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屋茶语(第10辑)
柯学献
(一)美名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故事了,那时刚刚改革开放。
一天下午,兰苗老弟喜滋滋地跑来告诉我,说:“大哥,挹江亭酒楼出了一道新奇莱!“
“什么菜?“我问。那时的挹江亭酒楼,在黄石市属高档次,据说,还是当时市政府招待外宾的地方。
“菜名三个字,我只认得后面两个字是“枝肉“,前头那个字,我不认识。”兰苗老弟回答。
”告诉我,“我说,“那第一个字的笔画怎么写?”
“是个`草'字头,底下三个`力`字叠起来。”苗兰老弟说。
我随手拿起笔来,写了个”荔“字,说:“是这个字么?“
”是,是,就是这个字!"兰苗老弟眉开眼笑地说。
哦,荔枝肉——荔枝!我手一挥,便对兰苗老弟说:“好!吃荔枝肉去!今晚就上挹江亭酒楼,一睹荔枝丰采!“
要知道,那时节交通运输困难,像我这样孤陋寡闻的内地人根本就没有看到过鲜荔枝。不过,鲜荔枝虽还未见过,可在我心目又是多么诱人!不要说大美人杨贵妃酷爱荔枝,酿出大诗人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锦词丽句,单就是白乐天在《荔枝图序》中对荔枝的那番神采飞扬的描写,也足以让人为之垂涎三尺而倾倒了。你看:
荔枝”……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白乐天这支生花妙笔,不得不令人心动神驰,以求一饱眼福口福之快。
当天晚上,我们早早地来到挹江亭酒楼,点了五个莱,自然也点了”荔枝肉“。那时酒楼服务员不像现在,都是年轻而且是女的。端菜的服务员是男的,五十多年纪,姓李,与我们很熟识。李师傅为人活络,总笑眯眯的,颇受顾客欢迎。
第一道菜上了,第二道菜也上了……第五道菜上完了,李师傅笑容可掬地告诉我们,说:”菜全都上完了。“
“我们那道`荔枝肉'呢?“我不解地问。
“这就是呀!“李师傅指着装满糖欠肉条的盘子,解释说。
“我们点的菜,是‘荔枝肉‘,而不是‘糖欠肉条‘呀!“我反驳说。
“这盘菜,就是呀!"李师傅还是指着那盘子说。
“怎么菜里没有荔枝呢?“我继续反驳说,“’荔枝肉’应有荔枝呀!“
“哈哈哈!怎么了,’荔枝肉’就一定要有荔枝哟!“李师傅说,“你听说过广东有种菜叫做’龙虎斗’的吗?“
“听说过。“我答。
“’龙虎斗’里不一定就非要有‘龙虎’呀,同样,’荔枝肉’里不也一定要有荔枝,这是同一个理儿呀!“李师傅笑容可掬地说,“取名’荔枝肉’,是博个美名儿,请耒你们这样的贵客呀!“
听了李师傅的话,我无语了。
我沉思着。现实社会之中,名不副实者,满目皆然。美名之下,多有陷阱!
人生之于美名,不可不慎!
(二)知音

琴须知音,人须知心。
这话,一点也不假。中外古今,概莫能外。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对知心朋友:俞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善弹琴,后世尊之为“琴仙”:钟子期善品琴音,能明白俞伯牙演奏的琴音。俞伯牙演奏时,心中想到了高山,钟子期便说:“好啊!巍巍然如高山!”俞伯牙演奏时,心中想到了流水,钟子期便说:“好啊!汤汤然如流水!”无论俞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俞伯牙的心思。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俞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无知音,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了,从此再也不弹琴了。
这个故事,在明代冯梦龙编写的《三言》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故事告诉人们:知音难觅。
无独有偶!
20世纪世界上最著名艺术家毕加索(西班牙人)却曾因无“知音”而被纠缠。
一天,有人问毕加索;“你的画怎么看不懂?”毕加索说:“听过鸟叫吗?”
答曰:“听过。”
毕加索又说:“好听吗?你听得懂吗?”
我们透过毕加索那机智而幽默的答辩,也将看到了人们对“知音”的渴求和对无“知音”的无奈啊!
这真是:
人生何处不相逢,
千古难觅一知音。
(三)拼搏

台湾歌手蔡幸娟唱的励志歌曲《爱拼才会赢》,真的是好。那亮丽的音色,那优美的旋律,令人心旌摇动;那通俗的歌词,那深刻的寓意,更是令人铭刻于心。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这,说得多好呀!
免子和乌龟第一次赛跑的故事,人们都耳熟能详。兔子自以为腿长善跑,赛跑的路上睡觉去了,因之,第一名被不断拼搏的乌龟赢去了。照常理,兔子与乌龟赛跑,兔子应是天才,——腿长,善跑——可是,兔子却没赢,因为,没拼搏呀!
要赢,单靠天才还不行;要赢,必须还要靠打拼!
人们都知道,巴金是文学天才,写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代表作《家》问世后,登门拜访者络绎不绝。
一天,一位友人向他求教写作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写作秘诀呀。友人还是继续追问,无奈之下,巴金便说,小时候,祖父对他的要求极严格,整本的《古文观止》必须背熟,还要背诵《昭明文选》,每天背诵的作业不能完成,就会受严厉惩罚。他还说,记得祖父布置的第一次作文,自已完全是模仿着古人的文章套路去写——竟还获得祖父的表扬;后来作文,就一半模仿古人的文章套路,一半自已开辟新路子去写——也获得祖父的表扬;到最后,就丢开古人的文章套路,任意去写——这也获得了祖父和大家的认可。
细细品味,巴金这番话,不是写作秘诀,又是什么?
要背熟整本的《古文观止》,要背诵整本《昭明文选》,这里已含蓄地告诉了我们:写文章的秘诀——那就是拼力多读好文章,在模仿别人文章的基础上再创新,再升华。巴金的这番话里,又包含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和拼搏。
人们都知道,爱迪生是发明天才。他发明出了电灯,这该是多么令人欣喜!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体会到,为发明电灯,爱迪生经历了多少不懈的拼搏!据说,在试验的过程中,他曾用过1600多种材料,曾有过7000多次失败。这是何等的拼搏精神!
要赢,要成功,就必须要拼搏。我们不应只看到成功的喜悦和光环,还更应看到成功背后的痛苦和拼搏。冰心说得好:
成功的花儿,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作者简介:

柯学献,出生于1949年,黄石市汪仁镇柯家湾人。年少时,读过书,但遗憾,读书时间不多,以断续累计,尚不够8年。曾从事多项工作 : 当农民,当矿工,做生意,当教师。现已退休赋闲。平素无所嗜好,只是闲暇时,打打字牌看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