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行
张立巍
延安这个名字,在我的心中,是一座革命圣地,也是一座充满着红色记忆的地方。从小到大,在广播里,在电视上,在报纸和杂志中,“延安”这两个字就时常在我的耳边回响,以及频繁出现在我的眼前,从而使我对延安这个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什么时候能够亲自到延安去看一看,就成了我心中的一个愿望。
终于,这个愿望成为了现实。2023年7月4日,在那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清晨。我和王广杰老师作为北辰区作家协会的成员,和其他区作协的老师们一起来到了天津市作家协会,登上了大巴车,参加由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办的“到源头寻初心,写华章铸忠魂”市作协“作家活动周”活动暨市作协2023年创联工作会。经过13个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在当天晚上七点半到达延安。
第二天上午,早餐后的我们来到了延安学习书院,聆听了一场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的精彩讲座。同时,一行人还参观了书院内的《中国梦》展览和《回望延安》展览。这个上午的行程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时间,但是却使我们对延安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几天的时间内,我们参观了延安的宝塔山、杨家岭、枣园、延安革命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抗大纪念馆等多处革命景区。说实话,每到达一处,我的心就深深地触动一次,强烈地感受着红色记忆。在宝塔山,我注视着那些被风霜磨砺,焰火熏黑的宝塔的古砖。砖上的每一个弹洞,都承载着那些曾经经历过的人物和事件,诉说着那战火纷飞的往昔岁月。在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年代,感受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在杨家岭,我聆听了延安大学教授所讲述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使自己深深地领会到,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应该做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手中的笔不断弘扬正能量,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梁家河,我听到了当年的故事,曾经的梁家河培养了一名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通过几天在延安的参观学习,使我深深地领悟到,延安不仅是一座革命圣地,而且是革命者的精神家园。没有革命先辈在延安打下的坚实的革命基础,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更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时光总是过得很快,6天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然而,这6天却是我终身难忘的。离开延安的前一天,在延安学习书院举行的结业仪式上,天津作协的秘书长王岚老师和两位作家老师共同朗诵了贺敬之的经典诗歌《回延安》。“延河滚滚喊“前进”!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当他们朗诵完毕,现场立即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很多人都流下了激动的热泪,我的眼睛也湿润了。是啊,明天就要离开延安了,可是我们的心情却是依依不舍的。这几天,我们和延安已经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眼看就要和它说“再见”了,怎能没有难舍难分的心情?
第二天早上,我们一行人登上了返回天津的汽车。在汽车开动的那一刹那,我忍不住对着窗外的延安挥了挥手,向这座红色城市告别。
再见了,延安!以后我一定会再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