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丹桂飘香,实名姚学俊,上海人。上海浦东作协会员,上海海上风、长衫、新声等诗社会员。爱在诗里散步,喜欢文字,用真情记录生活。曾获上海市民诗歌节三等奖。
景观路
文/丹桂飘香
几张旧时的脸
老洋房
彬彬有礼
落叶不归
遂了梧桐的愿
把棱角削得尖尖的
画城市的浪漫
叶纷纷落下
绿、褐、黄
一条长诗
伸向远方
我踮着脚尖走
恪守一个女子应有的
矜持
对诗歌个性创作的艺术处理认识
今音评论:
对丹桂飘香的诗歌《景观路》的结构与写法的认识,如果站在新意的角度去看其中的“一条长诗”。作者把一条长街看作是是一条诗。因为觉得新,是觉得以前很少有人这么说过。现在有人开了这个头。就像从前八分钱能洗一次澡的澡堂子,现在说成是罗马皇宫的道理一样。形势变了,说法也跟着变,有人称呼它为变观念。
一条诗就是一种变法。听起来有点俗,甚至还有点揶揄。像这样有点跑粗的写法或有意摆位,它是在和第一段的第一行和第二行的精雕细琢中比较出来的。这就涉及到诗歌创作是否需要行行有金句。其实它也是一种败笔。也有人强调,诗歌必须行行出彩,那是谎言。
如果站在作者拥有智慧的一面去看,能够主动掌握诗歌内在的关系,而不是在被人所谓的点拨下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它会加强定力,也就是说,不被人家忽悠。掌握内在,其中也含对诗歌结构搭法和在少有的文字里,有意注入人家意识不到的内涵。
比如第一段有三行。如果按照常规和套路的写法,也就是指当下的流行写法是顺叙的太多,比如,绝大多数人,一般在处理上会把第二句“老洋房”摆放在第一位。仿写会耽误成长。
诗歌创作现在要有超越,其中的方法之一就是颠覆他们的认知。比如对待“老洋房”应该如何摆布就是一个考量。它可以放在第一行,但放在第一行没有诗意。诗歌不是记叙文的分行列法。有不少作者把大白话用来当诗歌发,像这样的现象,尤其会误导。
在诗歌创作这一块,往往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以后,有种负面效应会减少,关键在于是否能扛得住。扛住了,人家羡慕你,扛不住,就容易被打压。
对诗歌的结构新和用词新,有些是从来没有见识过的。没见识过的,你去抨击它,属于无知。比如第三段第三行“一条长诗”,像这样的试错写法,其实是一种智慧,它的特征是和第一段、第二段,在经过精心雕琢之后的以粗放形式的揶揄写法。
诗歌在鉴赏中,往往会采取比较法。在这首诗歌里面比较什么也就成了一个重要指标,指标在于考核这首诗歌是否像样。诗歌创作追求十全十美的样子和行行出彩,也是一种失败。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评论:今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