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志湘 黄冬明
冬阳冉冉,红枫飘飘。在湘鄂赣三省交界的群山环抱之中,镶嵌着一块红土地;在这块革命先辈用鲜血浸染的红土地上,活跃着一支壮心不已的老干部团队,这个团队平均年龄67岁,10年来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激情演讲,把党中央的声音传播到千家万户。她,就是平江县老干部讲师团。
平江起义纪念馆
一、有位有为,倚仗主心骨。
平江县老干部讲师团成立于2013年,10年来,该团能坚持不懈,经久不衰,源于县委的重视和支持。县委成立了老干部工作委员会,组建了老干部活动中心,把老干部讲师团列入最重要的涉老组织之一。成立了老干部讲师团党支部,聘请老红军刘剑平担任顾问,选派原县委党校校长许何生担任党支部书记,县委对老干部讲师团高看一等,厚爱一层,从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心,经费上保障,列入财政预算。全体讲师团成员把党作为主心骨,在党言党,在党爱党。以有为争取有位,以有位助推有为。在平江县老干部讲师团成立10周年《红土地上的微宣讲》献礼书籍上,县党政一把手欣然题词,县委书记李勇的题词是:“忠诚无悔,壮心不已”。县委副书记、县长彭新建的题词是:“发光发热,再接再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潘岳清把老干部当作财富,把讲师团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安排副部长易林辉同志分管,使讲师团上接天线,下接地线,业绩突出,有位有为,受到全社会的赞誉,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红土地上的微宣讲》、《讲坛不老松》、《老凤新歌》等10篇先进典型稿件在多家媒体上推介。
二、忠诚忠实,锤炼主力军。
提到讲师团,不少地方都有,但是,老干部讲师团却很少有。10年前,平江县委组织部审时度势,创新成立老干部讲师团,成立时共有10名讲师,老红军刘剑平自告奋勇担任顾问。这个讲师团不简单,有老红军、老教授,有清华大学的高才生,有厦门大学的佼佼者,有高级工程师、农艺师,是一个坚强的老干部团队。
刘剑平讲师
成立时,老红军刘剑平第一个走上讲台,他抚摸着身上的3颗子弹,慷慨激昂地讲述了平江县大革命时期,25万群众参加革命而英勇牺牲,全县拥有革命烈士21000多人,占湖南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被誉为全国四大将军县之一……老红军的生动演讲,使山区群众受到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许何生讲师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支部书记许何生,湖南理工学院毕业、县处级干部、原县委党校校长、高级讲师,为了锤炼一支忠诚忠实的主力军,他率先垂范,模范带头,10年来共讲课510场,听众6万多人。
他讲授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新党章,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业绩》、《创建文明城市,你我共同参与》、《共产党员要讲忠诚》等党课,深受干部群众欢迎,参加县、市支书讲党课,先后分别荣获全县一等奖、全市三等奖,全家被授予“书香家庭”称号。
党的二十大闭幕之后,他花了整整3个月时间,翻山越岭,进村入户,撑着雨伞,背着行囊,先后跑了112个单位,把二十大精神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送入千家万户。他用心钻研,用心讲授,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平江县发生的10大变化,用活生生的事例、实实在在的数据,对比的手法,深入浅出的群众语言,讲授《改革春风进山门》一课,共授课81场,听众2.4万人,使山区群众感悟至深,潜移默化。
10年来,平江县委讲师团深入全县25个乡镇466个村238所中小学校宣讲,共讲课270个专题5246场,听众达50余万人,被群众称为红土地上的微宣讲轻骑队,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民生讲师团。
何妥凡讲师
平江县是山区人口大县,全县每年有21万多人外出务工,是全省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儿童大县,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较多。讲师何妥凡结合这一实际,重点讲授《大手牵小手,夕阳托朝阳》一课。课前课后跟踪103个孩子的成长足迹,先后整理案卷68卷、7848页、35万字、照片4038张、影视光盘16盘、台账9种、图展14版,真实记录着下一代的成长。103个孩子中,有72个考上大学,其中1个上清华,2个上北大,2个读博,18个读研,56个走上就业岗位。由此,何妥凡被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所在的县交警大队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称号。
三、备课讲课,弘扬主旋律。
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后,全体讲师跋山涉水,进村入寨,备课讲课,宣传群众。比如讲师团成员、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董希如,不顾身患糖尿病、血糖血压血脂三高的危险,焕发激情,迈开脚步,带着一付中药,5种西药,带病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他深入全县136个村,宣讲平江红色故事210多场,比如《黄金十六两》、《被敌人割去一只耳朵的红军女战士》、《坐着土车子勇赴刑场》、《一座没有遗骸的烈士墓》等等,用平江精神激励山区群众自力更生,自立自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董希如讲师
有一次,他在平江一中演讲,中途突然接到急电:弟弟病危。他强忍悲痛,坚持把课讲完。等他赶到家里时,唯一的亲弟弟已惨别人寰,留下几多遗憾和内疚,几行热泪心中流……由此,董希如被评为“全省红色故事优秀宣讲员”、“全国基层优秀理论宣讲员”,被誉为“传递正能量的山村火把!”
