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屋茶语(第8辑)
柯学献

(一)嫌疑

刘师培为民国初年国学大师。由于参加“洪宪帝制”之闹剧,而一度失业在家。
于是,黄侃便向蔡元培推荐,聘请刘师培到北大任教。蔡元培却因其曾依附袁世凯而不肯聘请。黄侃则坚持说:“学校聘其讲学,而非聘其论政执政,又何嫌何疑!”
蔡元培为人恭谦。后来,也就接受了黄侃的举荐。刘师培因此也得以人尽其才,为后世留下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黄侃说得真好!
“学校聘其讲学,而非聘其论政,何嫌何疑!”物有所值,人有所用。我们需要的是“所值”与“所用”,而绝非追究其以往之过失,更何况,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有容乃大。黄侃敢荐"嫌疑",蔡元培善纳建议,两者均为后世所称颂。因此说,真做大事业者,绝不可以人废言,更不可以言废人。
(二)欢心

林清玄是台湾著名的散文作家,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
一天,一位妇女求教林清玄,诉说婚姻中的痛苦。她说:“我最大的痛若是,不知如何讨得先生的欢心。”
林清玄说:“你何不先讨自己的欢心?”
那位妇女一片茫然。
林清玄接着说:“让自己欢心已属不易,更何况讨他人欢心!即使夫妻之间,也是如此。扭曲自己,去讨他人欢心,不仅自己得不着欢心,甚而连自己的那一份欢心也失去了。唯一可确定的是,自己有了欢心,才可唤起他人欢心。”
这位妇女猛然省悟。
是的!从此,这位妇女不再去委屈自己,去曲意奉迎自己的先生,而夫妇生活反倒还过得甜甜美美开开心心。试想,自己没欢心,一身忧郁,他人岂有欢心!以心比心,以心换心。自己欢心,他人也欢心。只有自己的欢心,才能赢得大家的欢心。
所以,一切须从自已做起。
(三)杀生

佛教有条铁的戒律:严禁杀生!
可是,这条戒律真的不可逾越遵守得住吗?读过《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的人,大多知道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修行人搭乘一商团的贸易大船,漂洋过海。船上五百商人,其中一人忽起了恶念,企图杀害同伴,独吞财产。这位修行人有他心通,知晓起恶念人的心思。他心里想:若去劝诫,则起恶念人必定认为“那还了得,我心中秘密你知道了,那第一个就杀死你来灭口”;若不去劝诫,则五百商人甚至连同自已都将惨遭杀害。怎么办?此事没回旋余地。趁其不备,修行人杀死起恶念的人,开了杀戒。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是佛教经典。它教诲众生,佛法是活泼生动的,不是僵死呆板的;也启示众生,真理一定是切合实际,维护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否则,一切都是谬论。
作者简介:

柯学献,出生于1949年,黄石市汪仁镇柯家湾人。年少时,读过书,但遗憾,读书时间不多,以断续累计,尚不够8年。曾从事多项工作 : 当农民,当矿工,做生意,当教师。现已退休赋闲。平素无所嗜好,只是闲暇时,打打字牌看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