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敦运 朗读:谢东升
音乐编辑:杨建松

——纸坊街东林村有个名叫“陈博士”的自然湾,村名很是悦耳高端。小湾坐落在八分山西麓,面积只有0.76平方千米,120位村民,但建村史却长达350年。

六十多年前,我与几个小伙伴在八分山西麓乱窜,无意中发现了一块残碑,上有“钩党何荼酷,危关迄战争。有谁支……万古苌弘……”几个小脑袋挤在一起争论了半天,最后一致决定读着:“钩黑何茶酷,危门远战争。有谁支万古长弓”。多年后借助网络,我才知道当时不认识的几个繁体字原来是“党、关、荼、迄、苌、弘”啊,今天想起来自己都觉得好笑。
这是谁的诗?查了好久才知道作者名叫陈大章,诗题“熊襄悯公墓”,一共两首:
其一
钩党何荼酷,危关迄战争。
有谁支一木,空自坏长城。
万古苌弘血,深山董相茔。
揽衣频下拜,无泪洒荒荆。
其二
罢阃归田后,囊头对狱辞。
孤忠传异代,野史记当时。
事与水云逝,名同日月垂。
夕阳孤照外,犹树大明碑。
诗题中的“公”是对死者的尊称。“襄悯”乃熊廷弼之谥。所谓“谥号”,就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赠与的称号,“襄悯”之意为“平反昭雪”。
熊廷弼(1569—1625年),字飞白,号芝冈,江夏人。明末军事家。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熊廷弼考中进士,先任保定推官(类今法院院长),后迁监察御史。十年(1608年)后授右副都御史、巡按辽东(今辽宁省)。(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后出任兵部右侍郎、经略(总管军事的一把手)辽东,不久罢官。天启元年(1621年),再任辽东经略。

当时16岁的小皇帝明熹宗给熊廷弼下旨曰:
“朕惟尔经略辽东一载,威慑夷虏,力保危城,只因言官和兵部播煽流言,科道官风闻纠论,敕下部议,大臣又不为朕剖分,误令回籍,朕已大悔……尔当念皇祖环召之恩,勉为朕筹划安攘,全君臣大义。”
原来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8月,已经身患重病的熊廷弼再度罢官回到江夏后,特地隐居在金口洞山(今熊享堂湾)。虽然卧病在床,却依然关注辽东,常为明将的失策而感伤。今突然接到圣上敕谕,心里还是异常感动。他扶病而起,揩去因咯(kǎ)血而留在嘴角的余痕,见过奉旨敦促的武昌知府以及江夏知县(王尔玉),提笔写下了这首《拜手诏》:
四郊多垒大夫羞,
况以危遗圣主忧。
本拟星言趋阙下,
敢烦天语到江头。
妻儿侧听牵衣哭,
父老旁观拄杖愁。
狗马也知筋力尽,
忍将大义付悠悠。
字字情、句句忠,一腔肝胆,跃然纸上。
天启元年(1621年)6月7日,熊廷弼告别家乡,第三次踏上辽东苦程。然而这一次他不慎卷入党争,就连原先那么看重他的小皇帝也听信谗言,将其坐罪并行冤杀。
天启五年(1625年)8月26日五更,主事张时雍见刑前的熊廷弼胸前还挂有执袋(手提包),问他是何物?熊廷弼答道:“此谢恩疏也。”
张时雍冷笑道:“公不读《李斯传》乎?囚安得上书?!”
熊廷弼怒道:“此赵高语也。”张时雍难堪语塞。
廷弼始终坚持自己无罪,立而不跪,斩炮响时,由于他身材高大,刀斧手一刀只砍下半边颈项,接着又从反面逆割才使脑袋落地,凄惨至极。
熊被冤杀后小皇帝还不放过,下令“传首九边”,也就是将廷弼脑袋在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太原(三关)、延绥(也称榆林)、宁夏、固原(陕西)、甘肃等九座边镇示众。
一代伟岸英雄,血化历史长冤。
闻讯后的爱国英雄袁崇焕失声举笔,写下《哭熊经略》:
记得相逢一笑迎,
亲承指授夜谈兵。
才兼文武无余子,
功到雄奇即罪名。
慷慨裂眦须欲动,
模糊热血面如生。
背人痛极为私祭,
洒泪深宵哭失声。
洒泪深宵哭失声,吟咏而泪落的何止袁崇焕一个?
噩耗南传,金水呜咽,长江泪奔!直到崇祯二年(1629年)5月,大学士韩爌(kuàng)等人上书说:“廷弼的尸骨至今不能拿回去安葬,根据国法是从来没有过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才颁诏允许熊廷弼次子熊兆璧,千里跋涉到蒲州(山西省永济市境西南约17千米处黄河东岸)抱着父首回葬纸坊,但依然拒绝为熊廷弼平反。

洒泪深宵哭失声,吟咏而泪落的何止一代?就连几十年后的大清进士陈大章也专赴纸坊谒墓,“揽衣频下拜,无泪洒荒荆”。
凄凄惨惨,香炉岭松啜泣,岳家山风传悲!
熊廷弼死后的第19年(1644年),大明皇城被攻破,明朝末帝朱由检煤山自缢,不知这位吝啬的帝王绳套脖颈时是否想过谁人毁了长城?!
唏嘘,的确令人唏嘘。
极具讽刺的是,为熊廷弼平反的竟为当年敌国后人,即157年后的(清皇乾隆)爱新觉罗·弘历,颇为大方的他,还给了熊廷弼上了一个谥号“襄愍”。多年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他还觉得英雄之后不该孤苦,于是又下旨录用廷弼第五世孙熊泗先为襄阳县儒学训导(县学副校长)。
先于乾隆反复研读熊廷弼生平的秀才陈大章,感慨不已,草草收拾,带着书童,从武昌来此结庐,住到了八分山下。
陈大章(1659—1727年),字仲夔,号雨山,《百度百科》说他是清·黄冈(今武汉新洲)县人,但《清朝湖北进士录》指出其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戊辰科进士,乃湖广武昌府江夏县人”。其实,这两个结论并不矛盾。

