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林,上海浦东新区作协会员,曾出版诗集。其诗歌语言朴实,能够掌握心率和旋律之间的平衡关系,不刻意追求技巧的写法,使得诗歌创作框架显得稳定和扎实。
编织金陵路上的暖意
罗林
在金陵路上编织雪花的六边形
晶莹的气质望不到天际的高冷
寒风凛冽,竹针刺我拘搂的身形
路上有风铃
通红的耳朵没有听到莺飞草长
听说前面358号有放牧的草甸
听说前面358号有雪山的驼峰
听说前面358号有桑园在抽丝
听说前面358号盛开着雪绒花
母亲手上没有多一根棒针
多了千手的巧夺天功
慈爱总比寒冷的气压高
挂在天上
团成一团团
只一根的绒线
搂抱我全身的温暖
欧阳路的弯曲
是姑妈手上驼峰的起伏
是金陵路走到欧阳路的气喘
有戈壁有险滩
前辈责任是我被窝中的暖流
流趟大运河的北方
编织金陵路上的暖意
金陵路没有冬天
尽管西藏路海拔最高
尽管故乡白雪皑皑
我向前进向后退
银发随我
雪绒花随我
去放大去缩小
暖意在心中不停地泵压
2023.8.18
诗歌的走心路
今音评论:
这首诗歌的作用与诗歌环境有两个层面,比如,五段三十一行的“编织……”一诗的调度环境主要有五个,分别以每段的第一行作为总承在展开并作适当详略处理。这是创作诗歌的一种手法,在这首诗当中则属于作者的创作个性。每个作家的个性差异也往往会构成在商榷中的矛盾存在,会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这首诗歌的不同时期的定位,可以看出的是以过去时在定位。但是从作者创作的初衷来看,主要还是要以参考题目为主。
然而,在这首诗歌的题目当中,能够感受到的是一种久违的真情再现,那么,它的能量与作用,也就是赏析这首诗的一个主要参数来思考与估量。这就需要分两个层面来对诗歌进行确认,一个确认是在于当下,主要是讲这首诗歌的作用,但不想牵涉到意义这一块去进行探讨,理由是先解决当下。在诗歌形象思维中的当下有第一段至第三段一共计三段。核心是第三段第一行的“母亲”。
在看待这首诗歌的结构时,“母亲”是作为一个诗核,被首先考虑到的。并围绕她展开一系列的铺垫设计,从思考步骤来看,也便是第一段至第三段的每一行的排序。像这样的排序,只仅仅适合作者而不一定对其他作者有用,像这样的区别,应该正视,而不是非议。
第二个层面就是涉及到了诗歌当中的五段五个环境的编织,明显的一点就是看到了诗歌恰到好处的被收拢而不是散发无边,这主要看每一行的横向边控。其中有一个险象是,口子相对开阔而会容易造成横向边际失控的矛盾,在这里得到了妥善解决,其中的窍门就在于以“母亲”来策应诗行的或铺或收,像这样的灵活性如表现在第四段的六行当中,如第四行和第六行的控制与转换有度,这个度是适可而止的止。这是创作的经验老到的表现。
技巧在于转换,其中的主动来源于创作视野的收放和控行之间的配合,从中再次看出作者惜字如金的自我要求。最后,谈一下这首诗歌的所求。
回顾全文,发现诗歌的重心也便是题目所指的地方“金陵路”,然而,评论却没有过多去的关注这条路,但是对诗歌中的“母亲”定性于诗核之后,这条路也就是人物的活动场所之一。在诗歌所提供的这段有限的时间之内,所获得的真理也是有限的,但“金陵路”也有暖意,这个暖意也有“母亲”曾经的过往与熏陶,作为传承,也或多或少由诗歌人物继承。
作者:罗林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评论: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