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敦运
朗读:谢东升 杨建松 张抒毅
客串:时圣明 音乐编辑:杨建松 
道光年间戴钧衡就以仙人桥为题,写下过:
桥下多瘦石,
桥上生莓苔。
借问桥边月,
仙人来不来?
可见桥仙双迷人。
此仙为谁?
画擘吴伟。
那还是大明成化年间,江夏吴伟因画被宪宗封“仙”[1],回乡时突遇旋风,湖浪叠涌,古桥倾斜,他毫不犹豫迎风踢浪,掷出御赐的“画状元”金印,只见石虹顿稳,行人转安。乡人感其恩,遂称“仙人桥”。
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吴伟的故事被土地堂不知讲了多少遍。
那天桥上走来两少年,男孩十四五,小丫最多八九岁,他们又讲起吴伟。

“哥哥,要是也遇桥塌,你会么办?”
“我跳下去,扛起来。”
“嗯?”
“让你过桥,还有我妈你妈呀。”
小丫被感动了。
还有一次,小丫又问:“哥哥,别人都说吴伟会画,怎么就你说他勇敢?”
“龙卷风那么大,湖浪那么高,不勇敢还行?”
芳名唤作曾昭英的小丫顿悟:“嗯,真的哩。”
被小丫叫做“哥哥”的,大名叫做“李善国”,
1965年,18岁的哥哥应征入伍;1973年,当年的小丫成了善国的新娘。
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个万难横亘的苦年代。
刚刚从三年特大天灾中走出的中国,许多地方还食不果腹。被我们称为老大哥的苏联,却在这时背信弃义,而且还在我国边境陈兵百万。为了防“熊”,中央决定新疆必须“坚持平原、长期固守、依托天山、独立作战”的方针。可此时的天山还奇傲奇冷啊,岂能借为“依托”?所以毛主席在1964年4月9日又发出指令:“要搞活天山”[2]。

天山,乃世界七大山系之一,并因高刺云天而得名。
这样一座“破天大山”岂能那么容易“搞活”?
尽管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建设兵团使出了洪荒之力,武汉和西安的公路设计院也给予了全力支援,可十年过去了连一条简易的公路都没修成。
然而,时不待我,“熊”视眈眈的“老大哥”随时都由撕界南盗的可能,五年前他们不就闯进了珍宝岛?
其实,毛主席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3],不仅适用于抗美援朝,同样适用于搞活天山啊。
遵循领袖指令,几万筑路大军果断开进了新疆,队伍中那正在高歌的就是指导员李善国带领的562部队(161团)7连(中队)[4],一支以啃硬骨头而著称的部队。

李善国此乃,就是要筑那条毛泽东、周恩来亲自批准修建的“独库公路”。

独库公路(217国道南线)又名“天山路”。它北起油城克拉玛依的独山子,南至龟(qiū)兹故地库车,全长561千米,一半挂在海拔2000米以上,最高处的铁力买提达坂(山口)海拔突破了3400米。
在这里修路实在太冷了,罡风如刀(-46°C),削面留痕。雪崩乃常,一崩就是上万立方。
在这里修路太难了,不是荒漠、就是高山,五个不同的地质带交错为敌,常常上演的塌方、泥石流比蒙太奇还奇;最险的地方,连猴子都上不去,以至于公路设计到这里不得不采用“飞线”[5]!
飞线?
对,飞线,一个设计者无法划成实线,普通施工队闻之胆寒“极险作业区”!

拿到这个规划图,李善国一夜未睡,他仿佛又看见了家乡的仙人桥,不同的是这座巨大的“登天桥”足足比土地堂的“仙人”长出22500倍。如果说,仙人桥跨越的是梁子湖汊,那么这道巨虹飞越的就是祁连古山;如果说,仙人桥上走的是小妹昭英、她母我母,那么奔忙在独库公路上的,将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亿万亲人!

