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日葵 》
文/守心
穿过苍茫的夜色
脚镯轻响在黎明的麦田
一滴泪酝酿了一季 在麦芒上
滴落到你的脚背
滤除轻浅的浮光
脚底长出根须
一寸寸痛苦地伸向黑暗
头颅却披满霞光
风抬高了天际
把太阳拨亮
你散落金色的发辫,仰面站立
血液开始在花茎里噼叭作响
我爱这纯粹的光明
我听到阳光撕裂迷雾的声音
纵然 低头不语
心依旧是一团燃烧的火焰
一个转势的场景
今音评论:
关注诗歌人物的视向,和诗歌的旋律起伏,也能够收获到如何提高心气的那一部分,是在第三段第一行的“抬高了天际”,这是诗歌的引导线,它和该段第三行的“仰面”,以隔行的连接,将诗歌的呈阳刚的一面凸显出来,这时候诗歌的意蕴,在有意识和第二段前三行的对比当中展现出来,比如,展现在第四段的四行里面,这当中,有诗歌的起伏。
诗歌的两次起伏,表现在第三段和第四段,呈现出加强人物的语气作用,也是人物的心气质量所示。同时也发现,山水不在其中,也就缺少一些势和灵。如果从象征的角度去看这首诗的势和灵,就会发现人物用补位来作替代,比如,第三段第一行的“风抬高了天际”,就会发现,所议论的内容又回到了刚开始的点题,看似重复,其实是“天际”作势,势在它的浩瀚无边,“天际”也是人物心中的山。
如果能够看出这首诗所蕴藏的山势和水灵,需要从人物的需要出发,比如,心想事成。而属水灵的那个部分,则由第三段第四行的“血液”代入。比如,代入其流动的频率与速度等,这也是诗歌在处理上,有意识帮助人物转势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因为,从某点讲,一首诗歌毕竟要以打动读者去考虑它的布局与用词。
另外,也是考虑到诗歌一旦发表以后的需要具备的想象功能,由此来和读者在互动中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比如,对作品的所指含有的多方面启发,尤其是如何从被动转为主动,这首诗提供了一个转势的场景。于是《向日葵》这首诗开始生发出更多、更新鲜的内容。
作者:守心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评论: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