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丹桂飘香,实名姚学俊,上海人。上海浦东作协会员,上海海上风、长衫、新声等诗社会员。爱在诗里散步,喜欢文字,用真情记录生活。
布莱顿海滩的彩虹小屋
文/丹桂飘香
赤橙黄绿
青蓝紫白
身着彩衣的小木屋
站成海边的一排花朵
驮着太阳
我们在童话里穿梭
大声地呼唤
开心地跳跃
放飞久酿的平仄
浪花赶来助兴
海鸥低飞吟哦
深深浅浅
沙滩留下一片醉的酒窝
小木屋的钥匙上
挂着一串儿歌
诗歌创作的气息特征
今音评论:
这首看图写诗,在第一段第四行“站成海边的一排花朵。”其中的气息特征是采用了适合自己的旋律。如果站在作者的立场去关注它,首先认可,其次,深入进去看“一排花朵”缀后的旋律,如果是与众不同,那就是写出了适合自己心绪的诗歌语言,其中的旋律,也是先让自己感到舒服的倾吐,那就是在自然表达中见旋律,比如“站在海边的一排花朵”的旋律还有倾吐的一言能尽,它和一言难尽的区别在于个性创作的习惯不同,这个不同,也和第三段第二行尾的“吟哦”一样,在措词上是属于习惯创作。但是,在审美上也容易引起争鸣。对这个现象可以忽略它。
如果深入以后还会发现,该段第四行和其他作者在创作处理运用上有所不同,第一、生活经验不同造成的诗歌语言结构不同;第二,男女性别和年龄差别,也会形成对诗歌旋律的感知度不同;第三、由各自的性格不同决定了诗歌语言的排序也不一样,比如第一段第四行,如果按照有的编辑在用稿时会用自己的经验去衡量,很容易将这首诗歌流失掉。
如果作者对其中原委无法通过一些渠道来获知的话,很容易会对自己的创作能力进行怀疑,比如,可能是诗歌写得不好,所以没有被采用。其实不然。是编辑喜欢利用自己的习惯经验在选稿。这是个误区,也是一个陷阱。就过程而言,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可以磨合,也可能无法磨合。这段时间或许会半年,也或许会更长时间。这时候,作者是被动的。
在现实中,优秀的诗歌被打入冷宫的不少,谁打入的,作者没有这样的本事。比如,这首诗或许也会碰到这种情况,只要你想投稿,这从一开始就陷入被动。解决的办法就是通过和充分利用自媒体来显露作品风采,比如这首诗,有平台推出,有评论跟进,有上千个读者关注浏览,这就可以了。生活需要智慧,发表作品也要多立足智慧的层面去进行释怀处理和运作,而不是纠结,因为,后者对健康不利。
这时候,创作的根本就立住脚了,就像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道理一样,这个粮,就是作者自身的创作实力。有时候,创作实力和所发表文章的篇数是呈不等式,尤其是主动向对方谋求稿费时候的心态,如果处理不好是相当煎熬的,然而,煎熬容易损伤身体,这时候的创作是无效的和有害的。
这时候,就需要从这首诗歌去发现人物的眼界拓展力和心胸的开阔。这是有目的的在寻找这样的痕迹。比如,最后一段的两行,就是平衡心态的一个办法。利用创作来保护自己的心境,属于是自然而然的境界,因为在它之前,还有顺其自然和听其自然的说法。
作者:丹桂飘香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评论:今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