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屋茶语(第5辑)
柯学献
(一)价值

俞平伯是古典文学研究家,与胡适并称为“新红学派”创始人,从建国初到文革期间,一直被冠以“反动权威”的大帽子。
一天,俞老提着竹篮去市场买菜,看到渔民卖的鲜虾子晶莹玲珑,鲜活可爱,就问:“多少钱一只?”
大家都知道,虾子买卖从来是论斤而不是论只来计价的。渔民抬起头,瞧了瞧,心想,这个怪老头怎么说了这样没头没脑的话呢?于是,也就信口一说:“一元一只。”
按当时市场买卖行情,一斤虾子只值两三角钱,一斤虾子少说也有三四十只呀!——哪值得一元一只!
听了菜农的回答,俞老认真地掏出十元钱,买了十只活蹦欢跳的虾子。付了款,俞老喜滋滋地把虾子提回家,精心地养在金鱼缸里。以后,天天便观赏起虾子来了。
对此,许多人很不理解,认为俞老无知,迂腐。因为,十只虾子,咋能值十元钱呀!
在一般人看来,虾子只是普通人家餐桌上的一碟小菜,再寻常不过了。可是,在俞老心中,虾子的形象晶莹透剔,是鲜活可爱的生命,是艺术化的珍品。
由此,我们不禁感叹:真的价值,只有在智者那里获得实现。
(二)无我

一天,禅师与弟子在河边休息。
这时,一位少妇来到了渡口,要到河对岸去,可是,苦于无渡船。正在为难之中,只见禅师悄然起身,扎起裤管,不声不响地将少妇背到了河对岸。
禅师返回河边,弟子却问:“师父,您常教诲′男女授受不亲′,今天,您怎么将一位少妇背到了河对岸呢?”
“是这样的吗?我是将一位少妇背到了河对岸去吗?——这我可不知呀!我只知道有人要到河对岸去,没有渡船,正需要我帮助,可不知道那人是男还是女,更不知道是少妇呀!”禅师回答说,“我背人过河时,也全然不知道自己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呀。”
弟子聆听着,默然受教。
这是《五灯会元》里的一个故事。故事里的禅师,关怀他人,不去论他人是男还是女,也不去论自已是在家还是出家。只知奉献,不求回报,心中全然无我。
无我,才是真正的慈悲情怀;无我,才是真正的大彻大悟。置我于意念之外,这将应是我们追求的至境。
(三)无耻

两军对阵,鼓声如雷,鏖战壮烈。
一人贪生畏死,临阵脱逃。迨逃至一百步,回头一望,瞥见后面有一人才逃离五十步,认为不如已,便嘲笑道:“何其呆笨!才逃离五十步!”
《孟孑》里有“五十百笑百步”的故事。五十步笑百步者,知临阵脱逃之为耻,尚且知耻。而百步笑五十步者,不知临阵脱逃之为耻,已荡然无耻!
知耻,尚可救治;无耻,奈其若何!
呜乎!荡然无耻,不亦悲哉!
作者简介:

柯学献,出生于1949年,黄石市汪仁镇柯家湾人。年少时,读过书,但遗憾,读书时间不多,以断续累计,尚不够8年。曾从事多项工作 : 当农民,当矿工,做生意,当教师。现已退休赋闲。平素无所嗜好,只是闲暇时,打打字牌看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