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十年前欢送知青上山下乡的照片说开去
李晓信
50年前的1968年10月11日驻陕西省铜川市第二中学工宣队及学校领导、在校老师为学校第一批带头上山下乡和返乡的同学召开了一个欢送会。会间,住校工宣队领导讲了话,肯定了首批上山下乡和返乡的同学的行动是革命行动;是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伟大号召的具体行动。希望大家走出校门,走入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在哪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紧接着学生代表发言表了决心。决心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立即走向农村、走向田野,走向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会后住校工宣队、学校领导和在校老师和学校第一批上山下乡返乡的同学合影留念。随着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响声,尽管66级同学已经在校5年,67级同学已经在校4年,但还是依依不舍的登上了送行的卡车,含泪挥手告别了美好的校园,告别了精心培育我们的辛勤园丁。再见了校园,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城市!

(详见放大图)
这张照片上面的横幅内容是:“铜川市二中工宣队欢送六六、六七、六八级毕业学生第一批上山下乡返乡同学合影。一九六八、十、十一”
这张照片得来不易。那时候相机一咔嚓,大家都各奔东西,下乡去了,谁还记得要照片呀!更何况向谁去要呀?那是最乱的年月,不堪回首的时期。可是就有一个细心的女性,她的大名叫高景云,铜川市第二中学初66级3班毕业生,下乡到了铜川市东风公社(今铜川市王益区王家河街道办)冯家河大队(今常家河村)。她设法拿到了这张弥足珍贵的纪念照,并保存至今。2018年适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全国的老三届知青采用召开纪念会、聚会等各种形式都在自发的举行纪念活动。高景云将这一珍贵照片发给了一同下乡的知青群里,远在山西晋中的当年一起下乡的同学赵迎春看到了这张照片。赵迎春是铜川市二中初67级1班同学,是个热心人,当年在学校学习优秀,记忆力特强,参加工作到了铜川市通用机械厂,因思想进步、工作积极,荣任团支部书记,后因两地分居,调山西省晋城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5716工厂工作。她热心倡导同学聚会之事,又知道我喜欢写作,就将这张照片发给了我。她发微信说:“找找看,哪一个是你?”我戴上老花眼镜找了一遍又一遍,没有找到。毕竟50年啦呀!她说“靠柱子,在同学大个子崔惠农旁边的那个小个子。”啊!原来我当年是这么渺小的一个小人物。不!不秒小。想当年我还是三道杠呢。紧接着,同学们在群里就这张照片,议论了几天几夜,认同学、写名字、忆当年、回往事,不一而足。

(放大后的最左面照片有刘长林、王振文、申全成老师及高景云(照片提供者,第三排第一位)刘亚利、赵迎春、张正平、成兰英、袁淑梅、郭美玲、殷艳艳、任渊雅、方爱慈、王华等同学)
看照片,心情彭拜。想老师,潸然落泪。
这张照片是在老铜川市政府办公大楼前的台阶上拍摄的。照片看的大家激动不已,累累往事,如在眼前。一是本该三年毕业,考入高一级的学校继续学习深造,却上了一年半学,在校待了四、五年。二是尊敬的校长李敬言老师、教导主任候思信老师、副主任邵振民老师、671班副班主任、语文教学典范党立敏老师等都因种种莫须有的罪名被打倒,没有留下他们的身影。三是新任校长殷保义老师,也是被“炮轰”的对象,蹲在照片第一排,而没有居中而坐。(照片第一排右侧蹲着的第一人)四是我们先后的班主任老师刘长林、韩绍斌老师已远离我们而去。在这里我们要为那些健在的老师们问声“您好!”为逝去的老师们鞠上一躬,以表思念之情。

(放大后的最右面照片有殷校长、杨格善、孙建华、韩绍斌老师及杨克俭、崔惠农、王建华等同学)
铜川市第二中学第一批上山下乡的老三届学生大多被分配在铜川市王家河公社(即今铜川市王益区王家河街道办事处)地区。尤以冯家河大队(即今常家河村冯家河组)居多。男生有:崔国光、夏军池、刘玉林、潘福根、潘祥根、候占朝、李学、孙浩、李伯成、姜志刚、刘耀德、薛云祥、张华金。女生有:刘亚丽、高景云、赵迎春、杜娟、张正平、成兰英、过时秋、杨淑华、任渊雅、殷燕燕、王志芳、陈爱芳、郭美玲、张玉兰等28位。再加上黄堡中学的黄文振、贺生玺、张锐以及返乡的汪佑军、陈先弟等同学。