突然,李善国心里涌起了无比的自豪,肩上也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沉重。
他推开房门,急切地想看看即将耳鬓厮磨的天山。曦光里只见影影绰绰,那是睡意未消的少女,披纱含情?那是高耸的玄宫,藏秘不露?
初夏晨风,依然清冷,这让他想起了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不过他更喜欢岳钟琪的(那首《天山》):

偶立崇椒望,
天山中外分。
玉门千里雪,
盐泽一川云。
峭壁遗唐篆,
残碑纪汉军。
未穷临眺意,
大雪集征裙。
是因为岳家先祖曾驻武穆城?不是,而是自己也披甲西戍,与岳钟琪兵气相通!如果还有它因,就是当年的岳钟琪用剑平叛,而自己则是挥锤舞镐,填壑劈山。
此后的日子,李善国天 天与战士们一起排险、打桩、钻洞、爆破、推土、运石……出不见太阳回不见天,今他们拓展的路基也像一条沾满了血汗的飘带,向北前伸了几十千米。

那天,他们终于站到了“飞线”面前。
这个位于三岔河和二支沟间的“榜首险地”,矗天的危崖就像巨灵神用大斧剁过一般,连爬上去的蚂蚁也跌落下来,难怪测绘人员只能“目测”“绘飞”……崖下的奎屯河,青光如链,可就在大家赞美它时,一只不慎落水的黄羊,扑腾了两下就倏忽不见,等到再浮起时就已成新尸。

团长王玉胜望着一直没有做声的李善国,试着问:“是不是太险,要不,就……交给别连?”
“首长最疼我们,这么光荣的任务,怎能外流?”
王玉胜不语。
“我连的口号就是:‘攻坚用我,用我必克!’”
“这还差不多。”团长习惯地肯定着。
接过重担的李善国明白,战略上要藐视“飞线”,可战术上必需重视啊。
开过动员会后,李善国就与连长一起带着班排长,手脚并用,从侧面后山攀爬上去,对着地形反复分析、研制作业方案,待各种腹稿都打好后,已是皓月当空,广袤的天宇,一片碧蓝,蓝得比宝石都美。吞了一口冷风的李善国暗下决心:听毛主席的话搞活天山,即使要我付出所有,我也在所不惜!

第二天,惯于身先的李善国就系(jì)上安全绳,带班探险了。
从今天的影视作品看安全绳上的战士,不少人都觉“酷比”,像风筝,赛蜘蛛,不停地外溢着荡秋千的浪漫,可谁知道那才是真正的“命悬一线”,只要悬上两个钟头,就会头晕目眩,腹如翻江。
在工地上整整干了10个小时的铁人李善国也近乎瘫条了,通讯员端来一碗面条,他突然想起,二班战士小张刚才还吐过,他接过转身就送到了小张床边。那时因路不通,给养有限,有了一点可口,哪个干部不是先想到战士?

李善国明显瘦了,严重的胃病和风湿折磨得他常常通宵难寐,可是,只要起床号一响,他身上那无畏的兵魂就会满血复活。
满血复活的李善国会第一个到达工地,观山情、察天色,帮每一个“秋千人”系紧麻绳;他也会第一个稳掌钢钎,鼓励技术还不熟练的新兵练习抡锤。那一次,就是由于准头不够,小王砸伤了善国,他吭都不吭,裹好伤,擦干血,鼓励小王抡锤再来……同志们都说,如其说他是指导员,还不如说他是大哥哥,从五湖四海来到天山上的小弟们,只要看到善国在身边,就都不知道“怕”为何物。所以,当李善国牺牲多年后,电影《天山行》来部队放映时,战士们都对着电影中的指导员余海洲含泪高喊“李善国”,是的,这个余海洲的原型本就是李善国[6]!

端详着丈夫寄回的照片,曾昭英猜测他的胃病又犯了,于是背了一大包药就赶到部队。此时千米“飞线”施工正紧,又一批爆破导洞已经打好,且都装上炸药,只要一声“轰隆”,这200米“飞线”也会真的开飞,“榜首险”的施工任务也将大头朝下。
7月14日,轰隆隆的炮声叫醒了天山,炸药切出的崖面也比较平整,经连长、指导员和技术员反复观察,没有发现山裂、崖垮的任何预兆。

翌日大早,李善国深情地对妻子说:“小妹,我本该多陪你一下,可今天要清理现场,我要提前过去,可以吗?”在得到妻子的首肯之后,他轻轻地带上门,快步而去。
昭英在帐篷里耐心的等着两颊深陷的丈夫。
突然,她听到远处传来杂乱的巨响。
一丝不详泛起,她猛地拉门出帐,只听有人大喊:“出事了……”

