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美芳,上海市作协会员,中学语文高级职称,浦东新区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等待》、诗歌散文集《永远的回眸》。1971年发表第一首诗歌,诗歌散文作品散见《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诗人》等报刊。

书香门第传承的难度与艰辛
——评姚美芳长篇小说《等待》言家的立身与立世
今音评论:
《等待》这部长篇540页,计80个章节,堪称大作。把这个书香门第作为评论题目,主要考虑到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也就是言可的父亲言常林具有的保卫干事和三青团这两个双重身份的纠葛,作为小说人物言可的环境压力,它犹如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言家一家人的命运阴影。这作为长篇小说创作中的背景交代,如果没有这样的结构,小说的历史感也就消失了,这样容易导致长篇小说创作的失败。
很显然,作者已经在小说的开篇时的第7页,对这些作了后叙安排,比如,着眼与落笔陈家宅这一块的细节展开上,发现了言家面对社会的不公,是要想明确的“争取一技之长,自己拯救自己,那样,有权有势的人就无法卡扣我们了。”这作为小说主题自强不息的引导,从第6页至第18页时,只才看到了言家母亲周的发誓。中途经过了12个页码的情节发展,在发展中,言家人究竟经历了一些什么,让周母能放出这样的誓言。
小说的可判别性反映出来了。因为成分,使得言家对局势和自身的可判断的程度也受到了制约,言家只能在社会生存的被动当中去化解有限风险。这时候,也显示了作者一定要让言家这一家人,在复杂和动荡的现实面前立起来,至于立什么的具体内容,也已经有了定向和定位。这是小说的“里”,它是通过对陈家宅的风土人情描述中被能人发现的,而不是庸人。但是在陈家宅,庸人之有和之强,也就构成了对言家一家人的危害和风险。这是小说当中的陷阱、险象、险说等一类的描述,并且还发现了言家人在历次被动中的应对能力和措施展现。像这样的细节在小说中的众多,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把它找出来和进行体悟。
但评论不能拘泥于细节去展开,这样会造成絮叨效果和没完没了的琐语之谈,评论而是在把握住了全篇的脉络后,选择一个不大被人意识到的一个层次去进行追线式的跟踪评判,比如,追线是指追书中人物的灵魂之线,具体就是涉及到了言家的立身和立世说。因为,这部长篇,作者就是要表达言家一家人要在繁杂的现实中脱颖而出,而这个新颖就是言家人的文化底蕴传承,并明显要和陈家宅的其他人不一样。
当评论把握住了言家人要立身和立世这个根本之后,从文字上也就有了一个如何取舍的选择。其结果,也发现了言家人在立的过程中付出的代价与艰辛,比较典型的就是姐姐言可,让弟弟言诺及时把握住了机遇,离开了陈家宅这一个狭小和狭隘的世界,终于有机会到外面去看世界和闯荡。这样的立,在小说中是具有转折的写法,或者也可以划分为小说的一个比较上乘的层次。
因为,尤其是长篇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主,而不是叙述故事为主。当然,小说也离不开故事,但和故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于故事是流水账写法。当有了这样的体悟之后,再来看这部长篇《等待》这个题目的设计,如果把它也作为理解小说内涵的一种说法,它等待的是大环境的转变,等待人在尊严上的不再被人歧视,等待这个社会变得人人都能互相关爱和问寒问暖。这个题目有它的浪漫色彩,但也带有社会典型意义的共同理想。
当采取逆向思维之法来看待这样的题目时,也就觉得它具有了内涵和深意,如果不注意看内文的话,很容易会漠视小说题目客观存在的底蕴。相对来说,这样的题目设计,还是有它的小众的一面,比如,这本书题目的等待,其实是言家人的等待。
这个等待是主动的,比如,言家人确立了文学梦。言常林说,“在看不到希望的苦难日子,文学就是人的精神寄托。”这句话是经典,就是对当下来说,也有非常强的点拨意义,比如,对已经解决温饱的老年人来说,这句话是延寿的一大法宝,它要比搓麻将和打纸牌好。于是,小说道出了当代人经常讲的,且行且珍惜的醒世之言的有益之处。这时候,再来理解言家人的言可和言诺这两个名时,又觉得作者在结构设计和操作的合理与严谨,这主要是指创作态度。
但是从言家人看来,在对待挫折问题上,言家的言常林的态度最为坚决,绝对不能否认,言家人的崛起和言常林的关系最大。言常林说,“绝好的身手,必定是在孤独之中铸就的。”这就是言家人的底蕴所在。这句话在当时的那种特定的环境里,一般人家是想不出来也讲不出来这句话的。而言家说到做到。
那么,这句话言常林是从哪里得来的或者是找来的问题,也就变成了阅读这本书的扩张义。因此,可以断言,点拨言可和言诺这两个人在逆境中成长的人主要是言常林,其次就是周母。这是家庭的温馨所在,也是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所在与所及。因此,言可为了言家尤其是为了弟弟言诺早出人头地,付出了更多艰辛和努力,这也在书中作了详尽描述。在此,不再复述。
言子血统的男子言常林,骨子里仍有一种傲气。一年,言诺被戏剧学院录取,而同时去报考的言可却被小人算计调包。言家又一次面临不顺而选择面对,言可仍在教书,在这个过程中,言可所坚守的是言家的骨子里的气概,遇事逐渐学会了不惊不怕不怵,以及在情绪上也会把控,在诱惑面前而不被忽悠,比如在校长令狐天面前,但后来,令变成了言可精神上的恋人。
言可到了县文化馆搞创作,书中有这么一段叙述,“她正翻看桌子上的一本日历,突然地想起,这 365 天里,还有一个未知的,却是个重要而可怕的日子,那就是自己将来死去的日子。她无法确认,这日子将会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她现在每天跟这个可怕的日子打交道,却不得而知,这可怕的日子,究竟会何日到来。想起了顺治皇帝出家偈:‘……不如不来亦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言可想: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得不来,可离开这个世界,又不得不走。人这一辈子,至多也就 3 万多天,可是 28 岁的自己,连真正的爱情也不曾拥有过。眼前这位令狐天,是不是她命中注定的另一半?他的妻子不是应该属鼠吗?她似乎第一次找到了真正值得去爱的人,好像,他就是她的最好的自我。一种强烈的依恋,把她和他紧紧地相连在了一起……”
创作完成后,言可回到学校,也确认了令狐天是自己精神上的恋人。言常林有四个孩子,他对言可和令狐天的情感认定的内心是复杂的。这在第137页,言家一脉在言诺的婚礼上集体亮相,这是言家一族的立身与立世公开的典型一例。但是,其中,言常林还是起着舵手作用,时刻在拨正言家这艘船的航向,特别对言可和令狐天的航向更加小心把控。一天,令狐天来言家做客,言常林说,“人生,太多的就是等待。”他说,“甚至,有的人,一辈子在等待……”写到这里,就把这句话当作评论的结束语吧。等待,或许在言家的祖上曾出现过,至于是什么,由读者去作自解。等待义,或许已经跨出了当代,引向了更深邃的前世和远方。有时候,一等就是千年。
2023.12.19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评论:今音
今音文学策划中心