书香子弟陈大章,的确是在黄冈度过了他的孩提,但不久他就外出师从陆陇其(1630—1692年),且顺利考取了武昌府学生员。那时节,秀才常要游学,陈大章也未脱窠臼,因此他先往问津(书院),后又南渡入住“江汉(书院)”。
江汉书院乃明代提学(类似省教育厅长)葛寅亮创办的一所官学,集江、汉二水而得名。原址在县城文昌门内。顺治年间定为直省书院(湖广省直属书院),左布政使(相当于副省长)黄志遴将它迁至忠孝门内巡道岭(今粮道街武汉中学处)。就在这里,陈大章听到了曾在此游学过的文武双解元熊廷弼的许多逸闻趣事。大为震惊的他,决心去趟纸坊,一访熊宅,二谒忠墓。
来到纸坊的陈大章,先寻熊家祖居地修贤一里(今郭家岭齐心村卫生室),虽然老宅犹存但早已他属。一腔失望的陈大章在乡老的指引下,于纸坊驿西的官坊岭(今江夏区妇幼医院处)找到一座荒冢,在对墓碑进行仔细辨识后才确定它乃熊墓,遂置酒、上香、燃纸、恭拜,泪至泣血!
第二天大早,陈大章又赶往洞山。
那年月尚没有金(口)油(坊岭)路,也无郑店(镇),前往金口多经八分山坳。虽说大章此时年纪正轻,可一夜悲戚无眠的他身心还是颇感疲惫,走了几里山路后更是浑身虚汗涔涔(cén),过了山坳见眼前大荫一片,叫停书童:“稍事休息,再行跋涉”。

就此一歇,大章发现此地颇佳:不仅东去可祭公墓,西往便谒熊宅,而且四周茂林修竹,脚下沃土成畦;还能抬头闻山寺钟鼓,俯首能饮潺细山泉。第二天,他就雇人于八分山南麓开基结庐,抚琴读书。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陈大章乡试中举,次年又中进士并入翰林院选庶吉士,几年后官至太仆寺少卿。
却说陈大章赴京应考前,土著陈林常给他送干柴新蔬。那天大章对陈林说,自己走后此庐相送以报柴蔬之恩,并说:此地山清水秀、路便人稀,是读书佳地,望陈家后人文风昌盛。陈林好生欢喜,唯唯不止。
第二年春天,当得知陈大章考中进士后,陈林更觉得这里确为风水宝地,遂举家而至;再后因移民越来越多,终于聚“陈”而村。陈林老父说:“早年仲夔大人居此发迹终成博士,即使辞归也潜心学问,精研诗词,此湾因他而起,因书继兴,我们还是叫它‘博士湾’吧。”自此,陈博士湾书香氤氲,学人辈出,其雅号也从八分山南麓一路远播,并沿袭至今。

(随行的省朗协会员田静与作者)
据说,老年陈大章闻讯后甚喜,特从黄冈松湖蹒跚来此,不仅赠以己著的《玉照亭诗》和《北山文钞》,还为小湾题匾“陈博士湾”,遗憾的是,该匾毁于1938年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
今天的陈博士湾白墙黑瓦,恬静旖旎,檐下窗里常起诵读之音,还真具当年博士之韵。







(摄影师刘汉林与作者)
2023.2.19于江夏

彭敦运,男。湖北省学科带头人。湖北省地方教材审定专家。省教育厅重大项目(校本教研)组专家。中南三省班主任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中央教科所特聘专家。《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在线班级”专栏作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栏作者。国家NOC赛事班主任赛项设计人兼第一届裁判长。

朗诵:谢东升,播音指导。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朗诵播音专家团成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执委,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长,武汉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电视主持人三十年年度风云人物奖、金话筒百优奖得主。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深圳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副秘书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彭敦运【工笔江夏】系列作品
(请点击标题阅读)
1 《心上的金口》
2 《华丽转身的纸坊》
3 《坊城夜话——关于纸坊的传说》
4 《似梦非梦法泗州》
5 《有笔难绘保福祠》
6 《江城茶仓》
7 《织女临津也相妒》
8 《草色烟光情深处》
9 《圣水黄家湖》
10《报春梅》
11《白云阿的传说》
12《焚香谭古城》
13《雨过天青照大湖》
14《等鲤》
15《传奇嵌在湖中央》
16《惟楚有才》
17《首县首树》
18《邟侯大伽》
19《乡思如海》
20《奶奶给讲梁子湖》
21《梁子湖味》
22《白马头》
23《鼙鼓声中湖州矮》
24《九月桂花红》
25《五里墩》
26《古山铁锦》
27《沉钩夜泊山》
28《丁家咀》
29《干鱼庙》
30《志在鼎甲》
31《涉湖边上的洋码头》
32《打狗湖》
33《橘说江夏》
34《神堂海》
35《八分落霞》
36《枯竹海》
37《女台山》
38《黄公兰》
39《江城第一店》
40《扎营咀》
41《金水闸》
42《关门堤》
43《英雄村》
44《五枫桥》
45《种个墨斗再探花》
46《𡘧门口》
47《鲤鱼撩花》
48《拾遗元丰》
49《叶家海》
50《翟家边》
51《上马厂》
52《后屋》
53《湖咀曾庙供张宪》
54《廖桥》
55《鲛之泪》
56《青埠湾》
57《陈博士》
编辑:杨建松 图片采自网络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