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洪,中国作协会员、上海市作协会员、浦东新区作协会员,浦东新区惠南文学社社长,出版长篇小说、散文、戏剧等十六本。擅长长篇小说创作。
(通讯员 今音)2023.12.15.上午9:30,浦东新区惠南文学社在市民中心召开姚海洪《举头三尺》长篇小说下部作品研讨会,资深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宗廷沼、上海市作协会员陈柏友、夏敏,浦东新区作协副秘书长陈志强等十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浦东新区作协副秘书长唐根华主持。姚海洪在该书下部作品里的结构手法略比上部的变化是,以开篇李荷、钟少盈、刘咪等三个板块来和徐新国这个人物进行对应和互扭,并用四十个页码将叙事场景拉开和逐层递进,折射出真心、真情在真金面前的苍白与尴尬。小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小说人物徐新国的真心和三个女人真金之间的考量
——评姚海洪《举头三尺》长篇小说下部小说链结构和气场
今音评论:
这部小说的气场表现在三个地方:在小说人物身上;在社会影响上;在作者创作的过程及定力上。
人物的真心和真金链:这里涉及的主要人物是徐新国对三个女人的真心,另外,三个女人把真金看的比爱情重要等。
《举头三尺》下部的亮点是徐新国和三个女人比真心,而刘咪、李荷和他比的是真金的小说框架。另外一个女人钟少盈,却被徐新国拿下。小说像把这样的细节结构在其中,把现实中更多的类似这样的现象,通过艺术手法,再现在小说里,而读者就是通过阅读小说,在精神意识上会对现实产生反作用,需要认识的是如何从中获得能够陶冶情操的那一部分。
这时候就会发现,徐新国这个人物更深层次的性格裂变的细微和具体。比如,如果按照常规写法,有些作家同样处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在处理上会出现多种手法,而这些手法也能把读者带到某一个方向,如果参赛,也有获奖的可能。
这时候还会思考,《举头三尺》的作者为什么没有迎合那些常规的写法,而是坚持个性发展的写法,便是小说中的打破框框,比如,小说没去写徐的主动投案自首的意识,哪怕半点的动机都没有,而是在写他静静的等着东窗事发。小说的巧妙也在这里,就是利用这样的一个过程,尽可能的用有限的篇幅来主要介绍和描述徐新国这样的人物内心世界情感的跌宕起伏。这些起伏,都是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和即将出现的可能事实。
比如,徐新国曾用真心去爱刘咪。这时候发现,一个人的真心未必就能换来真情。像这样的小说具有警示意义的提示,暂时还不清楚有的读者是否能看出来其中,作者在进行这方面结构的用心良苦。比如,苦于要超脱有些人已经写过的模式,苦于结构上的有意识的随时应变。这个应变,在小说下部的第1页至第34页。
在这个几十页里面,如果有些长篇小说冲动的作者就要注意其中以三个女人为板块的分别独立写法,其中也涉及到了结构的设计,比如,徐新国对待三个女人在情感处理上的理智部分。毕竟他没有用对待沈有余和秦福生的态度来分别对待刘咪、钟少盈、李荷。把她们三个人物从小说中提出来,就像说明一个凶手在情感世界中还存在真实的部分。
这种认识,为小说如何开拓深度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会反作用作者在把握结构上更加细心和显得游刃有余。当作者的认识到了这一个层面上,这时候的小说结构的无数次变形都是处于随时和自然把握的度中。这也叫创作状态,比如有人问,你进入了状态没有。
我们把这样的状态称作是融会贯通的自然而然,比如,无论怎样开头,如何叙述,作者都可以把它圆的起来。在这些圆中,甚至还包括了那些持反对意见的部分。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圆场,已经和所谓的名家、大咖拉开了距离,其特征含有本质上的不同就是,这部小说从结构到叙述,都是由作者一个人的创造来完成的。这其中,因为作者的定力,和别的作家也不一样。比如,作者会把一些负面影响直接过滤掉。这是作者的定力所在和所为,我称这是大家风范。
