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屋茶语(第9辑)
柯学献

(一)下棋
走象棋,挺有意思,很值得玩味。
除特殊情况外,每个人走象棋,都想赢。那么,怎样才能赢呢?
这得遵守规则。"象走田,马走日,帅府士,斜线走”,这些规则可不得不遵守。否则,这象棋将怎么走得下去,更怎么能走得赢呢?遵守规则,这是其一。
还有其二:得让人一步。走象棋,是两人的事,双方必须按规则相配合地进行。如果只你一人独自走棋,而不让对方下棋,这又有什么意味?这又怎么能叫走赢了?所以,你下一步棋,必须也要让对方能下一步棋。否则,这象棋就没法走下去。你一步,我一步,双方轮换地走,让对方也有走一步棋的机会。这也是一个规则。
更有其三:得讲德行。这德行,也可以说是一种风度。如果走象棋时,要不是狐疑不决,大半天落不下一个子儿,要不就是不断悔棋。这德行,那谁愿意与你走象棋!如果走象棋失去了应有的德行和风度,纵然是别人愿与你走棋,你也赢了,那又有何乐趣可言!
走象棋是如此,试想一下,人生打拼,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遵守规则,让人一步,讲究德行和风度,这是走象棋的必须规矩,更是人生打拼的必须规矩。若欲图人生之成功,则规矩不可有须臾之失!
(二)骑驴
虚心接受批评,这是一种美德,我们今天应该提倡。可是,对于批评,不加消化地全盘接受,行吗?答案未必是肯定的。
有个故事,就讲了这方面的道理。
一天,父与子俩牵着驴赶路上集市。一名会计师看到了,说:“嘿,你俩怎么这傻,有驴不骑呀!“
批评得有道理!于是,父亲牵着驴,儿子骑着驴,慢慢地向前走。
走了一程路,碰上了一个老农夫。老农夫看到了,说:“这儿子怎么这不孝敬长辈?自己骑着驴子,却让父亲在路上走!”
这批评也有道理!于是,儿子牵着驴,父亲骑着驴,往前走。
又走了一程路,碰上了一位老先生。老先生看到了,说:”这父亲怎么这样不知道疼爱下人,让儿子在路上走!”
这批评,同样有道理!于是,父与子俩都骑在驴上,一步步朝前走。
慈善家看到了,说:”这父子俩真狠心,都骑在驴上,可要把驴累死的!“
这批评,更有道理!怎么办?于是,这父与子俩找来一根木杠,抬着驴慢慢往前走!
驴很沉,这父与子俩累得汗下如雨。
试问:众人的这些批评对么?答曰:有道理。可以全盘接受么?答曰:要具体分析。
批评者有批评者的视角和立场,受批评者有受批评者的实际情况。就受批评者来说,对于批评,只有结合自已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消化后,才可以确定是全部接收,或是部分接收,或是全部不接收。否则,就会成为那父子俩,累得“汗下如雨”而狼狈不堪。

(三)赤壁
记得年少时,我特别爱读诗,尤其爱读苏东坡诗。一阕《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得如醉如痴。那黄州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堆雪“的瑰丽景象,常令我魂牵梦绕。
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交通还不便利,旅游业还未兴起,为了一睹黄州赤壁之风采,可我还是专程去了一趟黄州,跨进了“东坡赤壁″。站在东坡赤壁,四周环望,勿庸讳言,那真的是大失所望。眼底所见,仅游人几个,亭榭几座,赤色石矶一堆而已。(附:此处所写,为当时游览时所见之境况。)哪见到“乱石穿空“,哪见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更遑论“江流有声,断岸千尺“了!真的是像王猷之访戴安道,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心中遂潜滋暗长一段情结:
东坡欺我!
随着岁月的推移,阅历的增广,认识的深入,遂逐渐有所了悟:
非东坡欺我也,乃我不知东坡尔!
东坡贬谪黄州,一腔冤屈,何处可伸;满怀抱负,何处可施!故其笔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壮美景象者,绝非绘画之写生与摄影之实录也,乃借杯酒浇郁积之块垒,托诗篇抒瑰丽之胸襟尔。至此,我方才明白:我们读诗,还须读诗外之诗。
人生万象,读诗如此,入世亦当如此。我们听话,还须听话外之话!
作者简介:

柯学献,出生于1949年,黄石市汪仁镇柯家湾人。年少时,读过书,但遗憾,读书时间不多,以断续累计,尚不够8年。曾从事多项工作 : 当农民,当矿工,做生意,当教师。现已退休赋闲。平素无所嗜好,只是闲暇时,打打字牌看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