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朝芹老师《心灵牧场》连载(八)
卷首语
他接送孙女上下学,是乐意出一些题目给孙女做的。譬如周三上午从学校接回孙女的路上,他就出了这样一些题目让孙女来回答:“请问此时是你今天出门后的第几次回家?”“请问此时是本周你上学后的第几次放学?”“此时在电动自行车上坐着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一个男士和一个女生,一个爷爷和一个孙女,总共坐了几个人?”“请问我们的车上除了有人之外,还有白菜一棵,书包一个,地瓜一兜,若论类别来分可分为几类?”毕竟是一个老教师啊,你看他就是与众不同。
家里养了多年的昙花,他是非常喜欢的,看昙花打了骨朵儿时就会喜上眉梢,每天傍晚回家必须到阳台上看望它们,向它们问个好。等到开放时的那天晚上,他便成了几朵昙花的专配摄影师,服务周到到每分每秒,随着它们的慢慢开放,便有了他不断变换着角度的手机拍照,昙花也懂得以特别的馨香回报他,让他享受着异样的幸福。这样,每次大约都有百十张昙花的照片存在他的手机里,便光光鲜鲜灿灿烂烂地形成一个迷人的花园。昙花大约是在夜里十一点左右会慢慢的收拢花瓣而走向式微,他是见不得的,便趁着昙花开到最尽兴处停止拍摄,拉灭电灯,抱着醉意进入睡眠。他的妻子在养昙花的过程中是着实出了力的,常常为之洗叶、灭虫,但她并不十分在意开花的过程,有一天早晨起来发现昙花已经耷拉着脑袋,她叹息着说:“唉!我没有养好你,营养不够了吧?看你没开好就蔫儿了。”她说给他听,他说这是开过之后才有的样子,她硬是不信,而且以后她竟多次这么说,他便不再争辩。
他练习写隶书,也写行书,隶书下的功夫多一些。有一次他将一幅隶书习作展示在微信圈里,在书画方面造诣颇深的彭老先生评论道:“你的路子是对的,贵在坚持。”彭先生的话,让他顿生了不少信心,也觉得自己的隶书真是写得有模有样了。可是在几天之后,他应约送几幅习作到一个画店里,店里的老板已是多年经营字画的老手,他对他的作品一一展开观看之后,却只留下了几幅行书作品,而把隶书作品通通退回来了。回来他想,书法这东西,市面上欢迎的并不一定是你写得功夫到位的,投其所好往往是市场经营的原则。好在咱练书法并不是为了挣俩钱,还是得一门深造。当然,如果拿到社会上去的书法作品能够雅俗共赏,广受欢迎,那当然也算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修成的正果。
















——————
















作者简介:殷朝芹,1963年生,教育工作者,现任职于临沂市兰山区教师发展中心。系山东省宣讲工作者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兼任兰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荣誉称号获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