比如,刘咪应该和徐新国结婚而不是和营长。金钱比爱情的价格更高,如果价格不高的话,小说这个细节,让人感叹不已。能不能说,是刘咪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出了问题。那么,按照传统的伦理常识,刘咪应该如何做。这是小说的一个思考点位。如果把这样的点位有意识和有目的的建立起来的话,小说当中还有许许多多。同时,也会和专业的评论形成冲突。比如,如果专业的评论应该从哪些方面和哪个角度去切入,是不是能够变成引导业余评论的样板。在这里是肯定被否掉的。
又如,徐新国发现失去了刘咪之后,在总结教训之后,随即就去攻钟少盈这个山头。结果攻下来了之后的心理稍微平衡了一些,但又以冒充广东人,其身份证暴露,但又要获得钟的原谅,他付出了两张银行卡三十多万的代价,尽管两人已经结婚,可见,徐新国这时候还是对钟是珍惜的。如果按照常规套路的法制文学去设计,有可能把钟也设计死了。但是,作者的独特的清醒意识恰恰在这里遏制住了这一类在历史上的曾经出现的苗头。这是《举头三尺》下部出新的地方。
紧接着,徐新国以一只金镯子和一个白金挂坠项链,又把钟少盈的表妹李荷拿下。李荷也算的上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因为,她爸爸妈妈是区越剧团的。但是,在金钱面前,一击就垮的事实不得不让当代人思考这其中的缘由。比如能否说明现实对拜金的向往和追求,能够解决的并不是燃眉之急,而是带有根本的性的一劳永逸的问题。这就叫高枕无忧。这时候的文化、素养、门第等在金钱面前,失去了它应有的光泽。
这时候,小说人物的行动和场景也就密切地联系了起来。而这一些,也还是属于小说的小范畴之内,它和国家或民族的那个大,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或者说,这时候卫星上天,跟刘咪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刘咪所关心的是如何妥善的处理好与徐新国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是从现实出发的残酷之比,比如,徐新国的对手是一位营长。
而李荷之所以要和徐新国忍痛割爱,因为,李荷已经选择了导演而不得不放弃徐新国的追求,尽管徐已经有家室,应该按照国家法律一夫一妻制来规范自己。这是法制文学,是本着教育人安分守己去要求做到的,但小说不一样,在处理上,它往往会显出和法律相悖的地方。
因为,尤其是长篇小说写的不是法律文书,他是在写人物的生命及状态。这其中,也包括像徐新国这样的人物。而现在是在用文学的眼光看徐新国,而不是用法律的眼光在审判他。当然,小说写到最后,徐新国等人还是伏法了,接受了法律的审判,而在小说中,它只能一笔带过。小说更多的则是在从文学的角度对人物、事件等作出客观呈现。
比如,客观呈现出刘咪、李荷对徐新国的真情,是两个女人都把自己的贞操留给了徐国新,这就是他的气场所在,徐国新让一位营长和一个导演,都先后戴了绿帽子。这是小说的戏剧性效果。文字虽少,但信息量大。而且问题的关键并不在徐新国这一头,而是刘咪和李荷出于主动,这本身说明两人对婚姻选择上的无奈与被动,说穿了,徐新国在金钱这一块,还是比不过营长和导演,但对两个女人还是收割了一点利息。
当评论发展到这里,需要关注的是,第一,在货币交换的现实社会里,不拜金拜什么。第二,发现徐新国成熟多了。如果不成熟的话,徐新国也会对此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这些,徐新国完全做得出来。然而,当这些为此大打出手,都已经被写在了其它小说和影视剧里,而在这部小说没有写到这样的同类项,这是我感到庆幸的地方。这是这本小说的进步。至少,它摆脱了公式化创作模版的束缚。
比如,徐新国这个人物聪明才智如何看待,他是被刘咪抛弃而同时又能得到的处女贞操,这两个诱因把他激发到了人生的又一个高度。他考虑到了换圈子,就是要向所谓的上流社会靠近。这个勇气是刘咪挑起了徐新国向高峰攀登的欲望、勇气和动力。刘咪用行动给徐新国设了这样一个高度。
又如徐新国和三女之间的关系摆法是用利益交换来实现的。最终,徐新国攀上了董姓老板,实现了自己的发财梦。
(完)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评论: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