她朝前望去,冲天的烟尘已经遮住了昨夜的旖旎,不管不顾的她死命猛闯,可被几个战士死死地拦住了:“嫂子,不能,你不能去,指导员正在组织抢险……”
满脸惊惶的昭英,急得直转,豆大的汗珠沁出发际,啪啪落地。好不容易等到傍晚,她终于接到:(1976年7月15日)下午四时,“飞线”发生前所有有的80米特大垮塌,七连指导员李善国、连长杨晓海及四名战士壮烈牺牲。
山泪河泣,冷风呜咽,曾昭英仰面倒地,昏死过去……
紧急救援做了好长,好长,现场终于被清理了出来:指导员和连长遗体紧紧相拥,李善国前额深陷,那是面对飞石的留痕!原来他们在危来的瞬间,希冀用自己的身躯遮护对方。
昭英含泪说:“我相信哥哥一定会这样,他最勇敢,从来都是先想着别人。”

基建工程兵的“模范指导员”李善国倒下了,化成了一条坦直的“独库天路”,那仿佛是放大了的江夏仙人桥;江夏人民的优秀儿子李善国走了,不,他永远矗立在天际,不仅是李家的伟岸长子,更是西部边陲的一座丰碑!
岁月如水,但英雄的精神却不能如氤氲水汽散去,而是必须得到肯定与继承,让它变成江夏的至珍,至宝,世代相传!


2023.08.21
注:
[1]徐晓庚、王圆圆.明代画家吴伟研究述评[J].设计艺术研究.2016.
[2]陈朝.林碧血千秋天山魂[N].一剑飘飘.2013.
[3]齐德学.“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N].光明日报.2020.9.16.11版.
[4]武昌县志编纂委员会.武昌县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666.
[5]伍坤山.英雄的筑路兵[J].公路.1985.
[6]陶克、宋歆、特约记者涂敦法.热血铸就天山路[N].解放军报.2011.10.25.


彭敦运,男。湖北省学科带头人。湖北省地方教材审定专家。省教育厅重大项目(校本教研)组专家。中南三省班主任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中央教科所特聘专家。《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在线班级”专栏作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栏作者。国家NOC赛事班主任赛项设计人兼第一届裁判长。

朗诵:谢东升,播音指导。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朗诵播音专家团成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执委,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长,武汉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电视主持人三十年年度风云人物奖、金话筒百优奖得主。

朗诵和音乐设计: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湖北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朗诵:张抒毅,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省朗协车谷工作部副秘书长,武汉经开区朗诵艺术家协会秘书长,东风延锋励志文学社秘书长。爱好文学、朗诵,用声音传递温暖,以诵读致敬人生。
客串:时圣明,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
彭敦运【工笔江夏】系列作品
(请点击标题阅读)
1 《心上的金口》
2 《华丽转身的纸坊》
3 《坊城夜话——关于纸坊的传说》
4 《似梦非梦法泗州》
5 《有笔难绘保福祠》
6 《江城茶仓》
7 《织女临津也相妒》
8 《草色烟光情深处》
9 《圣水黄家湖》
10《报春梅》
11《白云阿的传说》
12《焚香谭古城》
13《雨过天青照大湖》
14《等鲤》
15《传奇嵌在湖中央》
16《惟楚有才》
17《首县首树》
18《邟侯大伽》
19《乡思如海》
20《奶奶给讲梁子湖》
21《梁子湖味》
22《白马头》
23《鼙鼓声中湖州矮》
24《九月桂花红》
25《五里墩》
26《古山铁锦》
27《沉钩夜泊山》
28《丁家咀》
29《干鱼庙》
30《志在鼎甲》
31《涉湖边上的洋码头》
32《打狗湖》
33《橘说江夏》
34《神堂海》
35《八分落霞》
36《枯竹海》
37《女台山》
38《黄公兰》
39《江城第一店》
40《扎营咀》
41《金水闸》
42《关门堤》
43《英雄村》
44《五枫桥》
45《种个墨斗再探花》
46《𡘧门口》
47《鲤鱼撩花》
48《拾遗元丰》
49《叶家海》
50《翟家边》
51《上马厂》
52《后屋》
53《湖咀曾庙供张宪》
54《廖桥》
55《鲛之泪》
56《青埠湾》
57《陈博士》
58《夏祠》
59《青龙河》
60《笔架山》
61《官堤洲》
62《柱皮山》
63 《土库杨》
64《仙人山》
65《仙人桥》
编辑:杨建松 图片采自网络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