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23年第209期 总第428期


故乡的荷塘
-﹣童年记忆
作者 段锡
主播 一萍
我生长在个旧市叫乍甸的一个坝区乡村,村旁有一个荷塘,往东山坡或龙潭,都要经过这个荷塘。还在读小学五年级时,我便多次读过王冕的故事,当时不可能看到王冕的大作,但却为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我既崇拜王冕画荷的坚韧毅力,更喜爱那荷塘里迎风摇曳、亭亭玉立的荷花。如果说我喜欢画画,跟王冕的故事影响分不开,也跟家乡优美的荷塘景观分不开。
出村后,穿过一道小栅门便到荷塘边。小时候我常常在这里玩耍。荷塘不大,约四、五百平方米。四周长满了柳树、柏树、还有几棵古老的酸角树。
春天,塘里的莲藕发芽了,一支支像倒插的箭簇,尾朝下,箭头劈波露出水面。小片小片的荷叶有碗口大小,薄薄的,明快剔透,像画家的绿色水彩滴落在平静的水面上。不起风时,水面倒映蓝天,嫩绿的荷叶仿佛漂浮在空中。
夏季,是荷花盛开之时,满池的荷花争奇斗艳。古人曾将她们喻为出水芙蓉,斯言不谬。那娇美无暇的样子无以名状。荷花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红荷花瓣的尖部为洋红,越往茎部,逐渐变为粉红、白色。一朵朵、一堆堆,穿云破雾,亭亭玉立。已经开放的荷花像成熟的少妇,风姿绰约,含情脉脉,笑靥常开;含苞待放的荷花,则像腼腆的少女,含蓄而略带几分羞色。天空时而飞来几只蜻蜓,站在花尖上,亲吻其面,转瞬又飞翔离去。我不知道蜻蜓为什么喜欢荷花,是否像我对荷花也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
塘里的荷叶小的有筛子大,大的有簸箕大,或高或低,层层叠叠,遮于塘上,使得塘里的水冰凉彻骨,成了"水板凳"、蝌蚪、鱼、虾往来戏乐的天地,也是我捕捉小昆虫的乐园。荷叶正面呈深绿色,背面呈粉绿色。茎很细,但能撑起硕大的荷叶,很有一种顽强的精神。和风吹来,荷叶如蒲扇扇动,前仰后合,如浪翻滚。
清晨,雾霭腾腾,黛色苍苍,荷叶连成一片,分不清彼此。唯有点点荷花,如云中仙子,显露在朦胧的清辉之中,散发出阵阵沁人的芳香。
雨过天晴,满池荷花容光焕发,更是姝妍。朝天的荷叶托着大大小小的水珠,仿佛捧着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珍珠,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
秋天,荷塘的荷花、荷叶大多枯萎了,叶和茎呈灰褐色,均搭拉着脑袋。然而,这是收获的好季节,农民从塘里挖掘出一根根带节的莲藕。有人赞扬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这只是她精神的一面。此时,她虽失去了娇美艳丽的姿容,却孕育了白嫩肥壮的藕根,不正是伟大女性与母亲的品格吗?
几十年过去了,故乡的荷塘早已被填平,变为打谷场、村委会,但留给我的还是儿时的记忆。是荷引起我对美术的兴趣爱好,我爱荷一生,心无旁骛。当时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当画家,甚至是画荷的画家,多好。这是理想,也是梦想。
2016年7月于春城
作者 段锡

主播 池中一萍

编辑 曹立萍
温馨提示
本专栏欢迎优秀的诗词、散文、微小说及书画摄影作品投稿。为便于主播朗诵,自由诗限50行内不超过900字,格律诗词5一10首,散文及微小说不超过2000字(特别优秀的文章2千字以上可发文不诵读)。
投稿请加微信:guyu64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