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国胜,资深评论家,《浦东诗廊》副主编,曾任浦东新区作家协会评论委副主任。

姚美芳,上海市作协会员,中学语文高级职称,浦东新区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等待》、诗歌散文集《永远的回眸》。1971年发表第一首诗歌,诗歌散文作品散见《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诗人》等报刊。

相爱即结果
——读姚美芳的小说《等待》有感
何国胜
探索人间的爱情,一直是文学作品所诠释的主题。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的语录,“爱情固然可贵,但是生活不是只有爱情”;张洁在《爱,是不能忘记的》里写道,“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近期,我案上放着女作家姚美芳的小说《等待》,她用六十万字来描述等待爱情过程的释怀,只得耐人寻味。
《等待》就小说结构来说很是简单,一条以言可这人物为主线的布局,讲述了她在教学事业过程中的成长和成熟,以及她的成就。的确,言可是一位很适合做教师的女性,她喜欢孩子们,充满着爱心和同情心;在学生时期,就显示出她的聪慧,是班里的小干部,加上她有语言的表达能力,无论是朗读也好,还是朗诵也好,悦耳动听。因此,即便她插队后,县里乡里如果有文艺的汇演,都会由她担任报幕员。况且,她又热爱文学,大量的书籍阅读更拓宽了她的视野。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张爱玲是有这个实力,因为还在她念书的时候已有作品发表了。可见,张爱玲的实力除了勤奋之外,还有她最不可忽视的内核,那就是她聪颖的天资。言可的诗歌作品发表也不迟,在她刚插队农村后的第二年,市级报纸就有她的诗歌。所以,言可做教师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她能在教育领域得到好评和授奖,具备了水到渠成的要素。
当然,一个人的成功是包含多种元素的,比如外界的人和环境。说起言可能成为一名教师,且能在教学事业上取得成功,甚至是成就,这其中就不能不提一个人,是她所进的学校校长令狐天。令狐天这人物在当地的教育界还是有知名度。学生时代的令狐天学习就棒棒的,持别是数学成绩一直名利前茅。高中毕业后迫于生计,选择了农办学校做了老师,不到三十的年纪他己担任起学校的校长了。由于他热爱教学,还兼职了数学老师。他教学生的数学不说在本校的年级组里是出色的,就是在周边学校的同年级中也是得到肯定的。
尽管这部小说在布局上没有凸显的悬念,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就是人物之间在工作上矛盾,包括勾心斗角,姚美芳在笔墨的表达上也只是感受同事之间工作中的常态意见分歧。不过,即便是这样,在阅读常态工作现象和社会状态,读者依然能感受到作品的可读性。因为栩栩如生描绘,逼真生动的刻画,很有带入感。《等待》的字里行间犹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清澈隽永,轻盈柔美,又不失耐人寻味。特别是每一节的首语的诗篇,不仅仅是本小节的文眼,还有着心灵的慰藉。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作者本身对作品认识和感悟。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生活体验的结晶,从中多少瞧得见作者自己的影子。《等待》也一样,其大量细节可以在作者姚美芳的生活经历中得到印证,但《等待》决不是自传,也不是自传体小说。作者是把自己丰富的生活经历融进了一部精心构建、充满想象力的作品。
众所周知,作为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她是断臂的形象,但她却诠释了一种生活真实的美,那就是残缺的美。人间的美好,也往往存在着缺陷,言可和令狐天就是这样,他们的命运交叉没在恰到的时间,他们相遇时令狐天已是为人夫为人父了。然而,这并不妨碍她与他共同追求教学的事业,也不妨碍他们追求过程享受心灵的碰撞,以及享受心灵交流产生美妙的时光,更不妨碍他们携手相伴去撑起纯粹的爱情情感。的确,真如姚忠礼先生在该书的《序言》所写:“这是一个众说纷纭,色彩纷繁的时代,何况婚姻之外的恋情,又是一个敏感区域,是对人的思维盲区的一个挑战。”是的,如何看待爱情的结果,我曾看到这样一段语言的注释:什么叫爱情的结果,难道结婚就是爱情的结果吗?那么结了婚也会有离婚的。白头到老是结果吗?总会有一个人先走。所以说,人和人之间本身并没有世俗界定的结果,只要彼此相爱过,就是最好的结果,相爱即结果。
《等待》在读者等待结果中缓缓落下了帷幕,看到了言可在先后送走了老去的父母后,她独自走出了家门,走进了更宽阔的世界,她在等待中抛弃了被动。
2023.12.16
评论:何国胜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制作:今音文学策划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