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记
文/沈洪明
昨夜的一场雨,似乎下的比较突然,好长时间没有下雨了,秋菜出现了旱象,伴着一个惊天动地的响雷,就像一个宣告,一场秋雨,必然带来秋清凉。白露点一点,秋分不生田。

夜里,屋角处,蟋蟀高唱依旧。显然它们还不知道,这秋的悲凉就要降临,和其他的同类们,一起唱着最后的欢歌。

雨前这几天,天气晴好,我倒是有些忙碌,忙着收获,算是提前搞了一个小秋收,但凡读过我作品的,都知道我今春种了几垄农作物的事。种的小麦早已在初伏的时候就收获了,收了七八斤麦子。其他如,大豆,谷子,高粱则是在大田玉米收获之前,收割,实际上,东北的大田玉米收割还要晚一些,每年秋收都在十一前后,今年十一和中秋节赶到了一块,看来这个节要在秋收中度过了。记得我十几岁的时候,有一年也是,白天拿着月饼上地干活扒玉米,晚上一边赏月,一边帮大人在场院里,把一天收获的玉米上栈子,站在高高的玉米栈子上,还能看到省城长春那边放欢度国庆燃放的礼花。

东北地区,大豆成熟的略早,这白露刚过没几天的功夫,大豆植株上的叶子枯黄脱落,只剩下结满密密麻麻的豆荚,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秋风里,摇晃的豆荚里会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好像它们在说着悄悄话。更有个别豆荚在烈日的爆晒下,有些心急的豆粒就会自己蹦跳出来,落在地上。成了田鼠的美餐。到了这个时候,大豆就该收割了。收割大豆,需在早上,因为此时豆荚会有露水,不易开裂,损失也就小了,这也是人们多年积累的经验。至于今年春天种的高粱和谷子,远不如大豆生的安然,刚刚成熟的时候,附近栖息的麻雀就把它们占领了,每天早上,都会有成群的麻雀旁若无人,尽情的鹐食,它们会非常准确判断哪粒成熟,哪粒不熟,成熟的高粱籽粒往往被麻雀鹐去大半,露出白碴来,到了收获的时候,高粱穂成了空壳,没有几个囫囵的。谷子则是更惨,大的谷穗,谷粒被鹐的所剩无几,只有藏在叶子下面的谷穗才幸免于难,据说,现今农民在大田里种的高粱,一到这个时候,需要有人专门看护,防止麻雀偷吃,要不然这一年就没了收成。

这些年,国家出台了相关保护鸟类的法律法规,如今麻雀是受保护的鸟类。现在在农村,麻雀随处可见,秋天鹐食庄稼,造成减产。因此,有关人鸟争粮的大战一直在上演。

关于我的这次小秋收,虽然收获不多,却也尝到了收的快乐,收割谷子的时候,单位的工友王师傅来帮忙,他可是个老庄稼把式,一招一式还是如以前那样老道,割,拧绕,打捆,一气呵成,干净利落。我则在一旁打趣的说,等打下来的谷子磨成小米熬粥,第一碗给他喝,这句玩笑逗得他一边挥舞着镰刀,一边呵呵的憨笑。

收割了谷子,大豆被我弄到比较宽敞的地方,先是晾晒数日,等到干透了,再用脚踩,或是用木棒敲打。早年,生产队此季收获的大豆,高粱和谷子要上垛,待到后期天气煞冷了,等到谷物干透了,才能打场。四五个牲口连在一起,拉着石头滚子走圈打场。那场面可是热闹无比。屯子里的小孩蛋子,整天在场院里玩耍,在打完的谷草堆上嬉戏打滚。

而今我的秋收算不得真正的秋收,用简单的工具,弄得灰头土脸,满身瘙痒。没有太多收获,只是在劳动中体验一把春种秋收的快乐罢了。最终每样也就收获了一二十斤左右,倒是打完豆子的豆荄,被我捆绑起来,放到仓房,老伴儿有些不惑不解,我说,你怎么不记得了呢?这老话不是说过吗!过年除夕煮饺子,家家都烧豆荄,豆荄是都该的意思,这一年大伙儿都芡你的,另外,豆荄燃烧的时候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响声,像放鞭炮。过年图个大吉大利!

这次秋收,因为是在室外弄,免不了有路过的人开围观看稀奇,感慨多年见不到谷子,高粱了。如今当地都是规模经营土地,再说了,种这些杂粮杂豆也不高产,也是难得再见到有人种了,我和老伴儿忙活了几天,收获的粮食也收获了快乐,要不怎么说它是快乐的秋收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