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优秀退役军人梁青
文/许何生 黄建新 黄志湘
梁青,父子两代都是退役军人。他曾在51371部队一中队二分队服役,退役后他艰苦创业,共创办6家企业,其中云南2家,湖南4家。主营建筑新型材料、物业管理、保安、家政服务等。所属企业累计向国家交纳税收1200多万元,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县荣誉,共计带动1380余人就业,其中210人为退伍军人。艰苦创业的兵哥哥英勇顽强是军魂的特色,梁青连续4年服役,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他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1996年12月他光荣退伍后,仍弘扬不怕牺牲的精神,艰苦创业。他说“初心永固,才能行稳致远:牢记使命,方能开创伟业”。当年就是凭着那股劲从家乡引领100名农民工来到云南创业。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场地等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他凭着那股来自骨子里的干劲勇往直前。
没有资金——他拿出老家的房产作为抵押向银行借贷,缺余部分就向亲戚朋友东拼西凑,投入几百万元开启了艰难的创业旅程;没有技术——他拜师学艺刻苦钻研石膏板建材的新技术,后来还有几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没有市场和场地——他就走南闯北开展市场调研,最终选择在云南昆明扎根创业。
他凭借着“愚公移山”的信心、“精卫填海”的恒心、“夸父逐日”的初心,经过几年的艰辛打拼,终于建立起来稍具规模的两家企业:昆明湘雅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云南鑫达雅新型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创业艰难百战多”,作为两家企业的董事长与法人,梁青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刻骨铭心的经历。他记忆最为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在他创立公司的第二年,企业才刚刚起步,就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新建的厂房被冲掉一大半,刚做出来的产品、半成品和原材料损失惨重,整个生产线几乎报废。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不但没有因此放弃,而且还带着一帮子人在废墟中进行灾后重建。
他说作为一名军人,能受得住挫折和打击,每每艰难的时刻,他总会用艰苦的革命年代的革命精神来鞭策自己,平江起义的枪声、三月扑城的烽火、平江惨案的悲壮……仿佛就在耳边,就在眼前。
一想到这些,还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的呢?经过顽强的生产自救,励精图治,几个月后企业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
正因为他在困难面前挺起脊梁、敢于担当,在重大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乘势而上,在风险考验面前敢于斗争、积极应对。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企业至今还红红火火,产品远销泰国、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帮扶就业的企业家。平江是一个人口大县,也是一个退役军人大县,近年来,有少数退役军人回到地方后“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梁青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立志要让这些人多一分“闯、冒、试”的劲头。
于是他把吸纳退役军人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牵头建立战友群、创业群,摸清底子,一帮一、一带一;亲帮亲、邻帮邻,动员退役军人到自己的企业来就业。公司有一个参加过越南自卫还击战的老兵唐某,自从退伍回乡后几乎就成了“老上访”。
梁青得知消息后,找到他本人,苦口婆心地劝慰,积极引导就业创业。2012年将其吸纳到公司就业,经过几年帮扶和自身的努力,唐某已担任公司的项目经理,继续发挥着退役军人的光与热。退伍老兵王某,也是梁青的战友,通过上门入户做工作,吸纳他到公司就业,现担任公司项目经理。
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王某表现出了一名军人的责任与担当,他冲锋在前,运送抗疫物资、接送员工、服务病号等工作,被评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抗击疫情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退役女兵姚某,原在总参通信部服役,退役后曾经一度消沉,梁青反复动员将其安排到公司就业,使她全身心投入到创业中来,让她成为一名物业管理员。去年,她在日记中写道:“如今的我,穿的不再是军装,吃的不再是军粮,听的不再是军歌,住的不再是营房,但我还是一名脱下军装的军人。
我要挺起军人的脊梁,诉说军人的衷肠,再创军人的辉煌!”公益事业的热心人勇担企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作为平江县第一届第二届“大爱平江”扶贫助困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平江县扶贫助困慈善基金会常务理事。
梁青在积极拓展业务,确保公司健康运营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反哺父老乡亲。梁青以公司或个人名义先后在养老、扶贫、教育、慈善以及大爱平江等领域捐赠款项200多万元。特别是承接平江县第四人民医院养老服务项目以来,已对五保、精准扶贫对象、流浪救助对象等60多人次进行无偿医养服务。使“孝满天下、健康常乐、为政减负、为老服务”成为自己的企业使命。
如今,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平江县一支“带头建设家乡、促进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梁青,脱下军装仍是兵。因为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脊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石坡不可夺坚”的刚强,梁青二十余年间,无私地为众多老百姓提供了一个个就业平台;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军旗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
责编/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