四、调查调研,打好主动仗。
调查研究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2023年是调查研究年。全体讲师团成员下到基层一线,调查研究,掌握一手材料,吸收基层一线丰富多彩的亮点和闪光点,充实备课讲课。今年讲师团成员共撰写了10篇调研究报告,先调查,后研究,上升到理论高度。比如《“问题孩子”四帮一调查报告》,得到中国关工委顾秀莲主任重要批示,全市在平江召开关心下一代工作现场会;《城乡供水一体化,让农民群众吃上放心水》的一万多字的调查报告,在“中国水务报”上全文刊登;《退役军人创业调查》在“岳阳日报”发表,在都市头条、今日头条、湖南红网上宣传推介。《生态旅游调查报告》、《发展山区黑山羊调查报告》,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方绪光讲师
比如讲师方绪光,北京农业大学毕业生,高级畜牧师,他落实中央“高质量发展”的指示,带着深厚感情,进村入户,宣讲黑山羊的养殖技术,现场讲,网上讲,指导专业羊养3000多头,深受老百姓欢迎。木金乡保田村村民方盘良,家境贫寒,娶不到老婆,成为单身汉。方绪光手把手教他养羊,如今每年出栏100多头,毛收入20多万元,建了房子,娶了妻子,生了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由此,方绪光成为了农民群众的科技财神、中国农业农村部先进个人。昔日的单身汉喜滋滋地哼出几句顺口溜:“讲师团,真是好!现场传经又送宝,乡村振兴有希望,农民心中乐陶陶!”五、立德言言,拉开主战场。10年来,讲师团开辟了两个主战场,第一个是“讲”,第二个“写”。著书立说,为民立言,是讲师团开辟的第二个主战场。
10年来,全体讲师发扬“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为青少年立德立言,潜心写作,先后有10部著作出版,其中老红军刘剑平,不顾高龄,抱病写作,出版了《从硝烟中走来——刘剑平回忆录》,图文并茂,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党支部书记许何生和凌辉合著《平江名人传记》,已出版3集,120多万字,记录了160个人物,其中科技界4名平江籍院士(王众托,向锦武、尹飞虎、彭练矛)的成长经历;军事界苏振华、张震等多位将军的叱咤风云;教育界凌容众、李樵松捐资办学的事迹;文学艺术界李自由、吴傲君、彭见明等国家一级作家的坎坷人生;这部名人传记,弥补了平江党史县志的空档和断层。还有《文之末品》、《有味人生》、《幕阜山下的记忆》、《洞庭春潮》、《爱,无处不在》、《感悟》等著作,受到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的点赞。
红土地上微宣讲,金秋添彩新时代。
微宣讲,是平江县老干部讲师团的宣讲亮点。所谓微宣讲,就是宣讲时间短暂,主题集中,内容精悍,进社区、进村组、进屋场、进企业、进学校,有张有弛、寓教于乐。山区群众反映:平江县老干部讲师团,是红土地上的不老松,奋进新时代的冲锋号。他们用微宣讲的形式,激情宣讲二十大,使我们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用得上!正如今,全体讲师正在九牛爬坡,负重奋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平江跻身全省县域经济10强、为建设岳阳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再创佳绩,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