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视频中刷到的全是关于现在的孩子课间十分钟被剥夺,甚至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的新闻。现在的孩子真的太卷了,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没有时间玩耍,周末都被家长剥夺了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我们小时候放学后要帮大人分担家务劳动,甚至是参加双抢为家里挣工分,补习班和兴趣班从来没有听说过。我住在学校旁三十来年,除了六一儿童节要搞节目可以听到歌声,其他时候只有读书声和吵闹声,再就是老师讲课的声音。据说我们生于六七十年代的这辈人是最幸福的人,都有一个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一、小学低年级的游戏
读一年级时就学踢毽子。毽子用奶奶给的铜板和妈妈给的碎花布包好后用针线缝得紧紧致致,再满屋场找公鸡毛,看哪家杀了公鸡就去找鸡毛,找根大鸡毛管缝在铜板上,然后把漂亮的公鸡毛插进去,一个结实漂亮的鸡毛毽子完成了。若没有铜板,就用旧书或者写完的本子折叠多次后剪一个纸毽子,底部用一块圆石头包着好用些。我伯父是裁缝,在他家捡了不少花布筋,扎的布毽子好看又耐用。
读二年级时玩跳绳。绳子是自己用稻草搓成的,先是自己单独试跳。等学会跳绳后搓了一根大长绳,两个同学分两头甩绳子,其他同学一个一个的跳进去,可以进去十几个人一起跳。如果有人踩到绳子了,重新换一批人跳,跳着跳着上课钟打响了。我们那时学校没有铃铛,只用古老的铁钟敲,专门有老师或学生敲钟。有时候我们女生玩入腰筋咬东西,就是在背后放一个小东西,往后下腰,如果谁咬着背后的东西就算赢了。

读三年级时,小女孩们玩的项目就多了,如丢手绢,跳房子,捉迷藏等。我有次和堂弟妹们玩捉迷藏时满屋场找隐藏地,找到了两栋房子的缝隙钻进去了,他们一上午没有找到我,到了吃中饭时间大人到处找我,才把我从缝隙间拽出来。
跳橡皮筋是小妹的拿手好戏,她和两个小伙伴廖飞艳和廖美丽是铁三角,不到吃饭不回家,边跳边唱“一朵红花红又红,刘胡兰姐姐是英雄,过去是个穷孩子,现在是个女英雄”。可惜小妹的两个小伙伴命苦嫁给渣男后年纪轻轻的就丧命,小妹也是丈夫早早的过世。三个最快乐的小女孩嫁人后改变了命运,令人唏嘘。
“扳棱角”是男孩子大都喜欢的游戏。用写完了的本子折棱角,大本子折的叫大博,大博棱角甩起来力度大,一只大博可以赢很多小棱角,而小棱角插翻大博的机会很小,就像小孩子几乎打不赢大人一样。我弟弟小时候扳棱角经常是可以当"饭”吃,不赢不回家。
低年级时,最常见的游戏是“抓石子”,男孩与女孩都爱玩。无论人多人少、天晴下雨都能玩。低年级的学生手掌小,一次只能玩三颗。到了高年级,就可以抓五颗或七颗了。小时候看见哥哥姐姐玩抓石子就心头痒痒。没有上学时在家里带弟弟妹妹,在弟妹午休时抽空练习抓石子,手背被石子扎得通红,手掌被石子的棱角磨出血泡也乐此不疲。我们那个时候的孩子没有玩具,都是自己制作的。
二、小学高年级的游戏
小学生下课后,玩的滚铁环,打坨螺,捉特务,弹玻璃珠子等游戏。这些玩具都是自制的,除了玻璃珠子是买的。玻璃珠子普通人家孩子买不起,只有父亲在外地工作的或者村干部的孩子才有稀罕的玻璃珠子玩。捉特务做的木手枪和真手枪一样。没有木手枪的学生就在地上画一个牢房,里面站十几个小孩子,外面有木手枪的扮演日本鬼子,到牢房里抓人去做苦力,把人抓完了就赢了。若牢房里的抓着持木枪的孩子,牢房里的人赢了。抓人的游戏需要团结一致,否则就会输,牢房里孩子一个个牵着跑来跑去不让"小鬼子"抓走。我最喜欢这个游戏,衣服经常被拽破洞,扣子被拽掉。妈妈等我晚上睡觉了就悄悄的把扣子缝上,她从来没有责怪我。妈妈从来不舍得打骂我们兄弟姐妹,很呵护我们爱玩的天性。
三、初中课间十分钟
我们基本上是搞接力棒游戏、跳高跳远、打篮球乒乓球,爬竹竿,双扛单杠,走成山棋,金水水火土棋,跳子棋。男生还有学吹笛子的,女生唱流行歌的等五花八门。下雨天不能出去玩,就用六张纸各写一个字“官、打、查、贼、免、得”几个字玩文字游戏,六个人抓阄,如果抓到"官"字的,就派"查"字的去找"贼”字的同学,然后官发话打手板多少下,那个有"打"字的同学负责打"贼"。有免和“得”的同学免去多少板子和得去多少,如果“贼”同学成绩好,就被"免”同学和“得”同学全部免得了,反之,就会挨很多手板子。

我哥读初中时利用雨天不出去砍柴,自己制了一个木板拖车。他把家里平时不用了的废木板用钉子钉成一个正方形,上面可以站两个小孩子,然后在四角底部按了小滚珠,再用麻绳系在一个缝隙间,然后把小妹放在木板上坐着,他用绳子拉着,满屋场去炫耀兜风。哥哥的笛子也吹得好,他自制的笛子吹着悠扬动听的歌曲。堂弟廖三青也是下课后就到讲台上吹笛子,全班的男孩子大半会吹笛子。那时的校园,笛声悠扬,歌声嘹亮!
四、高中学生的课间十分钟
我们的高中课间十分钟,尤其有特色。那个时候流行跳迪士科,恰恰舞、柔姿舞、爵士舞,流行摇滚乐,信天游。我们下课了三五成群到操场上去练习舞蹈,还有快三快四,慢三慢四,仑巴桑巴等交谊舞。我高中三年把这些都学会了。每个星期开一次班会,每个同学要表演一个节目,除了两个胆小害羞的同学,同学们的才艺真是令人刮目。那个时候还流行民族舞,杨华同学的西藏舞跳的是令人陶醉。徐园同学的《酒干倘卖无》在全校巡演,每次学校有活动就要她跳,同学们看得如痴如醉。可惜那时候没有录像机,未能录下同学们精彩华丽的舞蹈。一首《迪士科皇后》的舞蹈是集体舞,全班一起跳,青春四射的迪斯科是我们下课后必跳的舞蹈。
再回首,青春离我们远去,学生时代的快乐十分钟终身难忘。真怀念我们那时到处是欢声笑语的生机勃勃的校园!期待国家教育大改革,还孩子们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

[作者简介]廖亚兰,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文学爱好者,临湘市龙源水库水资源保护中心退休。喜欢种花种菜,喜欢唱歌跳舞,一生平平淡淡,与世无争。虽然年过半百,依然保持初心。(廖亚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