(第三张放大照片有李三民、、薛云祥、郑志廉等同学)
就是34位了。
赵家塬村有陈仰福、靳建中、孙浩、李素玲、季冬梅、过时秋、李晓信、马金贤、唐春栋、赵建斌,姚仁义、以及基建公司中学的马力、裴玉文、付玉文等40余人。
南雷村有王建华、郭佰卿、冉树华、韩胜军、韩大军、刘公正、杨富存、张大鹏、李金山、赵玉梅、李根员、张跟水、苏忠庆、郑女士等以及基建公司中学的学生近40余人。
炭科沟大队有李恩福、孙建荣、苏发增、孟树良等。
王家河大队返乡的有魏智权、陈占权、李进章、陈渭南等。
加上其它大队及其他学校的知青,该公社知青总数应在300人左右。

(第四张放大照片有作者李晓信(靠柱子个子最低者)、崔惠农、王建华、李根员、陈先弟、郭佰卿、汪有君等同学及住校工宣队师傅们等。)
两年后,部分知青相继参军、升学(工农兵学员)或参加工作。党中央决定停止了知青上山下乡,已经下乡的全部返城。

(第五张放大照片有袁素梅、宗耀州、程兰英、李素玲、季冬梅、王思聪等同学)
我们这个照片中第一批上山下乡的同学,大部分到了铜川市老市区周围农村,如赵瑞怀、张光远、崔国战、王育琴等在铜川市城关公社苏家庄大队。一部分如孟宪毅、胡爱玲、陈西正、何水旺等同学到了富平、耀县(今耀州区)农村。参加工作后大家在组织的培养下,努力工作、积极上进。有的自学拿到了博士、硕士、大学的文凭;有的成为了各级政府的人民勤务员;有的成了企业集团公司的领导;有的成了教育战线的各级领导或光荣的人民教师:有的成了卫生、科研等方面的专家;有的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各级指战员;有的成了工农业战线上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和劳动模范。------。

(第六张放大照片有李三民、郑志廉、张华金、李根元等同学及住校工宣队师傅等)
总之,老三届人响应党的号召,在国家困难时期,失去学习上进的机会,为国分忧,上山下乡接受锻炼;在改革开放的转折关头,毅然下岗,自谋职业。这群人的吃苦耐劳、奉献精神,得到世人的肯定和称赞。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他们是党和国家的领导,更是我们老三届知青的光辉榜样。美国《华尔街日报》文章说,“世界上有群最勤奋的人,他们是中国的下乡知青、高考学子、出国留学生、下海闯荡的和进城务工的,短短二十多年创造了世界奇迹,把一个几乎最落后的中国变成经济总量世界第二”;有关新闻媒体评论50、60后为“最有担当、最能吃苦耐劳、最有奉献精神和广阔胸襟的一代。”
知足者常乐!
面对组织、领导、社会、媒体的好评,我们高兴的笑了。现在的任务是发挥余热,尽力支持国家实现两个百年梦,或帮助儿女培养好下一代,为国家后继有人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的未来会更加美好!基于此,我写了一首词:
蝶恋花
同学聚会
五十多年同窗友,
共创九州见证日月久;
今聚再叙念怀情,
人人手捧幸福酒;
白头老翁孙之奶,
曾经风流已随光阴走;
心经自此再念起,
盛世要活九百九。

作者简介

李晓信、男、陕西省铜川市人,大学文化、EMBA、高级经济师、主管药师、陕西省作协会员,先后任多家省、市医药(集团)公司企业领导、顾问,铜川神州书画研究会文学艺术顾问。出版有文集《感悟-古都情缘》《感悟-沧桑岁月》;编有《药品GMP认证培训教材》等书;近几年又在国家、省市报刊、网络,发表了一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和学术、管理论文。曾获得省、市级多项荣誉称号。被誉为“是我省医药行业资深的专家和模范”其事迹被收入《路在脚下延伸》《岁月如歌》和《天南地北王益人》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