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洪,中国作协会员、上海市作协会员、浦东新区作协会员,出版长篇小说、散文、戏剧等十六本。擅长长篇小说创作。
林春妮出场,副线丰满主线
——评姚海洪《举头三尺》上部
今 音
在小说第七章147页出现的林春妮和她的意中人程明就是如此。比如,两人山头起誓,奔赴上海,目标是做一个新上海人。但是,在林是去乡里做妇女干部还是去上海问题上,林和父亲发生了矛盾。这是小说的一种无常写法,就是不按套路出牌,而是根据不断变化了形势随时调换和调正叙事场景和交代人物之间的关系。
比如,写到了乡长儿子看中林,这是权势登场。它也是有些长篇小说当中的普遍现象。这其中有个选择性的写法,对作者来讲,可以避开,也可以不躲开。这里面有一个写作的态度,包括审美、做人的原则、底线等。但作者没有避开,而是直面描写。
另外,为人物所构筑某一个场景的写法,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写法,而不是由作者在之前刻意设计的。在小说中,笔随人物走的这样的写作特性,则显得更加娴熟。于是就出现了乡长请林一家到县城“昌平饭店”吃饭的场景布置以及和众多人物的侧、次、重描写。
又如,叙述的层面和景深的不同程度展现,其中,著称的是细节描写。如,在小说中林春妮和乡长两个阶层的博弈,当然,林一家处于弱势。残酷的弱肉强食就出现了,这也是小说写出了现实中的某些生活现状,能否引起读者的共鸣和震撼,具体要看对强弱之间的对比描写的拿捏和走向,这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细节与环节。
作者不同,处理的手法和效果也都不一样。在小说中把林春妮的遭遇作横向扩展,看似乎与沈、秦两家的遭遇有些脱离,但从故事发展的空间来看,实质上是一个互相策应的铺垫写法。而铺垫也需要在选材上增加可读性,由此来推动情节发展。
还如,林春妮受辱,其第一个男友在爷爷两本书的启发下,发奋学习,卧薪尝胆,终于在七年后的一天,将退了休的乡长和他儿子的生殖器割断,以报屈辱之仇。这就是写人学,如果按照法制文学写,就不是这样一个写法。如果纯文学的基督山恩仇记和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用当今的法制文学去写,会闹出笑话。但是,举头三尺是游走于纯文学和法制文学的两线边际,它的游移性的灵活,不大容易将其定性为哪类小说。
从文学的角度看,还是倾向纯文学。如,复仇开始,乡长别墅被烧,乡长在外幸免于难等。然而,林春妮第二个男友胡义明在婚后却变了。这是小说的转势写法。现在要考虑的是第七章和第八章作为整部长篇的插叙的作用。
第八章写到了胡走上歧途的过程。这就牵涉到了离异女施小敏和她的闺蜜马雯雯,以及还有蒙在鼓里的林春妮等这样一个三角关系。像这种分总叙述、先总后分以及分总有合的写法,能使得小说的结构变得严谨。比如马雯雯就是一个例子。参考页是第173页。
小说作者:姚海洪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评论: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