了一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和学术、管理论文。曾获得省、市级多项荣誉称号。被誉为“是我省医药行业资深的专家和模范”其事迹被收入《路在脚下延伸》《岁月如歌》和《天南地北王益人》等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