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起在致富路上
——长春市绿园区合心镇新农家村发展纪实
作者:王洪志 王建元

(党委书记 姜传海)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广大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景象。坐落在北国春城客车厂新区,城乡结合处的长春市绿园区合心镇的新农家村格外引人注目。

新农家村在合心镇党委领导下,始终坚持用党的政策引领方向,带领村民知难而进、奋发图强,一步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里程,在致富路上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凯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群众精神振奋,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沃野良田百花盛开,美丽如画,贯穿四个自然屯的光闪闪的柏油路通向远方......

加强党的领导 引领前进方向
新农家村,曾是一个普通村落。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阳光照耀下,不断发展壮大,成长为立足长春、闻名全省、享誉全国的先进村。归根结底取决于历任村党委领导班子,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取决于几任村党委成员甘当孺子牛,勤勉工作、执政为民;甘当领头雁,率先垂范、开拓创新;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牢记为村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毅然挺起责任担当,率领父老乡亲认真研究“三农”政策,因地制宜、攻坚克难,走出一条符合新农家村发展实际的致富路。历任党委班子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要求,带领全体村民,根据村实际情况,全面规划,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相结合,科学布局,奋力开拓。
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有一部分村民嘴上不说,心里却认为就是个“走过场”“做样子”,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关系没多大;也有一部分村民头脑里始终画问号,总想拭目以待新农村建设到底能“新”到哪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看到原先参差不齐、东扭西歪的“篱笆帐子”变成了整齐排列、高端大气的新院墙,心里的疑虑打消了,脑中的问号不见了,都发自内心地说:“新时代里新农村,党和村民心连心,领导干部做实事,是咱村民贴心人。”

以村党委书记姜传海为首的领导班子,精诚团结、肩担使命,带动全村50多名党员心系发展大局,情系村民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辉煌成果让群众共享,村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新农家村的党群关系更顺了,党的凝聚力、向心力、领导力更强了。

村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夯实乡风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增强文明乡风的文化底蕴,如今全村有线电视和宽带网络全覆盖,农家书屋每天对村民开放,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全村洋溢着新时代的文化信息。跟党走坚定不移,走致富路信心百倍。做到了红白喜事简单办、文明办,乡风文明有序推进。古老的村落,奋起的村民,尽情地抒发热恋家乡的情怀。

发挥地域优势 改变村容村貌
新农家村党委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牢记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奋斗足迹。新农家村地处长春市西北部,在合心镇政府北侧约2公里处,幅员面积805.7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09公顷,辖区有8个生产合作社,4个自然屯,户籍总人口2003人,505户,党员53人。几年来,村党委为全面提升乡村振兴目标,切实加强农村工作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健康,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使新农家村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为了提升村部服务功能,村部现为三层楼房,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社区基本服务功能设有便民服务大厅、多功能活动大厅、议事厅、日间照料室、医疗卫生服务站、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计生服务站、志愿者协会、综治工作站、党员之家等多项功能。

村党委努力提升村民文体生活质量,在小谷西屯、小棋盘屯先后建起了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分别为300平方米、150平方米的村民休闲娱乐广场,2013年又在刘家洼子屯建起了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的集百姓休闲、娱乐、养老为一体的互助站。村部及各广场里都置备了各种健身路径,室内配有乒乓球、台球等娱乐设施,以丰富民间百姓的业余生活,使百姓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村党委投资30万元对刘家洼子屯至小谷屯3.15公里主路两侧进行了绿化美化,主路每侧4米宽,绿化面积25200平方米,其中金叶榆树2000棵,云山树2000棵,金丝柳树1000棵,还有杨树和花草等。2022年对小谷屯院墙、路边沟进行重新修建,把原有老旧院墙拆除掉,为每家每户配备了统一的白钢大门,同时在全村主路及巷路安装了350盏太阳能路灯,节能又环保,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的生产和生活。

村党委不断加强乡村文明和生态宜居建设,打造民心工程,实现全村百姓吃上自来水,家家都有水冲厕所,成立专业卫生保洁队,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老百姓过上了真正的富裕生活。为了方便村民出行,村党委把改善交通条件作为重要村务来谋划落实,如今的新农家村有水泥路7公里,柏油路5公里,田间砂石路5公里,已实现全村户户通水泥路,村民出行极为方便。
坚持科技兴农 促进增产增收

新农家村认真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从传统种植业项目入手,一方面由村“两委”带头精选优良种子,向全体村民推广,大力发展玉米等农作物种植项目,促进主要农产品逐年大幅度提升产量,保证农民稳增收入;村党委委员、农业专家王民是多年前率先在全省创建蔬菜大棚的人物。经过多年实践,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牵头推广蔬菜大棚,今年在全村建了三百多个,鼓励村民运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发展蔬菜经济。大棚里盛产的豆角、茄子、辣椒、西红柿等各种莱品,吸引四面八方的经销商前来购买。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各类企业到新农家村创业发展,长春轨道客车有限公司新厂区已引进长春端宇门窗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先后走进新农家村域内投资兴业。
当轰鸣的马达声从工厂里响起,当奔驰的小轿车在产业园区频频驶出驶入,当产业工人在厂区里忙得热火朝天,村民们看到的是一片火热繁荣的新景象;当金黄的玉米和新鲜的蔬菜变成一张张红色的百元大钞,或是化作手机银行里一串串逐渐增加的存款数字,村民们亲身感受到产业振兴带来的红利,更在“两不愁三保障”中感到幸福和知足。

焕发精神力量 拥抱美好未来
新农家村党委班子在振兴乡村经济的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精神的力量,是改变家乡面貌最大的动力。首先,党员带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组织定期召集党员学习,引领发展的主旋律。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党委先后以不同形式,反复学习落实二十大精神,面对新时代,迈开新步履。
村党委紧紧围绕“富民强村”目标,通过“八百”工作法、“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为民服务“十个一点”等一系列办法措施,强化党建民生、壮大集体经济、狠抓生态环境、推进民主管理,振奋了广大村民的精神。
广大村民生活在幸福中,奋斗在喜悦中,都为生产生活在新农家村感到骄傲和自豪,都为创造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力量,自觉为新农家村全面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而助力。

新农家村以党建为统领、以幸福和谐为目标、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受到了当地村民群众的一致认同,更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2016年全国双服务先进集体称号、2019年吉林省文明村称号、2020年度全国文明村称号。荣誉背后凝结了村“两委”为推进乡村振兴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也写满了党群同心、合力奋斗的感人故事,更承载了新农村继往开来、再立新功的美好希望。

党旗引领、锐意进取,新农家村“两委”正带领全村父老乡亲昂首阔步地进军在新时代发展的大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